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始皇陵 > 秦俑百迷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石甲和石胄的原料来源于何处?其加工工艺如何?它的发现有何重要价值?

秦仙梅


  从铠甲坑中出土的甲胄材料看,制作这批甲胄的石料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均匀,硬度适中,又呈层理状,且色泽温润,便于加工成片状,且易磨制成形和钻孔,是理想的材质。而始皇陵园南侧骊山上的石料为质地粗糙的火山砂岩,根本不适合制作石质甲胄。根据文献上“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唱,万人相钩”横过渭水的记载,加之考古专家的调查和鉴定,发现石甲胄所用的石料和渭北富平、蒲城一带山上的石料岩性非常接近,因而初步认为,制作甲胄的石料很可能是从渭北北山上长途转运而来的。
  关于甲胄的制作工艺,战国时期的齐国官修书《考工记·函人为甲》里载有:“凡为甲,必先为容”。意思是说,制作铠甲之前必须先要制作好模具和模型。不过,这种说法是针对皮甲制造工艺而言的,但对我们了解石甲胄的制作工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就是说,这些石甲胄很可能是依照实用甲胄的具体形制和尺寸加工的,即就是以实用甲胄为“容”。由于石甲胄和皮甲胄质地截然不同,因而,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经过分析认为,这些石甲胄的所有甲片大体上采取了选料、解材切割、打制粗坯、初步打磨定形、刻划标记、钻孔、刨光修整、局部连缀和整体衔接成形等工序。
  目前认为把大块的石材制成与甲片大小相当的石片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在没有任何切割工具的情况下,具有娴熟工艺的石匠可以直接在大石块上打制出具有甲片大致形状的石片;第二,直接采用天然的板状石材,这样将减少一道工序,然后再将板材切割或打制成与甲片形制大小相近的石块;第三,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切割工具直接将石块解割成石板,再解切成石块。
  第一种制作方式具有相当的不可估算性,而且工艺难度大。若按第二、三种制作方式,制作者对石材的用料可以做大致的估算,工艺相对容易,用料上比前者节省。
  由于石甲胄的制作材料是青色石灰石,其物理性质不同于制作寻常甲胄所用的皮革及青铜、铁等金属材料,因此材质的特殊性决定了石质甲胄制作工艺的独特性。因此可以说,这批制作精良的石质甲胄,充分体现了秦代工匠精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者高深的管理才华,是我国先秦时期石材加工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这批甲胄标本同时又说明了,秦代甲胄在中国古代甲胄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古代甲胄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处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交合处,但进攻性兵器仍以青铜质地为主,与此相应,作为防御性兵器的甲胄,其质地则是以皮革为主。皮甲胄发展到此时已经达到了顶峰时期,无论是甲胄的类型、形制、工艺、质地,还是规格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此次发现的这些甲胄标本绝大多数是仿皮甲制作的,真实反映了当时皮甲胄的形制特征。可以看出,这些仿皮甲胄类型多样,但同一类型的甲胄从整体形制、尺寸到甲片数量、甲片连缀叠压规律都有非常统一的规格,这可能反映了秦代甲胄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已经和秦王朝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的社会背景相接轨。同一类型甲胄的甲片相同,便意味着甲胄的大批量生产,省工省时便于管理;而且,在战场上甲胄有损伤可以用其他备用的甲片替代,便于甲胄的及时维修。同时,不同质地的甲胄也出现在甲胄的行列之中。本次发现的精美的鱼鳞甲和方形小甲片组成的札甲便是仿铁甲制成的,而且制作精细,形制完美成熟。这种仿铁甲在西汉特别是汉武帝以后逐渐取代了皮甲胄的主体地位而登上了历史舞台,说明秦代又是新的甲胄种类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既是对先秦时期皮甲胄的一次大的总结,又是西汉甲胄定型化的重要发展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
  总之,这批甲胄实物填补了中国古代甲胄实物缺乏的空白,对研究该陪葬坑的性质、秦代甲制、兵制以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秦俑百题(修订本)/孟剑明主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