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汉武帝茂陵 > 汉武帝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汉高祖为何建都长安

惠焕章,贾鹏


  汉高祖刘邦经过与项羽四年多的较量,终于统一了全国政权,西汉王朝从此载入史册。西汉王朝建立之初,全国经济衰败不堪,满目疮痍,连年的争战不仅使社会经济遭到了重创,而且城市也极为衰败萧条。此外,刘邦分封的异姓王对其命令也不俯首听命。因此,如何将整个国家控制并发展起来,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了,而首要解决的定都问题则是重中之重。
  关于这个问题,刘邦也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便问计于左右大臣,众人中多不是关中之人,故多认为不可建都关中,而应建于洛阳。其理由是,洛阳地处全国中心,交通便利,而且有现成的城市宫殿;此外,洛阳东面有成皋,西面有崤山和渑池,山水险要,北面背靠黄河,南面面向伊水和洛水,山川地势也可以作为建都的条件。况且周代在洛阳建都,统治长达数百年,而秦朝依关中立本,统治仅数十载,故而应定都洛阳。高祖刘邦对此看法也表示赞同,于是便打算建都洛阳。然而,当结果已然要尘埃落地时,齐人娄敬的一番进言却使结论彻底逆转,西汉王朝最终还是在关中建了都城。究竟娄敬是如何舌战群儒,力排众议的呢?且看下文分解。
  娄敬拜见高祖刘邦后,便将自己对西汉王朝建都选址的看法和盘托出。他说:“臣闻知圣上欲建都于洛阳,知是陛下欲行西周兴盛之事业,本应赞同,然而现如今之局势比之西周,大为不同。西周时期,统治稳固,社会安定,洛阳是全国中心,易于发号施令,故而建都于此。而东周则由于王室力量衰微,社会动荡,而无法控制天下局面,二者一盛一衰,可知洛阳作为京都,在社会安定时则容易治国,社会动乱时则容易亡国,这是前车之鉴哪。现如今国家面临的情况不正是东周时的局面吗?陛下应先稳定民心,建都于关中,因为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今陛下入关而都,按秦之故,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高祖刘邦闻言深感有理,但大臣多愿定都洛阳,众怒难犯,一时也感到较为棘手,于是把这一讨论结果告诉了军师张良,问其看法。
  足智多谋的张良对娄敬的看法表示支持。他认为:“洛阳周围尽管有天险地利可作为屏障,然而其地处中心,容易四面受敌,一旦发生战争,则不易控制局面,容易被动。而关中腹地则不同,其东面有崤山与函谷关阻挡,西方有陇山与岷山为屏,中腹乃肥沃的八百里秦川,南边有‘小江南’汉中与四川的富饶供给,北方则有边塞地区的畜牧之利。西、北、南三面都可以依天险地利而绝隐患,然后国家只需对东面的诸侯稍加牵制即可控制天下。如果天下安定,则可以通过黄河与渭河来保证京都的需求,如果发生战乱,则可以沿江而下,迅速地将前线与后方联系起来。可以说此地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汉高祖刘邦听了张良这番话后,决心始定,当即决意定都关中,从此闻名于世的汉长安城便屹立于渭水河畔了。 

汉武帝刘彻百谜/惠焕章,贾鹏.—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