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通西域
林剑鸣
从雄伟、宏丽的长安城向西,穿越河西走廊,经过茫茫的沙漠和水草丰美的绿洲,到天山南北;翻过葱岭再向西,直到中亚和地中海,这就是古代被称为“西域”的地方。在汉武帝以前,中原地区同西域关山阻隔,又有匈奴横挡去路,除了个别敢于冒险的商人以外,人们对西域的情况了解很少,仅在民间流传着神秘的传说,像什么西海中的西王母啦,能飞的天马啦等等,使中原的人们对这里产生极大兴趣,对统治者也有很大的诱惑力。
汉武帝因对匈奴战争而早就对西域有特殊的兴趣。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四月的一天,汉武帝在未央宫召见一个神情疲惫的使者。这个人离开长安已经13年了,他就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被汉武帝派去联络大月氏的汉中人张骞。他向武帝报告13年的惊险经历。13年前,张骞受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刚出陇西,就被匈奴扣留。他一直被扣留十几年,匈奴还给他娶妻生子,企图使他放弃使命。但张骞手持汉节,一刻也没有忘记汉武帝给自己的任务。在十余年后,才趁匈奴疏忽之际逃走,继续向西跋涉,经过数十日饥饿艰险历程,终于来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大宛国王早就听到过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富饶、美丽的西汉国,但得不到联系的机会。这一次见到张骞,真是喜出望外。大宛王热情地招待了这位来自远方的使者。张骞要求大宛国王派人护送自己继续向前进发。太宛国王慨然应允,并派人虽送至康居(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康居国王也以友好的态度迎接了西汉王朝的使者,然后护送张骞到已迁居到今阿姆河上游的大月氏。张骞没有想到,原来与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离祁连山麓后,对祖先被杀的仇恨已经开始淡漠。特别是来到这地肥、寇少的安乐之地后,早就不想同匈奴打仗了。张骞没有说服大月氏同击匈奴,没有完成武帝临行前交给的任务,只好悻悻而返。在返回的途中,张骞从月氏至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被滞留一年多,经过匈奴占领区时,再次被扣押一年多,乘匈奴内乱,便与妻子和一个属下堂邑父逃出。当他回到西汉首都长安的时候,跟他同去西域的百余人,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了。
汉武帝听着张骞历尽艰险的禀告,不禁为他那种勇敢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后为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不久,又擢升为博望侯。武帝对张骞如此嘉奖,除了鼓励他的勇敢、坚贞、能奋力完成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张骞向他报告了西域的情况,使这位中国的皇帝第一次听到神秘西方的真实情景。
在汉的正西,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农业兼牧畜业的国家大宛。这里不仅盛产稻、麦、葡萄酒。而且有好马。据说这种马流汗似血,所以叫汗血马,又称“天马”。大宛国管理七十余城,约有数十万人,是汉通往西方大道上的一个大国。由于中间有匈奴占领区阻隔,所以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未被赶出河西走廊前,从中原到大宛是很困难的。
大宛以东有且弥(或称杅弥、拘弥)、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这里有一条通贯全境的于阗河,使周围成为水草丰美的地方。晶莹的玉石。也是于阗的特产。再往东,就是楼兰、姑师。这两个城郭国家紧靠盐泽(今罗布泊),匈奴在其左,是汉通西域的必经之地。
大宛东北约二千里有个乌孙国,是游牧国家。受匈奴控制,有数万战士。
大宛西北约二千里,是游牧国家康居,有八九万战士,南为月氏掌握,东受匈奴控制。
康居西北二千里有奄蔡国,其地临北海(今里海),与康居同俗,有战士10万。
大宛以西约二三千里,是大月氏。大月氏西约数千里有安息,出产稻、麦、葡萄酒,市场上使用着金属货币,还有自己的文字,是当时西域诸国中很少有的文明大国。
安息以西数千里,有条支国,其地临西海(波斯湾),是安息属国。
大宛西南约二千余里,有大夏国,其地在妫水以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人口约百余万,都城称兰氏城(今阿富汗巴勒赫)。
张骞是根据他亲身经历和路途见闻的第一手材料如实报告的。那异域的风光,辽远的地域,奇特的风土人情,以及丰富的物产,把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吸引得心驰神往。张骞还向武帝报告:在大夏国的市场上,曾经看到过我国蜀地特产的邛竹杖和蜀布,当地人说这些物品是从大夏东南数千里的身毒(印度)买来的。既然大夏在汉的西南约一万二千里,而身毒又在大夏东南,身毒必定距蜀地不远。据这一推测,张骞向汉武帝建议:从蜀地西南夷占领的地区通身毒达大夏,就可以避开匈奴的阻隔,打通西汉同西方世界的通路,使西域诸国如大夏、安息、大月氏、康居等向汉王朝进贡,不但可切断匈奴右臂,并使西汉的国威远扬域外。张骞这一建议具有极大的鼓动力,不仅使武帝垂涎西域的宝石、良马,而且更坚定了通西南夷和经营西域的决心。汉武帝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派四路使臣从蜀、犍为出发,向南寻找这些国家。结果,各走一二千里,根本没有找到身毒。但他们深入到西南夷的中心地区,特别是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到达这里最大的地方国——“滇”。王然于等人在滇池地区停留了一年左右,受到友好接待,同时向滇王宣扬了强大的西汉王朝的国威,使这个同夜郎王一样自大的地方王对西汉有所认识。汉使回到长安,向武帝报告了西南形势和滇池一带的富饶情况。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在对匈奴取得胜利之后,就开始准备用武力征服西南夷中的昆明了。这一年,他先令在首都上林苑中修一大水池,名叫“昆明池”,训练水军,以便时机成熟和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叛乱。
