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商、秦土遗迹保护
张宗仁 樊北平,李庆萍,张淑霞,刘林学,刘致和,张蕴壁
土遗迹是土遗址发掘中发现的古代人或物在土上所留印痕,如腐化木质车辆的印痕、古建遗留的洞、坑、土墙、堆土等。它们是土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尤其是那些原物已腐化朽尽的土遗迹,因为原物的形状、大小以及是什么东西,往往只能依靠这些遗迹推断乃至复原。为此我们先后对秦代弩弓迹、箭迹、两处车轮迹、商代车马坑、双马坑、人畜坑等遗迹进行了化学保护。本文以秦弩弓迹、车轮迹、商车马坑为例就土遗迹化学保护进行探讨。
1、三处土遗迹简介
秦弩弓迹、车轮迹均在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展室大厅内,前者是1974——1979年秦俑一号坑发掘时发现,位于一号坑T19探方中间偏东处,弩弓本质部分腐化,留有弓背、弓弦等印迹。秦俑首次发掘时发现弩弓迹多处,这一个是较清晰重要的一个;后者为1986年秦俑一号坑二次发掘时发现,位于一号坑后半部东北角,车轮已腐化,留有轮、辐等印痕,是发现的二十多辆木质战车遗迹中较完整清晰车轮迹。商车马坑位于西安东部老牛坡商代古墓地,编号M27,1986年5月发掘该墓地时发现,1974年因严整土地,上半部被削平,留下半部,木质车已朽尽,轮、辐、箱、辕等痕迹清楚明确,完全可据以复原。三遗迹均具有重要保护意义。
2、简要原理
三遗迹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土遗迹,根据土易风化的特点,三遗迹表面都需要进行加固,另外,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环境不同,影响因素不同,不同遗迹还需要特殊对待。三遗迹中,弩弓迹、车轮迹在室内,除个别地方松散外整体相对的比较坚实,其另一主要危害来自发掘时和游客引起的土尘,弩弓迹因发现时间较早,虽然用玻璃框进行了防护,但土尘仍从缝隙中进入,遗迹表面风化与土尘粘结已使精细部分变得模糊,车轮迹因发现时间晚并用塑料布防护,土尘影响较小,迹象清楚。商车马坑由于处于露天,防水就成为主要问题,局部疏松的地方要着重加固,该遗迹发现时间较晚,迹象清楚,三土遗迹保护的目的是加固以减缓风化,防尘以阻止土尘吸附粘结,防水以防止雨水溶蚀。
根据以上讨论,三处土遗迹的保护方案是:以表面加固、防尘或防水为主,局部疏松和迹象处着重加固,以浸渗和多次喷涂为方法,选用正硅酸乙酯进行局部深层加固,SX—2进行表层防水和加固,SAR—5进行表面防水、防尘处理,并适当喷涂含盐酸的水以加速固化。有机硅树脂聚合度越大渗透性越小,这就是我们分别选用正硅酸乙酯,SX—2和SAR—5进行局部深层、表层和表面保护的原因,另外材料用量过少达不到保护目的,过多加深土遗址表面颜色损坏质感外观甚至出现可见结膜,因此我们采用多次喷涂及时掌握用量大小。
3、保护方法
3.1 使用化学材料处理前,首先要将遗址表面积存的灰尘清除掉。取一把柔软的毛刷,如涂料用排刷或油漆刷,沿迹象纹理方向小心刷去表面土粒,然后用电吹风吹去表面细小积尘,勿用硬质刷子以防损坏迹象,亦不要踩踏遗迹表面。
3.2 局部加固
秦车轮迹部分轮辐附近土质松散,商车马坑马骨下面及车箱部分地方疏松需要加固,加固使用95%乙醇冲稀的正硅酸乙酯(冲稀成30%的溶液),用毛刷小心地、慢慢地洒在待加固部位,必要时使用针筒注射法,用量因疏松程度不同而不同,越是疏松的地方用量越多。
3.3 SX—2材料喷涂
3.3.1 第一次喷涂
局部加固完成后,喷涂SX—2材料的稀溶液,喷涂使用电动喷液枪,喷前调整喷嘴使之产生宽型喷束,并按2:1混合好SX—2及95%的乙醇,装入喷罐喷涂,在喷涂面积较大时注意间隔休息以免损坏喷枪,第一次喷涂的目的是对遗迹迹象表层进行加固,对疏松部位进行再加固,因此喷涂时着重迹象纹理部分和疏松部分,喷涂量以土遗迹表面不出现可见液膜为止。
