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俑学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始皇陵复土工程用工人数论证

王子今


  秦始皇陵的营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罄极民力的宏大工程,其规模与形制,竭力追求巍然富丽,历代皆以为“奢侈太过”(《太平御览》卷四四引《三辅故事》),以致“天下苦其役而反之”(《汉书·刘向传》)。
  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史载达数十万:
  始皇初即位,穿治丽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万人,旷日十年。(《汉书·贾山传》)
  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史记·黥布列传》)。
  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水经注·渭水》)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史记·秦始皇本记》)
  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文献通考·王制考》引《汉旧仪》)
  这已经是少见的关于古代工程用工人数的记载,然而尚嫌不足以提供其确数。显然,所谓七十余万人“穿治骊山”与“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二说,人数即相差一倍。而“七十万人”者,也不能判定是同时集中于陵园工地,还是历年累计。有的学者根据陵区面积仅2平方公里左右,也怀疑所谓用工七十万人的可信性。
  秦时几项重要工程如长城、直道、驰道、丽山、阿房宫等工程之中,秦始皇陵工程是现存资料最丰富者。通过对秦始皇工程的研究考察,可以了解当时的徭役制度以及工程管理方式和技术水平,从而有助于全面认识秦代历史。本文试图依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论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用工人数。
  复土,是陵墓总体建筑中的后期阶段,也是其中工期要求最为急迫者,因而往往集中大量工徒,突击完成。《史记·孝文本纪》载,文帝崩后,“令中尉亚地为车骑将军,属国悍为屯将军,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将军,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文帝是著名节俭薄葬的皇帝,遗诏令“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集解》引应劭曰:“因山为藏,不复起坟”。以山为陵,复土用卒尚达到三万一千人,对比惠帝时“筑长安城”所用人工亦不过十四万多人,可知复土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秦始皇陵复土工程包括向地宫回输土方加以夯实,并在陵上筑起封土,土量不足,当从他处挖掘运送。《汉书·刘向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以汉尺合今23.1厘米①计,“五十丈”相当于115.5米,以汉里折合今414米②计,“五里”相当于2070米。“五十余丈”和“五里有余”分别以120米和2100米计算,可知封土上方量约为11025000立方米。秦始皇陵地宫形制尚未探明,根据袁仲一先生提供的资料,“墓穴东西长485米,南北宽515米,面积为249775平方米,边沿部分深8米,中心部分深度不明。根据‘下及三泉’(《水经注·渭水》)的文献资料及凤翔秦公一号墓深约24米,因而推断始皇的墓穴的最深处不会少于24米”③,以平均深度20米计,土方量当为4995500立方米。按照《九章算术·商功》“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为墟四”的比率,复土时完成地宫和封土的夯土上方,需分别运输土方7492500立方米和18375000立方米,共计25867500立方米。由于挖掘地宫出土仅6244375立方米,因而需由他处挖掘运送土方19623125立方米。
