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乾陵文化研究(四)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懿德太子墓双日临空天象图

秦建明

                                                                                          
  唐乾陵有十七座陪葬墓,其中等级最高的一座陪葬墓为懿德太子墓。这座墓葬,号墓为陵,封土为覆斗形,封土也是十七座陪葬墓中最高大的。懿德太子墓于1971年经考古发掘,其地下部分全长100.8米,由墓道、过洞、壁龛、天井、前甬道、前墓室、后甬道、后墓室等八部分构成。前后两墓室皆为穹顶,上部皆绘有日月天象。前室天象保存不佳,后室天象中绘有左日右月之图。但在东侧太阳之上,还存有一奇怪的黑色圆形,大小如同太阳一般,不知何物。对于懿德太子墓这一奇异天象,前所未见,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
  一
  中国古代大型和高等级墓葬中往往绘有天象图,用于法天象地,给死者营造一个地下世界。最具代表性者为《史记》中所记秦始皇陵,陵内上具天文之象,下设地理之形。或称始皇陵内的天象皆用明珠为星辰,玉璧为日月,光怪陆离,极其奢华。汉唐魏晋许多大型墓葬也往往发现内部绘有星辰,唐代的贵族墓葬多将墓室上部修建为穹形,在穹顶上绘制日月云气,星辰河汉,以法象天穹。但考古中发现的唐墓,大部天象图都比较粗疏,绘制并不严格,星象的位置与数目也很随意,只能说是一种天象的示意图。但这些天象一般都要绘出日月,日月的位置一般是东日西月各一,比较稳定。乾陵发掘的章怀太子墓后室,永泰公主墓前后室都绘有天象,从这些墓葬分析,唐人这种天象图中日月的安排基本上已经形成定制。但我们发现,在懿德太子墓后室东侧天象中,与一般的天象图相比,多出了一个黑色的圆形物。这一现象,比较奇怪,也很值得重视。
  懿德太子墓后室为下方上圆之地下建筑,系用青砖砌筑而成。室壁自地面向上3米,开始内收,形成穹顶。下部方形部分,其墙壁以红色绘出建筑的柱枋斗拱,最上绘一周花纹带饰。花纹带之上即为穹顶的天空,绘有云气,有的地方云气下还绘有远山。再向上则为天空与其上绘的日月星辰。后室天象图虽然有残损,但大部保存尚好。
  墓室结构上圆下方,法象天圆地方,上部的穹顶代表天穹,穹顶的正中代表天顶,天穹部分以青灰色布底,代表苍天,诸天象便绘于其上。天穹上画出天汉(银河)如带,自西北斜向东南。穹顶上,点有疏密不等的白色斑点,以代表星辰。天象图穹顶之正东方,绘有一轮红日,日中有墨色线绘三足乌一只。正西方相对太阳处,绘有一轮淡白色的月亮,月亮与太阳大小相同,中间用墨线绘出一株桂树与一只蟾蜍。只是在月亮轮廓之外加重了部分晕染,以突出月色。
  后室天象图与一般天象图不同之处,是其红日之上,还绘有一圆形黑色图像,大小与红日相同。其与太阳间的距离约一个太阳的直径稍强,其色亦非纯黑,而是青黑色中泛红。穹顶上,自东向西,太阳、黑色图像,月亮,大致处于通过天顶的东西一线之上。
  懿德太子墓后室天象图中这一黑色图形,体积大且形圆,大小与太阳相近,即非云气,亦非星辰,天空中也没有这样大的其它天体。古人在这里绘出这么一个东西,究竟代表什么,有何用意?
  大约该墓天象图制作较为粗疏,因此,对于这一特殊天象,不为研究者所重视,也未见有人对其发表看法。
  二
  但这种天象,古今罕有,确实值得揣摩。
  用常规方法难以解释,我们只能从其他角度入手。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有三重功能,一是治历明时,一是星占凶吉,一是取象法天。这种特殊的天象图,也许与星占和法天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在这方面寻其原委。
  古代星占术通常解释太阳为人君之象,月亮为女主之象。
  如《乙巳占·日占第四》:“夫日者,天之所布,以照耀于下,而垂示法则也。日为太阳之精,积而成象,人君仰为,光明外发,魄体内全,匿精扬辉,圆而常满,此人君之体也。”
  《乙巳占·月占第七》:“夫月者,太阴之精,积而成象,魄质含影,禀日之光,以明照夜,佐修阴道,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也。”
  那么,这个奇怪的圆形物又是什么东西呢?
  我认为,其应当也是表示太阳之图像。
  太阳一般为红色,说黑色者亦为太阳,并非无据。据一些史料记载,古时有日色发黑的记录。《明史·天文志三》:“万历二十五年三月癸丑,黑日二三十余,回绕日旁,移时云隐不见。五月辛卯朔,日光转荡,旋为黑饼。……天启四年……二月……癸丑,黑日摩荡日旁。”
  将太阳绘为黑色是什么意思?  
  《灵台秘苑·太阳》卷七:“又占(日)五色:青则弱于任善,下生怨患。”[1]原来黑日并非佳兆,
  而将这一黑色太阳绘于红色太阳之正上方,双日临空,当为古人所说的“日重累”之象,累所指就是上下关系。
  《开元占经·日占》中引《孝经雌雄图》曰:“日重累。甲乙,皇太子重殃;丙丁,大臣折伤;戌巳,后妃失御,为崇是也;庚辛,将卒军奸大行也;壬癸,君政暮露,而下不掩救也。变变悉悉见见者,[2]亡灭之事,惟有贤君良臣,除大恶,革伪朝,定尊卑,如此则消却变,众害伏也。”[3]
  古人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在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这是不容怀疑的。星占术对“日重累”的解释,集中在君权受到压制这一内容,懿德太子墓后室天象图一反常态,绘出双日临空,且一日竟然是黑的,这一黑日,还压于红日之上,暗示伪主得势。这幅图象,无非是说天竟二日,国竟二主之意,反对武氏临朝之意跃然而出。武氏所建的大周一直被目为伪朝,武则天以女主执政,也被目为牝鸡司晨,反卑为尊阴处阳上的异常现象。所谓“革伪朝,定尊卑”,正是朝臣反对武则天执政的口号。
