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俑坑中的陶俑大都不戴头盔?
张 宁
在电影和电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人打仗的场面,战士们身穿铠甲,头戴头盔,与敌人英勇作战。但是秦俑坑中出土的八千兵马,有穿铠甲的,却没有发现有带头盔的。《战国策·韩策》记载:“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也。”说明秦军之勇猛,入敌阵如猛虎扑羊群,不带头盔,甚至连铠甲也甩掉,左手提着人头,右手活捉俘虏。这种情形,与商鞅变法以后实行的军功制度是分不开的。《商君书·境内篇》规定:士卒在战斗中,斩下敌军下级军官的头,就可以“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还可以作为进升中级军官的资本。同时还规定那些在战斗中阵亡的有功人员,可以由其家里其他成员继承上述优厚的奖赏,子孙后代并可世袭享受。秦对军功有重赏,也有重罚,如《境内篇》还规定在一次战役中,如果连一个敌人的首级也得不到,那么带兵的百将与屯长就要受到斩首的惩罚。正是这种赏罚分明的军功制度,才使秦军锐士个个勇敢善战,斗志昂扬,才出现了一大批不戴头盔、勇于公战的科头军,才使秦国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秦俑百题/孟剑明主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