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2
谈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王婷
内容提要 在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利用高科技手段,不仅能有效地对各个流程进行管理与维护,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例,介绍了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文物管理 信息化
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展览机构,决定了其工作性质就是要做好这些珍贵文物的管理、保护和收藏工作。越是大型的博物馆,涉及到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相关的工作也就越多,如果单凭人工完成,不但影响工作效率,也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凭其高速的计算速度、大容量的信息贮存、准确无误的记忆能力等特点,已逐步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再加上大量能化设备的出现,更是促进了信息化的发展。当然,文物事业工作也不例外,目的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充分利用文物信息资源,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抢救、利用和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信息智能化技术在文物事业中全面应用[1]。
在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将工作中的各个流程借助计算机、智能化设备等高科技手段来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对各个流程进行管理与维护,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例,对文物保护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加以介绍。
一、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
文物工作的核心之一是保护文物。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文物保护事业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新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同对,也采用了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理念和技术,使文物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并保持原貌。
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例,为配合文物保护工作,馆内设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专业实验室,并配备了相关高科技设备。此外,还配有专门的网站和信息资料室,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在第一时间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及时更新和维护信息数据库,使文物保护的信息资料始终保持最新最准确的状态。
(一)信息采集
要进行文物科技保护工作,首先是对其信息进行采集,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观察、拍照,获取文字描述、图像等信息。其次,研究人员提取文物的样本,并利用相关高科技设备,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获取其成分、结构、损害机理等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录入各类采集的信息。信息资料室拥有专门的文物信息存储系统,工作人员根据信息的内容进行分类,建立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库。
(二)信息处理
采集到文物信息后,就要进行各种分析处理。首先要弄清楚文物材料结构、物质成分等,二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基本没有,研究人员只有根据采集信息进行各种模拟试验。由于数据量巨大、分析难度大,手工分析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信息资料室的各种测定设备及计算机工作站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利用工作站的高速性能,对文物数据建立模型,不断去逼真试验,逐步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人员便可研究其保护方法。
(三)信息入库
文物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也是非常珍贵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它们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维护。通过建立数据库,将各文物的特征、构成成分等信保存起来,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排序、比较、导出、打印等操作,这样就能方便地进行利用和维护。另外,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将数据保存到高速光盘等介质中,可以保证数据长期保存、不丢失。
(四)信息交流
经过处理存储的文物保护信息,我们可以将其通过网络与其他文物保护研究人员分享,这是文物保护信息传播交流的一个重要作用。信息资料室构建并维护文物保护信息网站,经过每天更新,使网站将有关文物保护研究与发现的最新消息在第一时间展现给大家,并能让大家了解文物研究的最新动态;网站提供论坛,更进一步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可以使大家共同探讨文物保护相关问题,寻求最新最可靠的保护方案,使文物保护事业迅速发展。
有了高科技智能设备和实验环境,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各项工作便可有条不紊、高效地进行。
二、藏品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
