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兵马俑真相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陶俑身上的“生僻字”

陈景元


  由西安市文管会收藏、出土于高窑村阿房宫“北司”遗址的文物中,有个怪僻难认的字,经南京师范大学段熙仲教授辨认,判读为“芈、月”。《说文解字》中的“羊”字,与这种写法有些相似。《正字通》里又说:“芈,羊本字”,“芈”字,有很多种的写法,而“北司”遗址的这个字,和古时候的“芈”字的一种写法,已经非常接近,因此它肯定就是先秦时期的一个“芈”字。另外,在阿房宫遗址上发现大量的王室玉器中,有很多头顶梳有歪髻的男性玉人,而歪髻与楚苗关系密切,阿房宫又是秦惠文王始建,秦宣太后是芈姓楚人,所以她和“芈、月”两字是连成一体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距“北司”遗址几十公里之外的秦俑坑里,也有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很难辨认的陶文。请看:在1975年第11期《文物》杂志的《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上,显示了秦俑的身上,刻有一个“*”字形的陶文,袁仲一先生轻而易举地把它判读为“脾”字,并且认为那只是一位普通工匠的名字,除此之外,根本不可能有其他特别的含义。但是,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陶文左部的“月”字偏旁,是没有问题的,而要将陶文右部的“*”字,判读为“卑”字,就有很大问题了。因为,“卑”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它的字形和“*”字有着天壤之别。
  陶俑身上的“*”字,绝不是一个“卑”字,证据是从容庚编著的《全金文》一书所收录的古文中看到“卑”字的5种写法,和从徐文镜主编的《古籀汇编》一书收录的战国时期的“卑”字的9种写法看,它们与陶俑身上这一个“*”字,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相似之处。所以,袁仲一先生将“*”字,判读成“卑”字,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2000多年以来,“*”字出现的概率很低,它的独体字字形,并没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经过一番认真搜寻,只从汪静山编著的《金石大辞典》里,发现在“畢、篳、華、崋”等合体字中,都有一个“*”的字形,这些由上、下两个字组成的字,而它下面的那个字,千真万确的就是一个最为标准的“芈”字,为此就能认定陶俑身上的“*”字,就是“芈”。
  袁仲一先生提出反驳,说“古文字隶定,必须忠实于原字形,把一个完整的陶文,采取拆字的方法,把“*”割裂成‘月、芈’两字,这是违背古文字释字常规的。上述“*”字,在结构上是由‘月’与‘卑’组合而成,只能隶定为‘脾’字”。但是,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在袁先生提不出任何理由将“*”隶定为“脾”字的情况下,没有理由阻止他人从字本身的结构中,以分解合体字的方式,去寻找“*”字应有的原始字形。
  当然,无论是“月”字、“卑”字,和“脾”字本身的字义是不同的;无论是“月”字、“芈”字,和“*”字本身的字义也是不同的。这就是袁先生所说的“古文字隶定,必须忠实于原字形,把一个完整的陶文,采取拆字的方法,把‘*’割裂成‘月、芈’两字,这是违背古文字释字常规的”理由吧!将一个完整的字拆开,字义不同是事实,但不能抹杀一个完整的字是可以由多个独体单字构成的造字法则。有的汉字,由上、下两个独体字组成;有的汉字,由左、右两个独体字组成,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合体字,合体字的字形,本身就是可以分开进行解读的。
  谁能说“畕”字,不是由上、下两个“田”字组成的?谁敢说“畾”字,不是由上、下三个“田”字组成的?谁敢说“朤”字,不是由上、下、左、右四个“月”字组成的?谁敢说“脾”字不是由“月、卑”两个字组成的?谁又敢说“*”字,不可以拆成“月、芈”,而去认定它们本身就是两个独体字?用合体字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去认定秦俑身上的陶文,到底合理不合理,秦俑馆研究室主任张文立教授,在1984年9月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就曾经明确地说过:“陈景元提出铁兵器等问题,以及对于陶俑上的陶文,重新释读为‘芈’字,这无疑是正确的。”
  “芈”是一个楚国王族的姓氏。《史记·楚世家》记载“季连,芈姓,楚其后也”。自季连的裔孙穴熊至考烈王熊元,共四十六王,前后绵延千余年,在楚人的社会中,芈姓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俑坑“芈”字的发现,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和启示,表明俑坑的建造,与一个芈姓的楚国王族人物是有着直接联系的。《说文解字》里说:“芈,羊鸣也,……羊角也。”难怪在俑坑中,会有那么多头梳楚式“歪髻”的武士俑存在,采用这种像“一角之羊”的冠式,与一个“芈”姓人物,是完全不可能分开的。那么,与俑坑有密切关系的“芈姓”人物到底是谁呢?
  因为“芈、月”两字,在东西两处相距几十公里的阿房宫遗址和秦俑坑内被发现,加上两地都有楚苗“歪髻”的存在,“怪异”的字和“怪异”的“歪髻”,这样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为建立“阿房—芈月—歪髻—北司”向着“临潼—芈月—歪髻—俑坑”这一种等号关系,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北司”遗址陶文上的“芈、月”,和秦俑坑陶俑身上陶文的“月、芈”,指的应该是同一个人。过去,许多史料上只有秦昭王的母亲秦宣太后是“芈氏”的记载,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现在看来,秦国历史上的这个空白点,可以补写上笔了:秦宣太后的名字就叫“芈月”。

兵马俑真相/陈景元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