  对于秦代土方工程的劳动生产率,以往多因资料缺乏而以为无可确知。袁仲一先生和杭德洲先生都曾著文讨论秦始皇陵工程用工问题④⑤,涉及当时的劳动生产率,然而都基于生产工具之简陋落后,推定当时劳动效率低下,甚至以“当前农村基建工程的劳动工率”每日夯筑0.5至1方土,估算秦时土方工程的工率,惜失之于偏。
  其实,考察秦代劳役人员从事“土功”(土方工程)的劳动生产率,是有文献资料可为参据的,这就是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中有《商功》一章,多编入土方工程中的应用算题,就可以看到当时“土功”的劳动定额。《汉书·惠帝纪》记有营造长安城墙的工期和用工人数,汉长安城遗址又有考古调查资料以为参证,以此对照《九章算术》中有关内容,可知其中关于土方工程劳动定额的记载大体符合当时实际。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
  县为恒事及谳有为殴(也),吏程攻(功),赢员及减员自二日以上,为不察。上之所兴,其程攻(功)而不当者,如县然,度攻(功)必伞司空与匠度之,毋独令匠。其不审,以律论度者,而以其实为*(徭)徒计。因工程量核计的施工时间如与实际发生误差两天以上,主管官员须以“不察”论处,可见当时确有严格遵行的劳动定额。云梦睡虎地秦简有《工人程》,《为吏之道》中又有所谓“徒隶攻丈,作务员程”。《汉书·尹翁归传》:“责以员程不得取代;不中程辄笞督。”程,是关于劳动定额的法律规定。《九章算术·商功》谓夯土劳作“冬程人功四百四十四尺”,以汉尺为23.1厘米计,约合5.47立方米。挖土劳作“秋程人功三百尺”约合3.69立方米⑥,这些数据,比较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1956年公布的土方工程劳动生产定额,并无太大差别。《九章算术·商功》题[二一]:
  今有盘池,上广六丈,袤八丈,下广四丈,袤六丈,深二丈。问积几何。
  答日:七万六百六十六尺太半尺。
  负土往来七十步,其二十步上下棚除。棚除二当平道五,踟蹰之间十加一,载输之间三十步,定一返一百四十步,土笼积一尺六寸,秋程人功行五十九里半。问人到积尺、用徒各几何。
  答曰:人到二百四尺。用徒三百四十六人一百五十三分之六十二。以题中登高二丈而上下棚除为二十步,此外又有五十步的比率,则秦始皇陵封土堆筑以平均登高25米计,当有138.6米上下棚除。“棚除二当平道五”,则相当346.5米。又以“踟蹰之间”、“载输之间”折算部分相加,则为422.73米。再加上下棚除之外的行程,总计每输土一次平均行1288.98米。以“秋程人功行五十九里半”计,日均往返十九次。“土笼积一尺六寸”,相当于0.019722立方米。由此可知堆筑陵上封土时运输土方每日定额为0.37立方米。又题[二二]是关于载土往来”的算题,谓“载输之间一里”,“六人共车,车载三十四尺七寸”,《九章算术·均输》题[四]又有平路运输“重车日行五十里,空车日行七十里”的内容,可知每车载土0.4277226立方米,以取土地点鱼池距复土工程现场约2500米计,每日可往返十次,人均运土0.71立方米。地宫回填用土的运输,用与封土相同的方法计算,可知每日人均定额约为0.43立方米。
  如此,除墓道的具体规模和形制尚不明,暂且忽略不计外,秦始皇陵复土工程土方量及用工数量大致如下表: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出巡途中病死沙丘平台,胡亥即位,九月,葬始皇郦山”。秦二世元年四月,二世东巡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于是“复作阿房宫”。可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起止年月当为秦始皇三十七年九月至二世元年四月。秦制以十月为岁首,闰在岁末,谓之后九月。依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推算,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不置闰。姑且以施工时日满八个月计,不超过236日。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水雨,除兴。”;土方工程遇雨则难以施工且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往往被迫停工。西安地区现代年平均降水日为100.2日,其中10月至5月为57.9日,考虑到降雪对施工无显著影响的因素,除去年平均降雪日13.9日,则影响“土功”的“水雨”日仍有44日⑧。秦时气候较现代温暖湿润,降水量也偏大⑨,对此且忽略不计,仍以“水雨”44日计,则施工时间当为192日左右。又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中可见“土忌”的内容,如:
