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论著 > 兵马俑真相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秦宣太后陵的位置很确凿

陈景元

 
  秦宣太后陵的位置,无论如何都不会被一些人轻而易地从骊山北麓,一直向西推移到几十里以外的骊山西麓去。而且,人们还可以根据以下史料确定秦宣太后陵恰恰就在秦俑坑附近的西杨村。这个观点的提出,得到众多史料的肯定和支持:如《陕西通志·陵墓》上,记载着“秦宣太后,葬芷阳骊山,去新丰县十四里,则在临潼界矣;秦宣太后,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葬芷阳骊山,正义曰,在新丰县南。”在《西安府志》上,记载着“秦宣太后,葬芷阳骊山,去新丰县南十四里,则在临潼界。”在《临潼县志》上,也记载着“秦宣太后,昭襄母,楚人,姓芈氏,葬芷阳骊山。《注》,正义曰,在新丰县南。”
  清代孙楷《秦会要订补》一书上记载着:“宣太后,姓芈氏,惠文王时,号为芈八子,生昭王及高陵君,泾阳君。昭王立,太后自治,任穰侯为政。四十二年十月,太后薨,葬芷阳骊山。《史记正义》云,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也。”《历代陵寝备考·卷九》上,也记载着:“秦宣太后,楚人,姓芈氏,昭襄王四十二年薨,葬芷阳骊山。《史记正义》曰,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也。”马非百《秦集史》中,也说过,“秦宣太后葬芷阳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几乎所有的史料之中,也都明确无误地认定,秦宣太后芈氏陵的具体位置,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的地方。
  这个“雍州新丰县”县治南门所在地的位置,是所有史料引证和推算里程的起算点,《郡县国道记》记载:“今临潼县东(北)十二里,新丰故城,即高帝为太上皇所立。”这是汉新丰故城,位置在今刘家寨附近。《两京道里记》中说“汉新丰邑,是城东西南北各三千一百步,往来大路必由之。”《临潼县志》记载:“县东(北)二十里,北周新丰县治。”此时新丰县隶属雍州,故称雍州新丰,隋唐以后就一直沿袭此种称渭。临潼县城东北二十里的“雍州新丰故城”,它的位置应该在现今新丰镇东北的不远处,当年城址的东西南北尺寸,不应该小于汉代之新丰故城。
  《史记正义》成书于唐代,杨宽先生在《中国历代尺度考》一书中说得很清楚:“唐制尺有大小、里程亦有大小之别,里数以小程小尺计者居多。”唐时的小程,一里为1800尺,一尺为0.245米,所以一里折合现今的尺寸为442米,而《史记正义》所载“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中的“十四里”,折合成现今的尺寸只有6188米。有了如此准确的方位和可靠的里程换算尺寸,人们按照这个方位和距离,去寻找秦宣太后芈氏陵和骊山具体位置,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这个地方就是下和村—西杨村附近,而从西杨村南行“二里”,就是骊山脚下了。
  “新丰”与秦宣太后陵所在地的下和村—西杨村之间里程的数量关系,已经被找到、被验证过了;“新丰”与秦始皇陵之间里程的数量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其实,从“新丰”故城出发,朝西南方向行进“十里”即4420米,就到达秦始皇陵的北门阙了。至此,这边的方位和里程数量关系,也得到复核和验证。说起对这些著名历史遗址的方位和里程数量的验证,还必须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唐太宗的四子李泰,经过太宗的批准,编成《括地志》一书。而正是此书,对包括骊山、秦始皇陵、秦宣太后陵在内的古代遗址所处位置,都进行了方位和里程的“精确测定”。
  在李泰的《括地志》上,明确地记载着:“雍州新丰县,本周时骊戎邑;骊戎故城,在雍州新丰县东南十六里;秦宣太后陵,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四里;秦庄襄王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三十五里;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十六里;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十里;秦孝文王陵,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汉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有了这么多可靠的古代遗址的地理信息资料,还怕找不出一个秦宣太后陵所在地的准确位置?有了这么多古代遗址珍贵的地理信息资料,还能够让秦宣太后陵所在地的位置,跳出这一个早已被世人公认的地理“大框框”?
  秦宣太后陵的位置,双方的观点是如此的鲜明和对立。但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秦宣太后陵,只能有一处,不能有两处,更不可能有三四处。人们对这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对它们提出各种论证材料的是是非非,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总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才好!人们可以将各方提交的材料,进行必要的纲目性的汇总和梳理,将争论过程中的症结问题,全部展示在公众的面前,让外界有机会广泛地参与审视和点评,看看到底谁比谁说得更有道理,到底谁提出的观点和材料真正的无懈可击。看来,要想否定“秦宣太后陵在骊山北麓”,恐怕是很困难的!
  骊山北麓有一座秦宣太后陵,尽管材料非常确凿,但是很多人是不愿公开承认的。因为,一旦接受这个事实,那么当年秦俑的“定性、定名”,立即就要变成泡影。为了确保“大局”,他们要采取一种不妥协的“对抗”策略。不管自己的说法在理不在理,公众接受不接受,反正一遍又一遍地都要把这本“经”念下去。不知者,不为过,这是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明知不对,还要继续采取“驼鸟式”的不承认主义,这就说不过去了,这就不是真正做学问的态度了,就不是在进行学术讨论了。不进行学术讨论,那肯定就是在进行一场非学术性的争斗了!
  应该说,确定秦宣太后陵的史料依据,是十分充分、可靠的,有关陵址方位和里程的认定,也是十分严密的,这里没有任何虚构和想象的成分,更不存在有意的歪曲和篡改,所有这些史料出处的可靠性,可以接受来自任何方面、任何形式的检验。如果秦俑馆的考古学家和考古界、历史界其他的先生,能够对众多的质疑、否定他们观点的各种材料,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的话,本着平等交流、充分讨论的精神,作为观点对立面的另一方,当然也是应该表示热烈欢迎的。真诚地希望这些先生们能够精心地撰写各种有价值的文章,以便给对手有力的回击!

兵马俑真相/陈景元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