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
陈志谦
投壶是我国古代宴会上的一项礼制活动,也是一种游戏,就是用柘木、棘木或竹为矢,在一定的距离投向特制的铜、铁、陶或瓷壶中,这种壶也因之叫做投壶。壶中常放些豆类,以免投矢跃出。投中者为胜,“立马”记数,不中者罚饮酒,两人投壶,第三者裁决胜负,称作司射。达官显贵们投壶时,礼节还相当繁琐,宾主各有其位,仆人侍奉,声乐伴奏。
投壶活动起源较早,最晚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左传》中记载,“昭公十二年,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亦中之。”
投壶活动还挺有讲究。《礼记疏》记:“投壶有三处,日中则于室,日晚则于堂,大晚则于庭中,各随光明故也,矢有长短,随地广狭。室中狭,矢长五扶(古代度法,并四指的宽度为一扶)。堂上稍广,矢长七扶。中庭广,矢长九扶。矢有长短,而司射度壶,则皆使去宾主之席二矢半也。”
后来,投壶活动不但渐入精妙,而且人们把投壶活动神秘化,《晋书》记载:“石崇有妓,善投壶,隔屏风投之。”司马光《投壶新格序》记:“郑康成曰:‘投壶射之细也,古者君子,射以观德,为其心平体正,端一牢固,然后能中固也。盖投壶亦犹是矣。’”
北宋曾有投壶诗云:“连朝赐沐吏功休,请以陶壶竹矢投。整整斜斜森剑戟,纷纷藉藉委戈矛。坐人各自庆多马,老子不惟输一筹。中否何笑兴废事,天公应解笑齐侯。”
迄今为至,考古发现的投壶实物以明清两代居多,也有宋、元时期的。河南南阳汉画像石馆收藏的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幅投壶图,画面生动逼真。昭陵陵园越王李贞墓出土了一件淡赭色双耳三彩投壶,高0.35米,其造形之精巧,色彩之鲜丽,实不多见。这种有双耳的投壶也叫贯耳。投矢中耳者,也叫贯耳得双采,罚对方倍饮。
昭陵揽胜/中共礼泉县委宣传部,昭陵博物馆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
昭陵揽胜/中共礼泉县委宣传部,昭陵博物馆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