  土 土良日癸巳乙巳甲戌凡有土事必果
  767(反面)
  忌 土忌日戊己及癸酉癸未庚申丁未凡有土事弗果居
  766(反面)
  正月寅二月巳三月未四月亥五月卯六月午七月酉八月子九月辰十月未十一月戌十二月丑当其他不可起土攻(功)
  765(反面)
  正月亥二月酉三月未四月寅五月子六月戌七月巳八月卯九月丑十月申十一月午十二月辰胃(谓)
  764(反面)
  神毋起土攻(功)凶    
  763(反面)
  春三月戊辰己巳夏三月戊申己未秋三月戊戌己亥冬三月戊寅己丑是胃(谓)地衝不可
  762(反面)
  为土攻(功)
  761(反面)
  春之乙亥秋之辛亥冬之癸亥是胃(谓)牝日百事不吉以起土攻(功)有女丧
  760(反面)
  正月申四月寅六月巳十月亥是胃(谓)地杓神以毁宫毋起土攻(功)……
  758(反面)
  土忌 土徼正月壬 二月癸 三月甲⑩四月乙 五月戊 六月己 七月丙 八月丁 九月戊 十月庚 十一月辛 十二月乙不可为土攻(功)……
  833
  春三月寅夏巳秋三月申冬三月亥不可兴土攻(功)必死·五月六不可兴土攻(功)十一月十二月不可兴土攻(功)必或死申不可兴土攻(功)
  835
  文句可见“有土事”、“起土攻(功)”、“为土攻(功)”、“兴土攻(功)”的区别。“起土攻(功)”、“兴土攻(功)”或可理解为土方工程之起始,而“有土事”、“为土攻(功)”则当指土方工程之进行。简766(反面、)762(反面)、761(反面)及833的内容,应理解为指出了土方工程进行中应避“土忌”而停工的日期。我们可大致由如下三种情形推算秦始皇陵复土工程中“土忌”的日数:
  (1)简766(反面)中癸酉、癸未、庚申、丁未诸日,在工期236日中当分别出现四次,计16日。
  (2)所谓“土忌日戊己”,大概不会逢戊、己日即停工相避,具体当如简762(反面)、761(反面)的内容,每三月逢4忌日,工期八个月约为11日。
  (3)简833指明的“土忌”日,每月逢2—3日,以2.5日计,工期八个月为20日。其中“九月戊”可能有1日与(2)的情形重合。如此,此类“土忌”日至少应有19日。
  综合三种情形,“土忌”日总计在46日以上。假设“水雨”日之中有二分之一与“土忌”日重合,工期中还应扣除“土忌”日24日。减除这两种非工作日,可知复土工程中可以保证施工的工作日不超过168日。
  如此可以推知秦始皇陵复土工程中平均每日直接参加现场施工的人员数额至少为582785人。
  秦汉大规模徭役劳作的组织形式往往有明显的军事化的特点,郦山徒山章邯迅速编集成军队,并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的事实,可以作为证明。参考汉简中有关军队编制的资料,可知秦汉军队中往往十人中有一人为“养”或“养卒”,专任炊事。二十至三十人中一人“作长”,专事监督管理,亦不直接参加劳作(11)。秦始皇陵工徒大军亦当如是。以十人中一人为“养”,三十人中一人“作长”计,施工人数当在669868人以上。
  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
  兴徒以为邑中之红(功)者,令*(左纟右古)(嫴)墙年岁。未卒堵环,司空将红(功)及君子主堵者有罪,令其徒复垣之,勿计为*(徭)。陵墓复土工程的检验期当然不可能如此之长,但因施工质量不合规格的返工现象,应该是存在的。此外,挖土、运土和夯土是相承接的工序,其间人员调度和进度安排也很难做到完全顺遂而不滞误工时。而且,不能不注意到工徒逃亡的事实。黥布“论输丽山”,就“亡之江中为群盗”(《史记·黥布列传》)。工徒减员的最主要因素是因劳累伤病以至死亡。《开通褒斜道石刻》(《金石萃编》卷五)中说:“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最凡用功七十六万户六千八百余人”,“九年四月成就”。此处“用功”数,当为所用劳动日的总和。从永平六年四月,工期至少在820日以上,如此则平均每日用徒人数不应超过935人,而碑文称开工时受“徒二千六百九十人”,数字如此悬殊,应有徒在工程中大量伤病以至“物故”的因素在内。汉时尚且如此,“轻绝人命”(《汉书·晁错传》)以至“生*工匠”(《汉书·刘向传》)的秦时当益甚之。
  根据上文的估算,又考虑到这样几种情形,我们可以认为:秦始皇陵复土工程用工人数超过七十万的记载是基本可信的。
