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茂陵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三章 碑、标志

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一、汉武帝茂陵碑、标志
  茂陵南面有石碑二座,标志一座
  (1)碑一,上题铭:中为“汉孝武帝茂陵”。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敬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竖石”。
  (2)碑二,上题铭:中为“茂陵汉武帝刘彻之墓”。上款为“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3年3月立”。
  这座碑背面附铭:“汉武帝茂陵建筑平面图及概述”。其铭文及平面图抄录如下: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兴平县东北十二公里,南位乡的东南,东距西安约四十公里。刘彻作皇帝54年(前140~前87)。在此半个世纪中,是西汉全盛期。国内由于水利事业和生产工具的发展改进,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业生产高峰,对外打败多年侵扰中国边防,威胁破坏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游牧民族匈奴。开发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国建立交通关系,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使西汉成为历史上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茂陵是西汉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据文献记载西汉帝王陵墓一般高十二丈,茂陵增高为十四丈。1962年经实测46.86米,周长每边约240米,呈平顶方锥形。顶端东西长39.50米许,南北宽35.50米,周围还有夯筑城垣遗迹,海边长约400米。除南边的门垣已湮没外,东西及北面的正中,尚有明显的土阙遗迹,此当为陵垣的内城垣,外城垣及各种建筑和饰墓物,已湮没无形迹。陵墓由迁来人守护。当时曾设茂陵邑,其遗址在豆马村西。
  茂陵的陪葬冢,有刘彻的爱姬李夫人墓,在陵西偏北约500米;大司马宣成侯霍光墓,在陵东2公里;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青墓在陵东偏北约900米;卫青墓的东侧为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墓。卫青和霍去病墓都建筑成山形,纪念他们在卢山和祁连山打败匈奴的战功。霍墓陈列有马踏匈奴、跃马、伏虎、卧牛等汉代巨型石雕,反映西汉盛期伟大气魄和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为国内外历史、美术、考石学者所重视。解放后人民政府特设茂陵文物保管所,保护这些珍贵文物。”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3年3月”
  (3)标志上题铭:中为“茂陵”。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时代:西汉”。“国务院总编号:第165号”,“古墓葬分类:第4号”。“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62年12月9日。”
  二、霍去病墓碑、标志
  霍去病墓南面正中竖石碑一座,题铭:中为“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毕沅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竖石”。
  标志上题铭:中为“霍去病墓”。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时代:西汉”。“(国务院总编号:第166号”。“石墓葬分类号:第5号”。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1962年12月9日”
  三、卫青墓碑、标志
  卫青墓南面竖石碑一座,题铭:中为“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毕沅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竖石”。
  标志上题铭:中为“卫青墓”。时代:西汉。总编号:165。分类号:第4号。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兴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12月11日。”
  四、李夫人英陵碑、标志
  墓南竖石碑一通,包砖全部脱落,碑上铭文:中为“汉李夫人英陵”。上款“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毕沅书”。下款“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竖石”。
  标志上题铭:中为茂陵陪葬墓“汉李夫人英陵”。时代:西汉。总编号:165。分类号:第4号。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兴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12月11日。”
  五、霍光墓标志
  霍光墓前碑已毁没,仅有标志一块,为今人竖立。标志上题铭:中为茂陵陪葬墓“霍光墓”。时代:西汉。总编号:165。分类号:第4号。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兴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12月11日。”
  六、金日磾墓标志
  金日磾墓前碑已毁没,仅有标志一块,为今竖立。标志上题铭:中为茂陵陪葬墓“金日磾”。时代:西汉。总编号:165。分类号:第4号。上款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款为:“兴平县人民政府1984年12月11日。”


茂陵志/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