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汉帝陵陵主及其陵墓 第一节 高祖刘邦、吕后及其长陵
阎崇东
一、刘邦生平
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沛县)人,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①成人后,试补为泗水亭长。在任期间曾为县送刑徒到骊山服役,结果多数刑徒在县境内就逃亡而去。无奈,刘邦便与一帮友善及壮士隐藏于芒、砀山泽中。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揭竿而起,其势迅速扩及各地。刘邦便在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人的支持下起兵响应,攻下沛县,称为“沛公”。后投入项梁、项羽领导的起义军中,共同抗击秦军主力。第二年,项梁等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都盱台(今江苏盱眙东北),后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秦大将章邯打败并杀项梁后,北击赵。楚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②前206年,刘邦率军首先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王朝被推翻,废除秦的严刑酷法,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③后还军霸上,待诸侯军至而定。项羽听说刘邦已定关中,大怒,率军西进,与刘邦对峙于新丰鸿门。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听从张良计,赴鸿门宴躲过一难。此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据有巴、蜀、汉中,都南郑。刘邦站稳脚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韩信计定雍地、下河内,东进洛阳后,讨伐项羽杀义帝(原立楚王)之行为,正式向项羽宣战。这样,刘邦与项羽之间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夺战,史称“楚汉战争”。彭城一战,骄傲的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连其父母妻子也成为人质。后来,萧何行离间计,说服英布背楚归汉,分化了项羽的势力。机智善战的韩信又平定了魏地、赵地。这样刘邦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并与项羽于荥阳一带相持岁余。此时刘邦军乏食被围,陈平施计使项羽对范增生疑,范增怒而离去,“未至彭城而死”。后纪信伪装汉王在东门诳楚,刘邦才得以从西门逃出。这以后,刘邦出武关至宛,边休息边收兵,坚壁不与项羽战。后楚、汉在中原拉锯,互有胜负。在楚军少助食尽时,项羽乃与刘邦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④定约后,项羽松懈而东归,但刘邦却用张良、陈平计,进兵追项羽,率各路大军会击楚军,并最终将其包围于垓下。项羽四面楚歌,愤吟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⑤骄纵的项羽,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其乌江自刎给后人留下说不尽的话题和悲叹。
前202年,刘邦继皇帝位于汜水之阳,都洛阳。又用齐人娄敬及张良说,最终定都长安,建立起刘家汉王朝,人们又称其为西汉。在位期间,基本继承秦制。尊太公为太上皇;以种种借口和计谋,先后消灭了先封为齐王(楚王)后又降为淮阴侯的韩信、楚汉战争中屡断项羽粮道的梁王彭越、攻击项羽战功累累的淮南王英布等异姓诸王;将六国旧贵族迁到关中,以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吸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并以黄老无为而治的主张作为统治思想;实行重农抑商、与民休戚、轻徭薄赋、释放奴婢、复员士卒等经济政策;修改秦之法律,任用萧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⑥;确定并统一军法、历法和度量衡。
前195年,刘邦箭伤复发而死。其有《大风歌》留世,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⑦
① 《史记·高祖本纪》342—343页。
② 《史记·高祖本纪》356页。
③ 《史记·高祖本纪》362页。
④ 《史记·高祖本纪》377页。
⑤ 《史记·项羽本纪》333页。
⑥ 《汉书·刑法志》1096页。
⑦ 《史记·高祖本纪》389页。
二、吕后生平
吕后,名雉,字娥姁,汉高祖刘邦之妻、皇后。其父吕公,原本汝南新蔡(今河南新蔡县)人,因避仇迁居沛县,好相人,见刘邦状貌,因重敬之,遂将吕雉许配刘邦。吕后生有一男刘盈(后为孝惠帝)、一女鲁元公主。刘邦为汉王后,得戚姬,并宠幸之,吕后渐疏。“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封其子吕台为郦侯,子产为交侯;次兄吕释之为建成侯。”①
前195年,刘邦去世,其生前确定的太子刘盈即皇帝位,是为惠帝,时年十七岁。刘盈生性仁弱,一开始便由吕后代理朝政。上台后,吕后就首先拘囚了自己最憎恨的戚夫人及其子、刘邦生前就想取代刘盈而为太子的赵王刘如意,后又乘惠帝外出打猎之际,毒死赵王,并断戚夫人手足,挖去双眼,熏聋两耳,用药使其变哑,使居厕中,命曰:“人彘。”不仅如此,并召惠帝观看戚夫人惨状。为此,惠帝悲痛而病,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后去世。
刘盈死后,吕后立惠帝美人子刘恭为帝,后又恐其为乱,即“幽杀之”。又立后宫子常山王刘义为帝,却不改年号,“以太后制天下事也。”接着排挤、打击刘氏宗亲及功臣大夫,饿死不听从自己的赵王刘友,逼梁王(后为赵王)刘恢自杀,剥夺太尉周勃之兵权,罢免右丞相王陵。背弃了“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约定,大肆分封吕氏外戚为王为侯,掌握朝廷大权。前180年吕后病逝,以周勃、陈平为首的大臣,迅速诛灭了吕氏集团,迎代王刘恒为帝。
吕后前后执政凡十六年,继续推行了重农抑商、与民休戚等政策,使整个西汉社会还是在一个较平稳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① 《史记·吕太后本纪》396页。
三、文献记载中的长陵
