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滥用官吏吗
惠焕章,吴俏
当武周政权刚刚建立时,人心未定,反对派仍蠢蠢欲动,武则天任用了一些酷吏稳定政权,于是落下了“滥用官吏”的骂名。那么,武则天到底滥用官吏了吗?
事实上,武周时期居要职的是经邦济国之才的贤良。武则天让贤才任宰相,掌中枢,协助她治理大周天下。这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求贤若渴。她进一步发展科举制,注意通过常举和制举选拔人才;经常要求臣下自荐并推荐人才。通过各种渠道,鼓励荐举人才,又不限门第高下,也不限种落族属,甚至下制“缘逆人亲属,有能公勤清白者,自当随才擢用,不以为瑕。”她敢于冲破以往狭窄的选官范围,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出现准备了一个重要条件。
(二)赏善罚恶。她坚持对众多的官员进行认真地筛选,赏善罚恶,进贤才,退不肖,量才授职。天授二年创立试官制度,也就是让他们担任一定职务而锻炼他们的政治才干。她还加强了左右肃政台的力量,常派使者对官吏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的项目达30余项,全面衡量,以确定升降。史载,她堂姐的儿子宗秦客兄弟居官贪浊,“奸赃事发”,武则天亳不留情,将他们“配流岭外”。陆余庆虽长得漂亮,又能言善辩,但无真才实学,受命草诏,至晚尚未写成,则天不悦,“责受左司郎中”。对于智能之士,武则天尤其珍爱,往往破格提拔。后来促成“开元盛世”的许多著名大臣,都受过武则天的赏识和提拔,姚崇、宋璟、张说就是如此。此外,还有萧至忠、郭元振、张嘉贞。
武则天奖拔人才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没有成见,主要看其是否称职。被贬降的人,若有殊政,照样褒奖提升,反复使用。这一点,王孝杰的履历就是明证。王孝杰为武威军总管,长寿元年,率军收复安西四镇,则天大悦,拜左卫大将军,不久出将入相。证圣初为朔方道总管,出讨吐蕃,败绩,被削职为民。万岁通天元年,复诏以白衣领清边道大总管,统兵18万以讨契丹,战死,诏赠夏官尚书,封耿国公。
还应指出,武则天选拔贤才,考核官吏,是既重德,又重才的:
其一,武则天十分爱惜人才,既使敌人、政敌的后代,只要有真才实学,又能改变政治态度,她都尽量擢为己用。重用上官婉儿就是其中最有力的证据。
其二,特别尊重并注意保护那些对武周政权忠心耿耿,敢于讲真话,办实事的贤臣。狄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后来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武承嗣亦屡请诛之。则天既知其枉,坚决不许。陆元方为凤阁舍人,判侍郎事时,为酷吏所陷,“则天手敕特赦之”。苏良嗣当宰相时,与地官尚书韦方质有隙。方质坐事当诛,诬引良嗣,“则天特保明之”。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由于武则天的保护,狄仁杰等大臣才能位居中枢,参预国家决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人指责武则天的用人,说所用宰相绝无才能,绝无表现者居多。并举杨再思、苏味道等人为例。固然,在武则天所用宰相中,有极个别人缺乏才能,但很快都被罢免了。苏味道年轻时与李峤齐名,文辞冠代,且克己奉公,弟弟走后门,也不开绿灯。只因初入相时,为人所质,一时不能答对,横手于“床棱”,遂被抓为口实,称“横棱手”。而史家借题发挥,说苏味道尝谓人曰:“处事不宜明白”。杨再思也有一定的学识,尤其重于公事。“恭慎侵忌,未尝忤物”,“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而誉之”。因此,说他们全是草包则与事实不符。天下一统,要求每个人在政治上都有重大建树是不可能的。且武则天既需要一批出谋划策,面引廷争的“智囊”、“诤臣”,也需要一批奉旨办事,勤勤恳恳的“傻臣”。像苏味道这样的有才学、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又有较高威信的人,留在中枢机构并无坏处。至于像杨再思这样“能得人主微旨”的人在当时的中枢机构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武周政权建立之初,人心未定,潜在的反对派仍有相当的实力,需要继续用酷吏来防乱制乱,稳定局势。这在当时是政局的需要,具有目的性,因此,不能归结为滥用。
总观武则天治理大周,通过各种手段,选拔有用之才,健全中枢机构,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她所任用的宰相,绝大部分都有相当的才能。因而,武周时期在政治上是很有起色的。
武则天百谜/惠焕章,吴俏编著.—西安:西安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