3.3.2 第二次喷涂
第一次喷涂半天以后进行第二次喷涂,第二次喷涂直接使用SX—2材料(SX—2材料本身是30%的溶液),其目的是对遗迹表层进行防水和加固,因此要均匀喷涂,用量以看不见液膜为宜,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进行第三次喷涂。
3.4 含盐酸水喷洒
三种材料在土中的反应性直接依赖于水的存在,盐酸可起到催化加速作用,根据三处遗迹的干湿程度适当喷洒含5PPm盐酸的水,喷洒量以表面发潮为度。
3.5 SAR—5喷涂
SAR—5的聚合度较高,渗透性较差,此处使用SAR—5以提高土遗迹表面防水防尘性以及表面加固。SAR—5用量过大可导致表面颜色加深,损坏质感外观,我们使用1:2的SAR—5、95%乙醇混合液对待处理土遗迹均匀喷涂到表面发潮时停止。
3.6 注意事项
3.6.1 95%乙醇既是稀释剂,同时内含水份又可促使保护剂聚合,因此稀释应在使用前几个小时时配制,不能太早。操作前先要准备好工具,调试好电动喷液枪。
3.6.2 操作时附近不能有明火,不能吸烟,以防挥发性乙醇着火,夏季尤其注意。
3.6.3 操作时要带口罩,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因为雾化的保护剂强烈刺激呼吸系统,雾化材料连同喷雾时冲散的尘土粘附于衣服、皮肤上很难清洗。
3.6.4 工作完后及时用乙醇清洗工具,尤其是喷枪喷腔喷嘴。因为固化的保护剂堵塞喷枪。
4、效果观察
在施行保护措施以前,三处土遗迹与一般土质一样,松软易风化,尘土可粘接在遗迹表面,对水无抵抗能力,调查发现三十年代出土的土遗迹,因土质风化积尘粘接已无法辨认。施行保护措施后,表层土质明显坚硬,防水防尘并经受了考验。秦车轮迹处理后几个月,因接待贵宾清扫人行道时不慎将不少泥水蘸落在上面,数天后泥疤剥离遗迹无损。商车马坑保护后月余,适逢大雨,遗迹表面大量积水,清除后表面干燥如初。三遗迹基本达到保护目的。
5、三点收获
5.1 土遗迹保护应与发掘工作结合起来,一但确认具有保护意义的土遗迹就应立即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不要风化损坏后才设法保护,因为土遗迹土质往往比较疏松,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与保护工作相互分离,古遗址的发掘,关心更多的是寻找古物,搜集考古资料,而对土遗址保护关心的较少,有些重要的土遗址、遗迹的保护,也多关心人为破坏而少考虑科学保护和预防,往往是发现遗迹严重风化后才想到科学保护,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
5.2 土遗迹化学保护,除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如加固,防水,防尘,抗腐蚀等外),必须考虑材料选择不当或使用不当又会引起什么结果。因此材料和方法的选择务必慎之又慎,有些材料有可能引起表皮翻卷、裂纹等现象。我们认为硅类材料在土遗迹保护方面较合适,另外某些渗透性好的有机材料可望能应用于土遗址保护。
5.3 土遗址保护是一个长期性工作,也需要综合治理,不可能凭一次化学处理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应当定期进行化学处理,控制好环境湿度、温度,保护环境清洁,切断附近有影响的水源,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人为破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好土遗迹。
(本文原收于《全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内部),1989年)
秦俑学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