前195年二月,“高祖击布(英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①看来高祖刘邦之病与箭伤有关。后病重,刘邦认为“命乃在天”,“遂不使治病。”就安排刘氏天下的人选,吕后曾问刘邦曰:“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此可为其遗嘱了。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裴骃《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刘邦死后,吕后四日不发丧,欲诛尽诸将,在审食其晓以利害后,才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上尊号为高皇帝。按刘邦死于四月甲辰,据《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②推算,当为四月二十八日。“丁未发丧”,已经是第十九天了,进入到五月中旬,说明吕后在关键时刻煞费心机和良苦用心。“丙寅葬”,则是在发丧以后的第五十天了。此后,吕后又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原庙。
司马迁在其“太史公曰”中明确写着刘邦“葬长陵。”裴骃的《史记集解》注云:“皇甫谧曰:‘长陵山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张守节《史记正义》注云:“《括地志》云:‘长陵在雍州咸阳县东三十里’。”③在《史记·外戚世家》注文中裴骃云:“《关中记》曰:‘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不合陵也。诸陵皆如此’。”④
据《汉书》载,刘邦于“五月丙寅,葬长陵。”其书注文云:“臣瓒曰:‘自崩至葬凡二十三日。长陵在长安北四十里’。”⑤其书《地理志》云:“长陵,高帝置。……葬曰长平。”⑥《汉书》记载的时间和注文所说时间与《史记》有些出入,但也可看出,长陵是刘邦生前选定和修建的。
荀悦在《汉纪》中云:“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五月丙辰,皇帝葬长陵。”⑦葬日又和《史记》、《汉书》有出入。
西晋皇甫谧云:“高祖之长陵山,东西广百二十丈,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城三十五里。”⑧长度和《史记集解》又有“丈”和“步”的差别。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云:“(渭水)又东迳长陵南,亦曰长山也。”⑨
以上较早的文献明确记载了刘邦葬长陵以及长陵的具体位置,且基本趋于一致。
吕后是因病而亡的。《史记·吕太后本纪》文中云:“(高后八年)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⑩祓,即古代除灾求福的祭祀。掖,后作“腋”,胳肢窝。看来吕后病是由于腋伤引起的。《汉书·外戚传》又云:“太后持天下八年,病犬祸而崩。”(11)说明吕后之腋伤是由狂犬导致的。“七月中,高后病甚,乃令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产居南军。吕太后诫产、禄曰:‘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辛巳,高后崩。”(12)这就是吕后之遗嘱,她已经感觉到吕氏家族的危机,并要求死后不发丧。同文《集解》注云:“皇甫谧曰:‘合葬长陵。’《皇览》曰:‘高帝、吕后,山各一所也’。”
《汉书》云:“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13)《汉纪》记载同此。
《帝王世纪》云:“吕后合葬长陵。”(14)
据以上文献记载说明,刘邦葬于长陵,吕后亦合葬于此,而且其各为一坟冢,如同山一样。
不仅如此,据《汉书》载:“(高后)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秩长陵令二千石。六月,城长陵。”对此,应劭注云:“长陵,高祖陵,尊之,故增其令秩也。”张晏注云:“起县邑,故筑城也。”师右注云:“此说非也。《黄图》云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因为殿垣,门四出,及便殿掖庭诸官寺皆在中。是即就陵为城,非止谓邑居也。”(15)看来长陵设置有陵邑也是有记录在案的了。
① 《史记·高祖本纪》391页。
② 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下同。
③ 《史记·高祖本纪》394页。
④ 《史记·外戚世家》1970页。
⑤ 《汉书·高帝纪》80页。
⑥ 《汉书·地理志》1545页。
⑦ 东汉·荀悦《汉纪》中华书局2002年版张烈点校《两汉纪》上册 57页。下同。
⑧ 《帝王世纪辑存》109页。
⑨ 《水经注》375页。
⑩ 《史记·吕太后本纪》405页。
(11) 《汉书·外戚传》3939页。
(12) 《史记·吕太后本纪》406页。
(13) 《汉书·高后纪》100页。
(14) 《帝王世纪辑存》109页。
(15) 《汉书·高后纪》99页。
四、现在的长陵
长陵,又称长山、长陵山,是汉高祖刘邦和其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该墓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三义村北面,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远远望去,长陵像两座山一样矗立于咸阳原上。长陵陵墓,营建在秦咸阳宫旧址之上。南与未央宫隔渭河相望,东南与骊山遥相对应,北倚九嵕山峰,南屏终南山,渭河经其南,泾河绕其东北。环境绝佳,气势雄伟。
按照汉制,帝后合葬,“同茔不同陵”,所以长陵有两个坟冢,刘邦陵在西,吕雉陵在东。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为长陵立两通碑石,把东边的视为高祖陵,将西边的视为吕后陵,正好弄颠倒了。吕后陵在高祖陵东南,两陵相距约280米。两陵大小形制,墓本相同,以东方为向,方向为12度。据石兴邦、马建熙、孙德润等专家实地勘察:“现存遗迹测得刘邦陵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45米、高30米左右,顶上东西长40.5米、南北宽15.3米。吕后陵东西长148~157米、南北宽129~132米、高31.8米,顶部东西38.7米、南北17.5米。整个呈截尖方锥体,或称覆斗形。积土约32万立方米。”①而韩养民、韩小晶在其著作中认为:“长陵封土为夯筑覆斗形,底部东西153米,南北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吕后陵封土“底部东西150米,南北130米;顶部东西50米,南北约30米;高30.7米。”②由于两坟丘太高、太大,测量标准和界限亦有不同,况又不是一二人所能为,所以所测数据还是有些出入。但和文献记载的数字基本相近。
① 《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2期《长陵建制及其有关问题》。
② 《风水与西汉陵》26、30页。
两汉帝陵/阎崇东.—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