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风水与西汉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汉陵概说

韩养民


  1.陵园分布
  西汉自创业之君汉高祖刘邦至末代皇帝汉平帝刘衎,有11个皇帝。这些帝王陵墓,大都保存较好。其分布如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汉11个皇帝,全都长眠在长安附近的原野上,这些陵墓按地域可分为咸阳原和汉长安东南两个陵区。咸阳原陵区东自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西至兴平市南位乡,在咸阳北原上,东西线一字排开,绵延百余里,自东向西依次为汉景帝的阳陵、汉高祖的长陵、汉惠帝的安陵、汉哀帝的义陵、汉元帝的渭陵、汉平帝的康陵、汉成帝的延陵、汉昭帝的平陵和汉武帝的茂陵。这9个陵都是封土为陵,即在地宫上用黄土夯筑成一个上小下大的四棱锥体,顶为方形平顶。汉时以方形为尊。经考古工作者调查、实测,这9座帝陵的现状如下:
  这9座帝陵中,长陵、安陵和阳陵等三个坟墓为汉代早期的陵墓,加上茂陵、平陵均置陵邑,把山东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所以历史上把咸阳北原又称“五陵原”,这是汉代有名的地方,班固《西都赋》云:“则南望杜陵,北眺五陵。”五陵邑遗址已成废墟,而五陵少年则成历史上对那些纨袴子弟的代名词,后世诗文中常以五陵为豪门贵族聚居之地。李白《少年行》之二曰: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又在《忆秦娥》中写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在《秋兴八首》之三中亦写道: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李频《乐游原春》一诗道:
  五陵佳气晚氛氲,
  霸业雄图势自分。
  秦地山河连楚塞,
  汉家宫殿入青云。
  未央树色春中见,
  长乐钟声月下闻。
  ……
  历史对五陵原上这方黄土的厚爱,让其吸纳并消化了无限的辉煌。这里合葬着一个又一个帝陵,一座又一座陪葬墓,也储存着奇珍异宝和汉代文化的硕果,古往今来都备受青睐。你看它,遥对了黄帝陵园、禹王庙、龙门、丝绸之路,呼应着半坡遗址、兵马俑、华清宫、法门寺,……既因以自炫,也得以风光一个古老的民族。因此,五陵原也是一部浩如烟海的史书,是一部汉代盛世文化史。
  至于汉长安东南陵区,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外,还有薄太后南陵和史皇孙奉明园。如果说咸阳原陵区是以封土为陵,那么这一陵区出现了依原为陵。霸陵位于西安东郊灞河西岸白鹿原北隅的断崖上,“因其山,不起坟”,凿洞为玄宫。
  南陵是汉高帝薄姬之墓。因高祖长陵有原配夫人吕后陪葬,文帝只好为母亲起陵于霸陵之南,故称“南陵”。南陵在今西安市灞桥区狄寨乡鲍旗寨村西北处,封土为陵,为覆斗形。
  在长安东南陵区还有奉明园。奉明园是史皇孙刘进及夫人王翁须的陵园。
  史皇孙刘进是汉武帝之孙、汉宣帝之父,征和二年(前91),因“巫蛊”之祸而受株连,和父亲戾太子同时遇害,与夫人王翁须葬于广明苑。待宣帝即位,分别封其父母为悼皇、悼后,其陵园称“悼园”,亦称“广明园”。宣帝为自己修寿陵之后,更“悼园”为“奉明园”。奉明园址在今西安玉祥门西一公里左右。此外,在奉明园附近还有孝武卫子夫皇后的思后园,戾太子夫人史良娣的戾后园。这两个陵园都是汉宣帝时修建的①。
  ①刘庆桂、李毓芳:《西汉十一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2.陵寝布局
  秦汉时代,无论是至尊的皇帝,还是诸侯王的宫室建筑,前部是“朝”,后部是“寝”。“朝”是皇帝召见诸王或近臣,举行朝议,处理朝廷政务之处,而“寝”是帝王与后妃、子女和宗族饮食起居之处。
