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唐太宗昭陵 > 昭陵百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唐太宗如何得到《兰亭序》

惠焕章,杨婧


  王羲之是晋代杰出的书法家,尤其是他的名帖《兰亭序》神妙无穷,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到唐贞观年间,酷爱书法的唐太宗十分钦佩王羲之的卓越书法艺术,广泛“博购王故帖”,不惜“出御府金帛,重为购赏,由是人间古本,纷然毕进。”曾得1510卷王羲之的真迹,但却惟独不见《兰亭序》的踪影。
  据说僧人智永死后,所收藏的《兰亭序》传给其弟子辩才,太宗闻知,急召辩才询问。辩才不愿出让这稀世之宝,推说《兰亭序》早已在战乱中失传,太宗遗憾不已,只得放辩才离去。唐太宗又与大臣们反复推究,认为《兰亭序》应该存放在辩才处,于是下令召回辩才,再三盘问。无奈老僧装憨作痴,就是不说《兰亭序》的下落,唐太宗无计可施,只好又放他回去,徒落得愁眉不展。
  监察御史肖翼身兼才艺谋略,他向太宗献一妙计,保证能得到《兰亭序》的真迹。肖翼乔装改扮成一书生模样南下至越州,虽衣衫潦倒但气质高雅,故意在寺庙中结识辩才,二人意气相投,谈经论文,对弈抚琴,泼墨染彩,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继而又谈及书法,肖翼将随身所带几件王羲之的真迹作品赠给辩才,以答谢知音一场。辩才感动之余,将《兰亭序》从伏梁一个暗洞中取出,请肖翼欣赏。二人遂将《兰亭序》与肖翼的那几幅名帖一同置于几案,共同切磋研习。数日后,肖翼趁辩才外出,窃走《兰亭序》,献给太宗。等到肖翼再次以御史的身份召见辩才时,老僧当场口吐鲜血,险些昏倒,回到寺中没几日,便在气恼中含恨而去。
  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视为国宝,不肯轻易示人。“贞观十年,乃拓十本以试近臣。”此后他便与真迹形影不离,直到驾崩后还要《兰亭序》殉葬。“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唐高宗李治遵其嘱言,将《兰亭序》以玉匣贮之,伴太宗长眠于地下。 

唐太宗李世民百谜/惠焕章,杨婧编著.—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