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咸阳陵区 > 咸阳东陵区

[上一记录]  

秦东陵的几个问题

徐卫民


  一、陵园的选址与方向
  春秋时期,秦公陵园多分布在当时国都雍城以南的三畤原一带。这次勘探发现的秦东陵及秦始皇帝陵,也在国都咸阳东南的山原地带。正如吕不韦《吕氏春秋》所言:“故凡葬必于高陵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
  关于陵墓的坐向,从已知的凤翔秦公诸陵、秦东陵到秦始皇帝陵,乃至于秦代一些较大的墓葬,多为坐西面东,这应是秦民族自西向东发展、力图统一中国的意识形态在陵墓建设中的反映。
  二、陵园的布局特点
  秦东陵各个陵园的平面布局均为长方形,它与秦始皇帝陵园的平面形状略同,但无城墙,而是采用隍壕设施。这种隍壕见于雍城三畤原秦公诸陵园,其作用有二,一是围护陵园,保证陵园的安全,二是防洪排水。秦东陵的隍壕修建采用人工、开凿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一号陵园南、北两面的壕沟,便是原来山麓两条东西走向的自然沟壑,略加整治而成。东边开挖的壕沟,恰在坡面以下,南北端头迳通东西走向的南北壕沟,西面隍壕又是利用小峪河南北走向的河道。这样的设防,既符合骊山西麓的排洪,又继承着秦公陵园的传统形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秦东陵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这是多河渠沟壑给修筑隍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三、墓葬的形制
  一号陵园的两个主墓,东西并列,均有四出墓道,呈亚字形,这种墓目前仅见于殷王陵。周王陵迄今未曾发现,其形制尚不明确,其他如辉县固围村琉璃阁、凤翔秦公陵园诸墓,多属中字形。墓葬的形制大小、墓道的多少是区分墓主人身份等级的标志,亚字形是帝王墓制。《尚书·舜典》载:“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殷代王陵如此,周代王陵因未发现姑且勿论,春秋时期的先秦诸公乃至山东各诸侯国君,在他们死后,是不能僭越而享受天子葬制待遇的,因此多为“中”字形墓,秦国自惠文君起称王,其后有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各代,到秦王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又改称皇帝。他们的葬制均与天子相同。这从已探知的秦始皇帝陵的地宫情况可得证明。此后的“亚”字形四出墓道,完全成了汉代诸帝陵玄宫的楷模。
  四、寝殿的修建
  一号陵园的两个主墓,地表以上均留有夯筑封土,但封土顶部并无享堂一类的任何建筑遗存。关于寝殿,蔡邕《独断》云:“古不墓祭,至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今陵上称寝殿,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皆古寝之意也”。陵墓上建享堂是在未有封土时。自从冢墓兴起后,便在封土旁建寝殿,因为在封土上建寝殿,受封土顶部面积的限制。故将寝殿、便殿建在墓侧。在秦东陵封土旁发现的建筑遗址应是寝殿,从而将陵墓设寝殿的历史推进到秦东陵,纠正了史书记载的失误。
  

秦公帝王陵/徐卫民著.—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