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始皇陵 > 秦俑百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马厩坑位于何处?其主要内涵是什么?

芦建华


  马厩坑发现于1976年,它是作为秦始皇帝生前宫廷厩苑的象征而在陵园内设置的埋有真马和陶质圉俑的陪葬坑。目前在秦始皇陵园内已发现了两处:一处位于始皇陵东侧的上焦村一带,西距始皇陵外城墙约350米;另一处位于始皇陵西侧内外城墙之间。
  上焦村一带的马厩坑已发现了98座,这些坑分作南北向三行,排列密集有序。经过钻探和部分发掘得知,坑内有的埋有一匹马,有的埋有一跽坐的陶俑,有的俑马同坑,所有的坑都是东西向,马头面西,陶俑多数面东。发掘清理时,发现有的马埋藏时,事先在坑底挖个洞,把马腿置于洞内,前面留有一个小坎,坎上挖个缺口,刚好将马脖子卡在缺口处,看样子马是被活埋的。有的马坑内虽然没有发现专门的埋马设施,但马的四肢作挣扎状,并有绳捆扎的痕迹,似乎也是被活埋的。在陪葬坑内还发现有喂马的陶罐、陶盆、陶灯,陶器都放在马头的前边,有的盆内还放有谷子和草。
  另外,在有的陶盆、陶罐上还刻有“大厩”、“中厩”、“小厩”、“宫厩”、“左厩”、“大厩四斗三升”,“左厩容八斗”等陶文。“大厩”、“中厩”、“小厩”等都是秦代宫廷的厩名。说明这批陪葬坑是象征着秦始皇生前宫廷养马的场所。跽坐俑则是象征着马厩内的养马人,它们身旁往往放有铁镰、铁叉、铁锛等生产工具。
  位于秦始皇陵西侧内外城墙之间的马厩坑平面呈曲尺形,三匹马一组置于方盒状的木椁内,一组组的密集排列,估计坑内埋有数百匹真马。马的四肢作跪卧状,在一匹马的口内发现一把铜刀,说明马是被杀死后埋入的。另外,在此马厩坑内还发现了几个身高1.8—1.9米的大陶俑。陶俑的造型和秦始皇陵东侧兵马俑坑出土的相似,都是身穿齐膝长襦,腰束络带,足蹬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长冠,双手笼于袖管内,作站立姿势,是饲养马的仆役。
  秦始皇陵陪葬的两处马厩坑,一处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城东边,一处位于始皇陵内外城西垣之间。这种布局说明了秦王朝除在京师内设有中央厩苑外,还在边郡及内地各郡县设有厩苑,即“县有厩刍”、“边郡置六牧师令”。把为皇帝生前饲养、提供御马的厩苑设计在陵园陪葬坑中,以供秦始皇帝的灵魂享用,充分体现了秦始皇陵“事死如事生”的设计思想。 

秦俑百题(修订本)/孟剑明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