汉武帝因对匈奴战争而早就对西域有特殊的兴趣。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四月的一天,汉武帝在未央宫召见一个神情疲惫的使者。这个人离开长安已经13年了,他就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被汉武帝派去联络大月氏的汉中人张骞。他向武帝报告13年的惊险经历。13年前,张骞受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刚出陇西,就被匈奴扣留。他一直被扣留十几年,匈奴还给他娶妻生子,企图使他放弃使命。但张骞手持汉节,一刻也没有忘记汉武帝给自己的任务。在十余年后,才趁匈奴疏忽之际逃走,继续向西跋涉,经过数十日饥饿艰险历程,终于来到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大宛国王早就听到过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富饶、美丽的西汉国,但得不到联系的机会。这一次见到张骞,真是喜出望外。大宛王热情地招待了这位来自远方的使者。张骞要求大宛国王派人护送自己继续向前进发。太宛国王慨然应允,并派人虽送至康居(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康居国王也以友好的态度迎接了西汉王朝的使者,然后护送张骞到已迁居到今阿姆河上游的大月氏。张骞没有想到,原来与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离祁连山麓后,对祖先被杀的仇恨已经开始淡漠。特别是来到这地肥、寇少的安乐之地后,早就不想同匈奴打仗了。张骞没有说服大月氏同击匈奴,没有完成武帝临行前交给的任务,只好悻悻而返。在返回的途中,张骞从月氏至大夏(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被滞留一年多,经过匈奴占领区时,再次被扣押一年多,乘匈奴内乱,便与妻子和一个属下堂邑父逃出。当他回到西汉首都长安的时候,跟他同去西域的百余人,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了。
汉武帝听着张骞历尽艰险的禀告,不禁为他那种勇敢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所感动,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后为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不久,又擢升为博望侯。武帝对张骞如此嘉奖,除了鼓励他的勇敢、坚贞、能奋力完成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张骞向他报告了西域的情况,使这位中国的皇帝第一次听到神秘西方的真实情景。
在汉的正西,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农业兼牧畜业的国家大宛。这里不仅盛产稻、麦、葡萄酒。而且有好马。据说这种马流汗似血,所以叫汗血马,又称“天马”。大宛国管理七十余城,约有数十万人,是汉通往西方大道上的一个大国。由于中间有匈奴占领区阻隔,所以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匈奴未被赶出河西走廊前,从中原到大宛是很困难的。
大宛以东有且弥(或称杅弥、拘弥)、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这里有一条通贯全境的于阗河,使周围成为水草丰美的地方。晶莹的玉石。也是于阗的特产。再往东,就是楼兰、姑师。这两个城郭国家紧靠盐泽(今罗布泊),匈奴在其左,是汉通西域的必经之地。
大宛东北约二千里有个乌孙国,是游牧国家。受匈奴控制,有数万战士。
大宛西北约二千里,是游牧国家康居,有八九万战士,南为月氏掌握,东受匈奴控制。
康居西北二千里有奄蔡国,其地临北海(今里海),与康居同俗,有战士10万。
大宛以西约二三千里,是大月氏。大月氏西约数千里有安息,出产稻、麦、葡萄酒,市场上使用着金属货币,还有自己的文字,是当时西域诸国中很少有的文明大国。
安息以西数千里,有条支国,其地临西海(波斯湾),是安息属国。
大宛西南约二千余里,有大夏国,其地在妫水以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人口约百余万,都城称兰氏城(今阿富汗巴勒赫)。
张骞是根据他亲身经历和路途见闻的第一手材料如实报告的。那异域的风光,辽远的地域,奇特的风土人情,以及丰富的物产,把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吸引得心驰神往。张骞还向武帝报告:在大夏国的市场上,曾经看到过我国蜀地特产的邛竹杖和蜀布,当地人说这些物品是从大夏东南数千里的身毒(印度)买来的。既然大夏在汉的西南约一万二千里,而身毒又在大夏东南,身毒必定距蜀地不远。据这一推测,张骞向汉武帝建议:从蜀地西南夷占领的地区通身毒达大夏,就可以避开匈奴的阻隔,打通西汉同西方世界的通路,使西域诸国如大夏、安息、大月氏、康居等向汉王朝进贡,不但可切断匈奴右臂,并使西汉的国威远扬域外。张骞这一建议具有极大的鼓动力,不仅使武帝垂涎西域的宝石、良马,而且更坚定了通西南夷和经营西域的决心。汉武帝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派四路使臣从蜀、犍为出发,向南寻找这些国家。结果,各走一二千里,根本没有找到身毒。但他们深入到西南夷的中心地区,特别是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到达这里最大的地方国——“滇”。王然于等人在滇池地区停留了一年左右,受到友好接待,同时向滇王宣扬了强大的西汉王朝的国威,使这个同夜郎王一样自大的地方王对西汉有所认识。汉使回到长安,向武帝报告了西南形势和滇池一带的富饶情况。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在对匈奴取得胜利之后,就开始准备用武力征服西南夷中的昆明了。这一年,他先令在首都上林苑中修一大水池,名叫“昆明池”,训练水军,以便时机成熟和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叛乱。
汉代雄风汉武帝/林剑鸣编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