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秦著名音乐人
张宁
有雄厚的音乐基础,就会有大量的从事音乐的人。秦时著名的音乐人有高渐离、秦青、薛谭、萧史、屠门高、魏勃父等。
高渐离。击筑高手,荆轲的好朋友。他不是秦国人,但和秦国有关。当年与荆轲一见如故,结为知己,两人经常一起喝酒玩乐,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有时酒至酣处,会跑到街上去又唱又跳,或相拥而泣,旁若无人。荆轲在出发去行刺秦始皇时,高渐离为他送行一直送到易水河畔才击筑诀别,曲调慷慨激昂,荆轲更是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荆轲刺秦王失败被杀后,高渐离隐姓埋名,在一个饭店当酒保,那时好一点的饭店里也有音乐伴奏。高渐离对那些击筑的人评价都说在点子上,这引起了主人的注意。有一次店里宴客,就让他来表演一曲。一曲下来,满座震惊,高渐离本来也不想做酒保了,索性亮明身份,这样请他表演的人日益增多,名声渐大。秦始皇知道后,高渐离被叫到宫里,成了一个专业的宫廷乐人。可是高渐离总想找机会刺杀秦始皇,有一次还差点成功。残忍的秦始皇并没有杀掉高渐离,而是弄瞎了他的眼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高渐离击筑技艺的高超。
秦青、薛谭。秦青是秦时著名的歌唱家,薛谭是秦青的学生。薛谭跟着秦青学了几年技艺,自以为已经全部学成,就决定告辞回家自立门户。秦青也没有阻止,亲自为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席间随意的击打着乐器开始唱歌,据说高亢嘹亮的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震动了,天空的云彩也停止飘动。薛谭听后羞愧难当,再三向秦青道歉并请求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再也没敢提回家的事。后来,“声震林木,响遏行云”成为对一个人歌声的最好称赞。
萧史。秦穆公时人,秦穆公爱女弄玉的丈夫,善吹箫。当然,弄玉也是具有很高音乐水平的人,笛子吹得非常好,无师自通,拿起笛子就能吹出优美的曲调。曲声悠扬清越,宛若凤鸣,因此穆公还为她筑凤鸣台。那萧史能被公主爱上,应该是才华过人的。当时在向穆公表演吹箫时:第一曲吹来,人们感觉清风徐徐拂面;第二曲演罢,连云彩都聚拢了来;第三曲开始,只见白鹤起舞,孔雀开屏,百鸟和鸣,久久不散。人们听得更是如痴如醉。萧史还有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他还向大家讲箫的来历、演变以及声音的特点,萧史的博学多才,深得穆公和弄玉的喜欢,穆公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屠门高。秦时著名的词曲作家,善弹琴,善歌唱。留下的作品有《琴引》。据说是因为秦王荒淫无道,不断搜罗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富有正义感的屠门高悲愤交加地作了这曲《琴引》来劝诫,弹唱的过程中,因为情绪激动,琴弦都被他弹断了,不得不换了把琴才弹完。歌词录如下:
酒坐俱勿往,听吾琴之所言。舒长袖似舞兮,乃褕袂何曼。奏章而却逢兮,愿瞻心之所驩。借连娟之寒态兮,假巵酒酌五般。泣喻而妖兮,纳其声声。丽颜长*(左木右翕)兮,叹曰:骑美人旖旎纷嬆,枻霜罗衣兮,羽旄衣褒圭玉参差。妙丽兮被云髾,登高台兮望青挨。常羊啖还何厌兮归来。
魏勃父,秦始皇时人,善弹琴。没有具体的作品留传下来,不过能得到秦始皇的青睐,琴技应该很高。
宛无义,传说中的秦代艺人。善鼓瑟,技艺高超。有两个女儿,也都喜欢鼓瑟,有一天两人因都要鼓瑟相持不下,争来抢去,一把瑟被一分为二,一为十三弦,一为十二弦,宛无义很懊恼,但是也没办法,他随意地拨拉着那个残瑟,忽然发现,十三弦发出的声音更好听,弹起来好像也更顺手,想起这个器物的来历,就给它起了个名字“筝”。从此,秦国很有名的乐器筝就诞生了。
史上能留下姓名的,肯定只是少之又少的人,尤其是秦代经历了文化浩劫后,我们能知道的就更少了,这也就造成了我们对秦文化的诸多误解。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秦的历史原貌也在不断廓清。乐舞俑,就是这些乐人的化身,数量虽少,但也可以弥补史料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秦陵陶俑叙春秋/张宁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