  那时,人们遵循先秦“事死如事生”的礼俗,帝王死后,其陵墓建筑就是模仿活人宫室,前部是“庙”,后部也是“寝”。这里的“庙”是由“朝”而得名。金文中称繁体廟(庙)为“朝”。庙里陈设着墓主的神主,是举行祭祀墓主仪式以及重要的朝廷大典之处,而“寝”里则陈设墓主的衣冠、床几、家具和其它生活用具,如同墓主去逝前的生活,样样俱全,应有尽有。每天由宫女“日上四食”,分四次向墓主供奉食品,“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妆)具”。这就是说宫女如同侍奉活人一样,每天奉侍食品。
  汉代礼制的特点之一,在陵园设“庙”,在陵墓旁建“寝”。又在“庙”和“寝”间设一条通道,此通道始作俑者是秦始皇,汉代只是传承秦制,汉惠帝采纳叔孙通的建议而施行的。汉代将这一通道称之为“衣冠道”。这衣冠道为“衣冠所出游道”。我们在上节论述葬俗提及衣冠游。那时,每当宗庙举行盛大祭祀典礼之时,就要把墓主生前穿的御服、冕冠,从陵寝中取出,用车骑护驾,经衣冠道,送到宗庙一游。
  根据文献记载,西汉各帝陵的“庙”、“寝”、“衣冠道”以及距京城长安的方位、间距布局不尽相同。汉高祖的“庙”称“高庙”,在渭水北,其“寝”也应在陵旁。《汉书·五行志》载,建元年间,高祖陵园便殿遇灾,这里的便殿当是“寝”中“便殿”。为此,名儒董仲舒滔滔不绝,批评“高园殿不当居陵旁”,不合汉礼。由此可知,高祖的“寝”在长陵之侧。其“庙”、“寝”,都在京城北。文帝的庙叫做“顾成庙”,在长安城南。景帝的庙叫做“德阳宫”,在阳陵北。汉武帝茂陵的庙叫做“龙渊宫”,在陵东、长安以西。昭帝的庙叫做“徘徊”。汉宣帝的庙在乐游原,称“乐游庙”,在长安南,杜陵西北。元帝的庙叫做“长寿”,成帝的庙叫做“阳池”,显然,这些“庙”、“寝”无论在京城哪一方,都离长安不远,如此既便于皇帝从长安出发,前往祖陵举行祭祀大典,也便于举行“衣冠游”。
  值得补充的是汉代陵园都朝向东,而各帝陵在陵园的西部,除高祖、吕后陵为长方形覆斗式外,大多帝陵作正方形覆斗式,此外陵园有方形围墙,四面有门阙。陪葬墓一般在东北或东方。例如为汉武帝陪葬的卫青、霍去病、霍光墓都是分布于茂陵东,就是佐证。这些习俗,始作俑者,依然是秦王朝。可见屡见于文献中常用语——“汉承秦制”,绝非空穴来风。
  3.陵园管理
  汉代掌管陵寝、宗庙的最高长官为太常。太常是秦代职官,汉初称奉掌,景帝六年(前144)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为九卿之首。汉制,凡是皇家陵庙所在之地,均隶属太常。西汉著名汉赋家扬雄在《太常赋》吟道:
  翼翼太常,实为宗伯。
  穆穆灵祇,寝庙奕奕。
  太常既掌宗庙祭祀,又每月定时巡狩陵寝。《汉旧仪》:
  汉陵属三辅,太常一月行。
  太常巡狩陵寝,处理陵寝的日常重大事务。一旦宗庙、陵寝出现盗墓或陵寝修缮不当或被破坏,太常往往被论罪、甚至免官。从《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事例。到了汉元帝永光六年(前43),将陵邑依其地界分属三辅,此后太常专管宗庙礼仪、陵寝之事,其他事就不再涉足了。正如《汉旧仪》所说:“汉陵属三辅。”
  太常为九卿之首,属官较多,现列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太常属官中,值得注意的有三。其一太常丞是太常的重要助手。《汉书·韦贤传》曰:“玄成兄弘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显然,太常丞是掌“陵邑”的总管。其二是庙令。汉代庙令有高庙令,世祖庙令,都是六百石官,以守庙为业。汉封泥中有“孝文庙令”。其三是寝令,亦称寝园令,具体掌管祭祀礼仪,寝中一旦发生事故,由寝令随时上报。寝令亦有高寝令,韦贤的长子方山,曾任高寝令。






汉代雄风—风水与西汉陵/韩养民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