博物馆作为文物的主要收藏机构,拥有大量的文物藏品;文物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文物,博物馆就失去了活力[2]。因此,藏品管理工作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博物馆生存的基本条件。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型馆的藏品信息管理还停留在文物藏品卡片的使用上,这在文物信息录入和修改、信息查询时存在着很多不便。其次是纸质卡片易损、易丢失,录入字迹如果不规整,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多问题,更谈不上动态文物信息、信息全面等要求。笔者就近年来藏品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技术设备,采用一套现代化的文物管理系统服务于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管理工作,是如今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藏品信息管理工作中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文物档案管理信息化
目前,博物馆文物档案主要分为纸质文物档案和电子文物档案,其内容都必须反映藏品的基本情况,务求真实、确切。
纸质档案是文物管理员手工填写,字迹要求工整,一旦填错,便无法修改,而且查询不方便。如果文物数量巨大,档案的保存也很麻烦,其排放顺序,保存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文物电子档案的内容与纸质档案保持一致,不同的是在电子档案中,含有藏品多媒体展示:包括图片、声像、虚拟三维等资源在内的藏品多媒体展示功能,可供查询者全方位地观看。因此文物电子档案的出现,具有以下优点:文物信息录入都是按照统一的格式、字体,查看起来一目了然,万一录入有误,修改起来也很方便;计算机拥有大容量存储、高性能计算的优势,它不仅可以存储大量资料,而且可以存储图像,因此可以向研究者提供较详细的资料;可以随时按照总登记号、文物名称、时代、纹饰、器型等不同索引条件,查找出与之相符的藏品信息;可以在任意时刻提供有关藏品各种各类的统计数字,完全摆脱低级、笨重、重复的纸质档案。
(二)文物库房管理信息化
一直以来,文物库房管理都是采用人工管理方式,登记文物存放位次,登记库房日志等。如果要查找一件文物,首先得在文物账本上查找到此文物,然后再查找其存放位置;如果文物的位置发生变化,还得修改文物账本,既费时又费力。
经过库房信息化规范整理之后,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文物库房管理信息化包括领导库内查询、保管员库内查询、藏品移动登记、藏品移动审核、事故登记、事故登记审核、库房日志登记、库房日志审核、库房统计、藏品变动情况统计。实现对入库后藏品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可方便地查找藏品的所处位置、移动信息,以及藏品所发生的事故,并且可登记库房日志,对库房藏品信息和藏品变动情况进行统计。
同样查找一件文物,由于工作人员已将每一件文物藏品的准确位置输入数据库,在查找时,只需要输人文物的名称或其他相关信息,即可找到它的存放位置。在调整文物藏品的存放位置后,只需将该文物藏品的新位置录入系统之中,系统即会自动进入新的排序,提供新的查找位置,避免过去重新查卡片、改账簿、调整顺序等麻烦,改变因调整位置而造成的混乱,使保管工作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
(三)文物实时动态管理信息化
文物自从被发掘后,便会经过鉴定、保护修复,收藏等过程。当然,被收藏后的文物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变动,产生文物的实时动态信息,对这些信息,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详细地记录。
当前文物实时动态信息的管理,仍然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形成各种纸质单据、凭证以及日志记录。如今的文物动态信息,主要包括文物的出库和入库。文物出库主要包括文物展示、研究、保护修复、库房变动、文物注销等;文物入库主要包括文物展示结束、研究完毕、保护修复完毕、库房变动、增加新文物等。以上每一个过程都要进行详细记录,一件文物往往会形成很多纸质单据,无论是日后查找还是保管等都很麻烦,会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文物实时动态管理信息化,包括文物入库、出库、文物保护修复记录等。文物入库管理需做到新增文物、借出归还文物、借外馆的文物信息通过登记并经过审核后,放置到相应的库房中,并对此文物的入库信息进行登记,新增的文物能自动生成文物藏品卡;文物出库管理分为文物借给外馆使用或本馆内提用管理,归还外馆是借用其他博物馆的文物进行归还管理,文物注销是对本馆内需要注销的文物进行注销登记管理等;文物修复保护是指残损情况登记、保养修复登记,以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已残损或易残损文物的保存、保养修复情况。实现了文物实时动态信息化管理,查找一件文物的动态信息就变得容易多了。只要输入文物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便会查到此文物收藏以来的全部流动信息,可以了解一件文物的全部经历。
虽然有了先进的藏品信息化管理,但是作为文物最原始的纸质档案,依然不能丢弃。纸质档案是由编目人员手工记录的文物信息,作为文物电子档案的对照和依据,应当永久保存。利用计算机建立的文物藏品管理,能够让管理人员从反复翻动账簿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使繁杂的查找、归类、统计等方面的工作在瞬间完成,并提高准确度。
三、结语
在文物保护与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课题,需要长远计划、有效地管理,才能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进行宣传、展示、科学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最终升华为数字化博物馆。
总之,信息化建设在博物馆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会越来越明显,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文物保护与管理是趋势所在,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注释
[1]刘彦博:《陕西文物事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文博》2010年第6期,第90-93页。
[2]兰州大学徐文杰、管会生、王亚东:《基于RFID技术的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的设计》,《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第26卷第7-2期,第180-184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2/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