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昭陵文物 > 昭陵其他文物

[上一记录]  

乐舞俑

郭瑞


  在昭陵众多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反映音乐、舞蹈方面的俑。这些乐舞俑神态各异,妙趣横生,是大唐乐舞的真实写照。
  牛进达墓出土了一个击细腰鼓的女坐俑。女俑头梳双螺髻,面容丰俊,系长裙,跪坐,击细腰鼓。
  细腰鼓的形制与现朝鲜族的非常相似。细腰鼓在我国历史比较悠久,早在晋朝就有记述腊八节击细腰鼓的情形说;“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到现在,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每逢佳节,还要击细腰鼓以助兴。
  郑仁泰墓出土了一组乐舞俑,均为女性,她们或吹或舞。吹奏者着衫系长裙,均跪坐,发式有双环髻、锥髻、双螺髻,乐器有笛、箫等,二舞者头梳双环望仙髻,服饰相同,着衫系长裙。他们舒扬广袖如嫦娥当空,舞姿婆娑似帝子乘风,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奏吹、舞蹈场面。
  另外,张士贵、安元寿等墓还出土了大量骑马乐俑,他们神态各异,形象逼真。这些骑马俑有的圆鼓双腮,横眉竖目似在劲吹,有的挥动双臂,衣带飞舞似在狂击。这种乐俑叫骑吹,所奏之乐也叫骑吹或铙歌,李白曾有“铙歌列骑吹,飒踏引公卿”的诗句。关于骑吹,史书记载极少。武德四年,李世民击败河东势力,凯旋而归,便有“铁马万匹,前后部鼓吹,……”的记载。
  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隋代短促的兴衰史,在经济、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昌盛,天下太平。唐太宗曰;“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在乐舞方面,唐王朝一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面胸怀博大,兼蓄并收,形成了我国古代继西周、西汉之后的第三个高峰时期。 
  唐代宫廷设有专门管理乐舞的机构,宫廷乐舞伎人也为数众多。不但宫廷如此,一些官宦贵族的府邸私养着许多乐舞伎人。贵族家伎不论从规模和演奏场地上都无法与宫廷相比,但也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体系。昭陵众多陪葬墓中乐舞俑的出土,不仅是唐初乐舞鼎盛的充分说明,也是对初唐国力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四夷臣服的真实写照。


昭陵揽胜/中共礼泉县委宣传部,昭陵博物馆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

昭陵揽胜/中共礼泉县委宣传部,昭陵博物馆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