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要筑建章宫
惠焕章,贾鹏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汉武帝时代一股极为强大的文化思潮。西汉时期,人们都相信天上的神仙是掌管人间生老病死的主宰,天上的日月星辰的任何变化,比如日食、月食、陨星等这一系列都是上天对人间活动的启示,地上发生的各种祥瑞和灾异都与之相关,故历朝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汉武帝建章宫的筑造就是在这种思潮下的产物。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长安城未央宫柏梁台发生了火灾,顷刻之间整个宫殿被烧得面目全非。对此现象,汉代人就认为是不祥之兆,是上天对汉朝统治阶级的惩罚,一时谣言四起,甚至连汉武帝也相信了这种说法。于是,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汉武帝便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正当大家无计可施之际,一位名叫勇之的越人站了出来,对汉武帝进言道:“在我们越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凡遭火灾之后则必造一座新屋,而且此新屋一定要比旧屋大,屋大才能压住发生灾异的小屋。”汉武帝闻言,深觉有道理,便接受了这一建议。然而,要想在未央宫残址上扩建新殿,不太现实,因为此处地方略嫌太小,于是只好将其址移至汉长安城西的上林苑内,为了能冲抵灾异带来的不祥之兆,汉武帝便将此新建宫殿易命,称之为建章宫。
建章宫是在汉武帝太初年间修建并完成的,它是西汉三大宫殿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史称“度比未央”。不少史料都对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进行了记载。《水经·河水注》记载:“建章宫汉武帝造,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其东凤阙,高七丈五尺”,“中作神明台、并干楼,咸高五十余丈。北有太液池,池中有渐台三十丈。南有璧门三层,高十余丈。中殿十二间,阶陛以玉为之,铸铜凤五丈,饰以黄金。楼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门也。”建章宫的装饰极其豪华奢侈,当时的未央宫已是极尽豪奢之能事,《三辅黄图》引《三秦记》云:“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陛玉阶,昼夜光明。”而汉武帝在修建章宫时,在未央宫的装饰状况参照下,不仅取之原状用于建章宫,而且增加了七宝床、杂宝桉、厕宝屏风、列宝帐等设于此宫,由此人们称之为“四宝宫”。此外,建章宫的气势还体现在其殿内高大的建筑物上。史书记载有:“神明台,汉武帝造,祭仙人处。上有承露盘,有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建章宫北阙门也,又有凤凰阙,汉武帝造,高七十丈五尺”,“古歌之长安城西有双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谷成,再鸣五谷熟。”可见,无论是在建筑面积上、装饰材料上、宫殿布局上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其富丽堂皇比未央宫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竟因迷信之语、荒唐之言而大肆土木之事宜,劳民伤财的修建了建章宫这种为统治者提供淫乐的场所,其奢侈、淫靡、好火喜功之性情可见一斑了。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