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

惠焕章,贾鹏


  汉武帝登上帝位的第一次施政受挫,才使他明白汉帝国的真正的统治权并未握在自己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手中。于是,如何实际地操控赋予帝王的皇权,便成了汉武帝颇为棘手的政治问题。一方面,皇帝不能有效地操控中央大权;另一方面,中央政权不能牢固地控制地方郡国。雄心勃勃的汉武帝面对这一现状,便毅然举起了维护皇权的屠龙御刀,那么,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地实施的呢?
  汉武帝行动计划的第一步是从中央政权开始的。汉承秦制,因而作为百官之长,辅佐天子总领朝政的丞相,也保留了下来。汉武帝以前的几任丞相皆由军功之臣充任,故位高权重,深得帝王尊重,但大多丞相都较为自制,而皇帝也比较谦逊,丞相自贬,皇帝垂拱,所以在汉初无为政治中君臣矛盾比较缓和。然而,汉武帝本人是位多欲之君,崇尚儒术,所以皇权与当时丞相的相权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汉武帝欲改变这种局面。
  但另一个引起矛盾的源头,即窦太后实际上是当时的执政者,丞相多由她来任命,此外,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对儿子的举措影响亦不小,因此,汉武帝只能作罢。至二者病隐之后,汉武帝才开始对丞相进行改制,将“布衣封相”的制度开设起来,而且由封侯拜相改为拜相封侯,担任丞相的人才一般地位低微,对皇帝多恭敬有礼,谨慎行事,所以才真正的维护了皇权。
  汉武帝对地方的集权措施是继续削弱王国势力,健全监察制度和严厉打击豪强,主要表现在颁布《推恩令》、“酎金夺侯”和刺史监察制度上。《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诸侯王国而制定的,目的是要削弱王国的实力。“酎金夺侯”则是对于那些难以管制且以功倨傲的列侯们所采用的措施,目的亦是进一步降低地方豪强对中央政府的威胁。这两部分内容在本书的部分篇章中已详细地进行了阐述,故不在此赘述。汉武帝通过推恩、立法、夺爵等一系列措施的颁布,达到了削弱王侯势力的目的,从而十分成功地控制了封国。此外,刺史监察制度的确立,是与汉武帝的诸多集权政策相辅相成的,便于得心应手地统辖全国各地。刺史监察制度其实就是一种特务制度,武帝准京畿地区以外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部,又称州,每部州派一名刺史,巡行监察区内的郡国。部州刺史监察制度的建立,便利了武帝对全国各地情况的了解和控制,增强了皇权的管理力度。 
  总之,汉武帝在强化皇权的过程中,通过削夺相权,设立中朝,加强了自己对中央政权的操纵,又以推恩、立法和夺爵等措施削弱了诸侯王及列侯的势力,并借刺史监察制度的建立及酷吏的任用,沉重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使皇权得以空前强化。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