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武帝为何处司马迁“宫刑”

惠焕章,贾鹏


  宫刑,一般都是用于那些欲进宫内任职太监的一种阉割之法。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天汉二年,太史令司马迁因为其好友李陵将军兵败降匈奴一事辩护,而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对于司马迁惹龙颜而受刑,在那个君主专制的时代,人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究竟缘何处以“宫刑”,则有些费解,故而,许多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讨论此点,意义不大。司马迁在其他大臣都斥责李陵这种叛国投敌的行径时,却挺身为李陵辩护,这已犯了众怒,这是其下罪的理由之一;第二,对于李陵的这次出击匈奴,均是由汉武帝一手策划,结果却大败而归,这本已令汉武帝懊恼,司马迁却不识趣,为李陵辩护,不正是相当于给汉武帝一巴掌吗?第三,汉武帝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固执地派遣外戚李广利伐西域的军队也惨败而归,为了避免引起朝臣的议论,故将众人视线吸引到司马迁身上,使其遭受酷刑。至于选择宫刑,仅是汉武帝一时气愤所至,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必为之深究缘由。
  另外有学者认为,判司马迁“宫刑”与汉武帝的个人特质有关。学者李长之在其著作《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的一段论述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该文认为:“汉武帝在许多点上,似乎是司马迁的敌人,抑或是司马迁所瞧不起,而玩弄于狡猾的笔墨之上的人;然而在另一方面,他们有许多相似处,而且太相似了!汉武帝之征服天下的雄心,司马迁表现在学术上。‘天人之际’、‘古今之变’、‘一家之言’,这同样是囊括一切的,征服一切的力量。武帝是亚历山大,司马迁就是亚里士多德(当为希罗多德)。这同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表现而已。汉武帝之求贤若渴,欣赏奇才,司马迁便发挥在文字上。汉武帝之有时而幼稚、可笑、天真、不实际、好奇、好玩、好幻想;司马迁也以同样的内心生活而组织成了他的书。汉武帝的人格是相当复杂的,而司马迁的内心宝藏也是无穷无尽的!”此后,学者庄春波在深入研究此论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汉武帝之所以处司马迁以“宫刑”,是因为他的私心,一种潜意识的自卑与忌妒。他天生的多欲与极强的统治欲望,使得他不能让别人凌驾于其上。在文学上,司马相如已被汉武帝征服,成为典型的御用文人,但“文章两司马”中的司马迁却偏不愿迁就,这对于既爱司马迁才华,又想征服司马迁精神而又不能的汉武帝来说,只能采用“宫刑”这种方法,将司马迁的肉体关进他“大一统”的精神樊笼内。 
  照这种观点来看,司马迁因为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只是引发其受“宫刑”的一条导火索而已,真正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汉武帝复杂的人格,以及对司马迁本质上的心理认可程度。然而,笔者认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理念是在遭受“宫刑”之后才深刻形成的,此前的司马迁也是一位颇有抱负,意欲为汉武帝所重用的文人,皇权思想、忠君思想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因而说他是由于难以驾驭,为武帝所妒忌才罹难受刑,似乎有待进一步商榷。再则,司马迁受其父司马谈的影响较深,断不会越君臣之礼的。后来其思想上产生的重大变化,是遭受“宫刑”后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打击所致。
  当然,对于司马迁为何遭受“宫刑”的说法可能还有很多,但真正有说服力的却不多,因此真相的揭露,只好留待于学术上的进一步研究了。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