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编概述
李淑萍,张文立
本编为附编,所收资料为其他各编不易收入,但又同各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具有资料性与工具性。所收内容为文献摘编、论著提要、秦俑学研究会、历届秦俑研究学术讨论会及秦俑研究评述。
秦始皇帝陵从公元前246年即始皇帝初即位,穿治丽山,修建陵墓开始,我国的文献上对这位帝王的陵墓便不断有所记录。这些文献,既有号称正史的《史记》、《汉书》、《晋书》、《宋史》等,也有地理、地志著作如《水经注》、《三辅黄图》、《三秦记》、《长安志》等,还有笔记如《西京杂记》等。这些记录包括秦始皇帝陵的始建及终结,埋藏及流失,破坏与重修,是研究秦始皇帝陵的重要参考资料。现今,虽然考古资料已经比较丰富,但这些资料仍然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不可或缺。它可以与考古资料互相印证,相得益彰。当然,这些资料中也可能有不实或缺漏,妄诞或*(左讠右为)传。一方面,它仍可使人们开扩思路,如,关于三国张善所见的金凫,是否可以说明秦陵文物较早地便有流失?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加以考订。有些古籍流传较稀少。为了向读者提供一点线索,我们选录了大部分文献资料,也是我们所仅见的,不可谓全。历代诗人咏秦陵的诗作,也有关于秦陵的资料。但鉴于文艺作品的情感性太重,所以一般不录,仅录了极少部分,亦见一斑。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被发现以后,这二十年来,关于秦陵及兵马俑的著作及论文迅速增加,尤其是近年。其中有秦始皇帝陵的,也有兵马俑的,还有专题研究的。仅我们掌握,已20余册,如果全收,则份量太重,也似没有必要。为了补充这一不足,我们将收集到的专著,作了简明的提要,注明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基本内容,以便有兴趣的读者或研究者进一步探源追根。鉴于多数论文已经收入本书中,所以我们将原拟编一论文目录的想法舍弃了。因为本书的百余篇论文已经基本上反映了这些年来学术界关于秦陵、秦俑研究的成果和主要观点。如再加一论文目录,则有蛇足之嫌。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以及秦始皇帝陵,埋藏丰富,考古资料也多,它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一代文化,其重要价值在今后将更加突出。所以学者们提出成立秦俑学研究会,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协调、规划对秦俑及秦陵的研究。该会始倡于1986年,1990年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这是关于秦俑学研究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所以我们作为附录也收入本编。
秦兵马俑被发现以后,引起学术界极大的反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集思广益,团结学术界同仁,共襄盛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从1984年开始迄今,共组织了四次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每次讨论会均有一个或几个中心议题。会议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为了记录和反映历次学术讨论会的概况,我们在本编中收录了会议概况,讨论重点及学术研究的动向,以助参阅。
随着秦俑及秦陵研究的不断深入,也结合历届秦俑研究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在会前或会后,都有学者对各阶段的研究发表过评述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对各阶段秦俑研究的学术焦点、新的论点、新的方法、主要成果、争鸣概况等,都作了述评或介绍。文章中对一些论点、焦点的列举及评述,或有疏漏和不当,但总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各阶段的研究状况作了概括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读者用较少的时间,大体掌握秦陵及秦俑研究的动态和趋向,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所以我们将其作为本编的最后一部分而予以收录。
秦俑学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