  同时,这一天象,也暗示皇太子之死是不正常的。甲乙,是古代指向的一种方位术语,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之类,这两个太阳正处于正东方,也就是甲乙之位。于是按星占之术,便有一种暗示产生,即“皇太子重殃”。
  李重润本名重照,因避武昭讳,改名重润,为唐中宗李显之长子。李显为太子之时,重润曾被唐高宗立为“皇太孙”,也算是钦定的李显之后的皇位继承人。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遗诏皇太子李显枢前即帝位,改元嗣圣,是为唐中宗。这时的李重润,可以说身份已经是皇太子了。但其生也不幸,恰逢乱政,武则天在中宗即位之初便临朝称制,旋即废帝为王。李重润在政治漩涡中受到重重打击,死年才一十九岁。说其应了“皇太子重殃”,也确实合乎事实。
  三
  武氏篡政,是一步步来的,唐中宗嗣圣元年二月,则天皇后已临朝称制,帝权在握。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旦,大赦,改元文明元年。废皇太孙重照(即后来的懿德太子)为庶人。后又诛杀唐宗室诸王,自己登基做了皇帝,改唐国号为大周,引起的社会震动极大,在李唐王朝内形成了拥周与复唐两个政治集团。两个集团互相攻击,倾轧。武则天时期,出于这种政治原因,曾使许多人受到迫害。
  在《旧唐书·高宗本纪》中,史家也利用天象影射政局。如皇孙重照甚受高宗宠爱,其出生后满月时,为此特改元永淳元年,为一婴儿改元,也算少有。时值春二月,高宗又欲立重照为“皇太孙”,这一举措,无非是想让唐家帝位一代代沿袭,传子及孙。不想马上有个叫王方庆的人出来反对,说此事史无前例。高宗对此很不高兴,说:那么我来开这个先例,行不行?王方庆无奈,只好说:那可以。王方庆敢当面扫天子之兴,并不一定是出于性格秉直或是为了卖弄学问,很可能是秉承了武则天的授意。武则天登基后,他曾大受重用。
  《旧唐书》即在此段下书:“是春,关内旱,日色如赭。”本来太阳为红色,日色变成赭色则大不正常。赭为红褐色,也就是暗红黑红之色。史家之笔,的确很有意思。
  大足元年九月,李重照被逼自杀,或日杖杀。
  及武氏退位,中宗复辟,复国号为唐,开始清除后党,对李重润等进行平反,追赠其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对武则天的否定。那些对于大周政权怀恨在心的一党,乘重葬懿德之际,在他的墓室壁画中一反常态,绘出两个太阳,这一做法,很可能是借用天象攻击武氏,将武氏比作黑日伪主,发泄心中的仇恨。重葬懿德这一时间,武则天可能尚未去世,其身份还是“则天大圣皇帝”,同时身为中宗之母,朝中还有很多后党之人执事。此时政治上两派的斗争,依然激烈。
  在这里,我们对于写有“日重累”的《孝经雌雄图》的成书年代不免起疑,这是不是武氏临朝时的作品?很有可能。成书早于《开元占经》的《乙巳占·日占》中即无这一记载,其中只说:“两日并出,诸侯有谋,是谓灭亡,天下用兵,无道者亡。”其又记有:“两日并照,是谓阳明,假主抗衡,天下有两王并争。”[4]这两种说法都是两主争雄之势,不涉及到尊卑男女之事。那么,几十年间就又出了一本什么《孝经雌雄图》,很有可能是在两书之间所作,故此文前书未采而后书采入。其中所说的,“革伪朝,定尊卑,”说明伪朝依然尚在,指向异常明确,很有可能是写于武氏建立大周的年间,要么就是有人在旧有的《孝经雌雄图》中掺入了这些内容。
  懿德太子墓后室天象图中多绘一日,看似小事,却反映了设计者的心情与态度,暗示天下无道。这种行为,可谓是一种借用天文图像的政治诅咒。懿德太子墓后室天象图,就利用星占手法进行政治活动,从一特殊的角度反映出李唐王朝与武周王朝的斗争。所以,这幅天象,也是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幅古天文图。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樊英峰先生与刘向阳先生的帮助,特此致谢。
  注释:
  [1]见《灵台秘苑》卷七。
  [2]见李零主编、陈久金点校《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上所收《开元占经》,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36页。“变变悉悉见见”文渊阁四库本《开元占经》原文之卷六第十四页,即作此种重文,疑当作“变悉见。变悉见者”。
  [3]见李零主编、陈久金点校《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上所收《开元占经》,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236页。
  [4]见李零主编、陈久金点校《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上所收《乙巳占》,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3页。
  (秦建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研究员)
  

乾陵文化研究(四)/樊英峰主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