  本文对工程用工数量的推算,基于这样一种对工程方式的分析,即入葬之后方全面覆盖夯土并构筑封土冢,有没有可能当时是先筑好或部分完成封土,预留墓道用以入葬,就是说,封土构筑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九月入葬之前呢?《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正义》:羡,“谓冢中神道。”“闭中羡,下外羡门”语,极易产生或可先筑封土而预留墓道的疑虑。我们根据战国秦汉墓的一般形式,可以排除这种可能。“闭中羡”,应是封堵墓道不使工匠逃逸。所谓“下外羡门”,《史记会注考证》引冈白驹曰:“冢中神道中外门,皆吊门也,故曰下。”推测可能是为防止盗泄封锁墓道外端的特殊结构。然而所谓“羡”或“羡道”,《九章算术·商功》称为“羡除”,题[一七]即为求“羡除”之积的算题,可知其形式正与秦公一号大墓的两侧向外倾斜的斜长墓道相同,上下及顶端三面都是等腰梯形,左右两侧为直角三角形,形式与后世不露天的隧道绝然不同,其回填封堵必然在封土夯筑之前。
  秦王朝对民力征用无度,导致秦短促而亡。通过秦始皇复土工程,可以看到秦王朝统治时期大兴功作、戌徭无巳的特点。另一方面,秦始皇陵复土工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表现出当时大型工程的施工效率。在相当狭小的施工现场集中数十万工徒劳作,其工程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注解:
  (1)参看《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国家计量总局主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2)杨宽《中国历代尺度考》,商务印书馆1955年重版。
  (3)(4)袁仲一《从秦始皇陵的考古资料看秦王朝的徭役》,《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三辑(1983年5月)。
  (5)杭德洲《修建始皇陵的徭役负担》,《秦俑馆开馆三年文集》1982年10月。
  (6)《九章算术·商功》中可见挖土定额三例:题【五】:沟深五尺,“春程人功七百六十六尺,并出土功五分之一,定功六百一十二尺五分尺之四”;题【六】:“堑深六尺三寸,“夏程人功八百七十一尺,并出土功五分之一,沙砾水石之功作太半,定功二百三十二尺一十五分尺之四”;题【七】:渠深一丈八尺,“秋程人功三百尺”;参考秦始皇陵工程取土地点鱼池地形,本文因取后者。
  (7)秦始皇陵东北相距5公里处有所谓“鱼池”。《水经注·渭水》:“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淤深,水积成池。”
  (8)西安地区降水日数采自张家城、林之光《中国气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8月)表4—39(资料年代:1951—1970)。降雪日数采自同书附录“1951—1980三十年平均气候资料表(九)”。
  (9)参看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学变迁的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1期。
  (10)其余十一月为天干日,可知必为“三月甲”,《云梦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图版一二四(CXXIV)释为“三月申”,误。
  (11)例如居延汉简:
  其一人作长 二人伐木
  三人卒养 六人积茭
  八月甲辰卒廿九人囗囗 囗囗囗四人囗囗十四人运茭四千六十率人二百九十囗
  定作廿五人 二人缀络具
  囗囗囗功定
  其一人作长 右解除七人定
  作十七人伐苇五百囗
  三人养 率人伐卅
  十一月丁巳卒廿四人 一人病与此五千五百廿束
  二人积苇 133.21
  又敦煌汉简:
  癸酉
  骑士十人 九人负*
  其一人养 人致二百卅
  已酉
  骑士十人 其一人侯 人作百五十*
  其一人为养 八人作* 凡*千二百 666
  “作长”者手中握有一定权力,“(黥)布皆与其徒长豪杰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史记·黥布列传》)。同时,他们又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负有责任,如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中所谓“君子主堵者”。此外,从事施工组织管理的还有不直按劳作的“吏”。《汉书·贾山传》:骊山“吏徒数十万人”。颜师古注:“吏以督领徒以役作也。”
  (原载《文博》1987年1期)
  


秦俑学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