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
西岳庙和西岳庙石人——读《西岳庙》/一
李零
一、石人分三种
中国有个非常悠久的传统,喜欢在陵墓前树立石刻,其中夹神道而立的石人,习惯上是叫“翁仲”。这种石人,大家比较熟悉,但我们不要以为,所有翁仲都是墓前石人。其实它分三种:墓前石人、庙前石人和镇水石人。这三种石人,《水经注》都提到过,[1]如:
(一)墓前石人:张伯雅墓石人
《水经注》卷二二《洧水》:“洧水东流,绥水会焉,水出方山绥溪,即《山海经》所谓浮戏之山也。东南流,径汉弘农太守张伯雅墓,茔域四周,垒石为垣,隅阿相降,列于绥水之阴。庚门,表二石阙,夹对石兽于阙下。冢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南密人也。碑侧树两石人,有数石柱及诸石兽矣。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蠩吐水,石隍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楼、石庙,前又翼列诸兽。但物谢时沦,凋毁殆尽。夫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况复此乎?王孙,士安斯为达矣。”
案:张伯雅,不详。石人在冢前,成对。
(二)庙前石人:郦食其庙石人
《水经注》卷十六《穀水》:“阳渠水又东流,径汉广野君郦食其庙南。庙在北山上,成公绥所谓偃师西山也,山上旧基尚存,庙宇东面,门有两石人对倚。北石人胸前铭云:门亭长。石人西有二石阙,虽经颓毁,犹高丈余。阙西即庙故基也,基前有碑,文字剥缺,不复可识。子安仰澄芬于万古,赞清徽于庙像,文存厥集矣。”
案:此庙,庙门朝东,两石人立门前,一南一北,夹道立。北面的石人,胸前铭文类似曲阜麃君墓翁仲。
(三)镇水石人:千金堰石人、渭桥石人、都江堰石人
《水经注》卷十六《穀水》:“穀水又东流,径乾祭门北,子朝之乱,晋所开也。东至千金堨。《河南十二县境簿》曰:河南县城东十五里有千金堨。《洛阳记》曰:千金堨旧堰穀水,魏时更修此堰,谓之千金堨。积石为堨,而开沟渠五所,谓之五龙渠。渠上立堨,堨之东首立一石人,石人腹上刻勒云:太和五年二月八日庚戌,造筑此堨,更开沟渠,此水冲渠,止其水,助其坚也,必经年历世,是故部立石人以记之云尔。盖魏明帝修王张故绩也。堨是都水使者陈协所修也。《语林》曰:陈协数进阮步兵酒,后晋文王欲修九龙堰,阮举协,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水历堨东注,谓之千金渠。逮于晋世,大水暴注,沟渎泄坏,又广功焉。石人东胁下文云:太始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大水迸瀑,出常流上三丈,荡坏二堨。五龙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漱啮,每涝即坏,历载捐弃大功,故为今遏。更于西开泄,名曰代龙渠。地形正平,诚得泻泄至理,千金不与水势激争,无缘当坏,由其卑下,水得逾上漱啮故也。今增高千金于旧一丈四尺,五龙自然必历世无患。若五龙岁久复坏,可转于西,更开二碣。二渠合用二十三万五千六百九十八功,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起作,功重人少,到八年四月二十日毕,代龙渠即九龙渠也。后张方入洛,破千金堨。京师水碓皆涸。永嘉初,汝阴太守李矩、汝南太守袁孚修之,以利遭运,公私赖之。水积年,渠堨颓毁,石砌殆尽,遗基见存。朝廷太和中修复故堨。按千金堨石人西胁下文云:若沟渠久,疏深引水者当于河南城北石碛西,更开渠北出,使首狐丘,故沟东下,因故易就,碛坚便时,事业已讫,然后见之。加边方多事,人力苦少,又渠堨新成,未患于水,是以不敢预修通之,若于后当复兴功者,宜就西碛。故书之于石,以遗后贤矣。虽石碛沦败,故迹可凭,准之于文,北引渠,东合旧渎。”
案:千金堨即千金堰,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始筑年代为三国时期,准确年代是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年)二月八日。石人在“堨之东首”,从上《水经注》的描述看,即太和五年所立,面朝东方,仅一件。其刻铭有早晚三套:腹上铭文记太和五年造堰事,最早;两胁铭文记晋武帝太始七年至八年(271、272年)重修事,稍晚,属于补刻。
《水经注》卷十九《渭水》:“渭水东分为二水。《广雅》曰:水自渭出为澩,其由河之有雍也。此渎东北流,径《魏雍州刺史郭淮碑》南。又东南合一水,径两石人北。秦始皇造桥,铁镦重不能胜,故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以祭之,镦乃可移动也。又东径阳侯祠北,涨辄祠之。此神能为大波,故配食河伯也。后人以为邓艾祠。悲哉!谗胜道消,专忠受害矣。”
案:秦渭桥在今陕西西安市北。石人为一对,作“力士孟贲等像”。
《水经注》卷三三《江水》:“江水又历都安县。县有桃关、汉武帝祠。李冰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堋。塴有左右口,谓之湔塴,江入郫江,捡江以行舟。《益州记》曰:江至都安,堰其右,捡其左,其正流遂东,郫江之右也。因山颓水,坐致竹木,以溉诸郡。又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约)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是以蜀人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邮在堰上,俗谓之都安大堰,亦曰湔堰,又谓之金堤。左思《蜀都赋》云:西逾金堤者也。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益州刺史皇甫晏至都安,屯观坂。从事何旅曰:今所安营,地名观坂,自上观下,反上之象,其征不祥。不从,果为牙门张和所杀。”
案:《华阳国志·蜀志》有类似记载。都江堰石人有三件,在今四川灌县,原来立于水中。1974年出土李冰像,胸前刻“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袖上刻“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掾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水万世焉”。[2]1975年又出土一件执锸无头石人。[3]2005年又出土两件石人,同出有建安四年碑。[4]建宁元年为168年,建安四年为199年。
注释
[1]《后汉书·光武纪》李贤注引《水经注》佚文还提到汉光武帝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坛场的一对石人,我在《翁仲考》中已引用。
[2]王文才:《东汉李冰石像与都江堰水则》,《文物》1974年第7期,第29—38页。
[3]四川省博物馆、灌县工农兵文化站:《都江堰又出土一躯汉代石像》,《文物》1975年第8期,第89—90页。
[4]陈剑:《都江堰建堰历史研究的新视野》,《成都文物》2007年第3期,第66—76页。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陕西出版集团 三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