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情况
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991年9月,陕西省政府成立了整修黄帝陵办公室,专门负责黄帝陵整修工程。1999年6月,陕西省政府成立了陕西省黄帝陵管理委员会,由一位副省长担任主任,进一步加强整修工作。2001年设陕西省黄帝陵管委会办公室,与黄帝陵基金会办公室合署办公,将管理、筹资和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黄帝陵区保护面积25平方公里,整修范围3.24平方公里。总体结构包括庙前区、庙区、神道、陵园区、县城和外围景观六个区域。按照整修黄帝陵总体规划,整修工程分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1992年8月开工,1998年12月竣工,累计投资8300多万元。施工单位为陕西省第八建筑工程公司。完成的项目有入口广场、印池、轩辕桥、桥北广场、龙尾道、庙前广场、轩辕庙门、陵区道路、棂星门、陵道、神道,以及绿化工程等22项。
入口广场 总面积10000平方米,为不对称半圆造型,地面用5000块采自陕西省蓝田县,平均直径大小为0.5-0.6米的河卵石铺砌,观感粗犷、厚重,象征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从入口广场到轩辕庙门逐步上升,给人以宽阔壮观之感。
印池 其寓意为黄帝用印之水。利用桥山和印台山之间的沮河古道改建而成,占地300亩,蓄水量46万立方米。宁静、透明、碧绿的水面,再现出“沮水秋风”和“桥山夜月”的自然景观,不仅大大改善了陵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县城的防洪、林区的消防及下游的农田灌溉发挥着重要作用。
轩辕桥 为仿古灞河的礅梁桥,全长66米、宽8.5米,共九跨,桥体全部采用福建惠安的花岗岩,每根石梁长5.71米,重达10吨,由121根石梁铺砌而成。轩辕桥横跨印池,给人以粗犷、古朴、厚重的视觉效果。
桥北广场 位于轩辕桥以北,连接龙尾道,占地1584平方米。广场上耸立着4根高4.8米的花岗岩望柱,烘托了庙前的庄严气氛。
龙尾道 连接桥北广场和庙区,共设95级石质台阶,寓意黄帝“九五之尊”。
庙前广场 总面积2800平方米,广场与印池18米的落差及相向耸立的一对5.64米高的石阙,为谒陵祭祖的人群登陵、入庙烘托了气氛。在祭祀大殿未建成前,清明节公祭活动在此举行。
轩辕庙门 庙门平面轴线尺寸为19.2米×10米,位于庙轴线上,为仿汉风格的石质建筑,总建筑面积224平方米,五开间布局,4.8米高的18根柱子为花岗岩整条石。庙门台基比地面高出2.72米。庙门正上方“轩辕庙”匾为1938年蒋鼎文所题。
停车场 共有3个,位于入口广场两侧,可同时容纳300多辆中型轿车。停车场中广植松柏,车辆隐于树阴之中,既照顾到使用的方便,又不影响谒陵的气氛。
庙前区绿化 均以成材的松柏等常绿树种为主调,塑造“庄严、肃穆”的陵区气氛。印池周围与庙前区的大面积绿化,充分注意了桥山的南立面的形象的完整统一与自然和谐,基本恢复了历史上“圣水深壑,灵山翠微”的恢弘景象。
庙后公路 为了增加人们的谒陵神圣感和庄严感,以及方便大家上山谒陵,已从庙院后边新修一条长750米、宽7.5米的上陵公路。
陵道、神道 登陵道是陵园的重要构成部分,采用形断意连、曲不离直的手法。登陵道总长455米,其中陵道260米,神道195米,宽5米,全部用花岗岩条石铺筑。
龙驭阁 2001年8月开工,位于桥山之巅,高18米,取材于汉代陶楼和画像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石贴面建筑。造型具有仿木结构特征,并兼具防火瞭望功能。南面“龙驭阁”三字集汉隶刻石,古朴端庄。周围设造型古朴的石灯18个。该工程于2003年3月完工。站在龙驭阁上,视野开阔,可以使谒陵者自然想到黄帝驭龙而去的美好传说,深切感受华夏始祖的丰功伟业。
此外,防火水池及管道铺设工程本来是二期工程的建设任务,已经在一期工程期间提前完成。完成的两个容量为1300立方米的大型消防蓄水池和近30000米长的防火输水管道,为桥山的古柏消防安全提供了保障。
2001年12月,黄帝陵管理委员会召开了整修黄帝陵二期工程开工新闻发布会,二期工程建设开始。2002年清明节,陕西省政府在黄帝陵举行了“黄帝陵整修二期工程祭祀大殿奠基仪式”。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祭祀大殿设计方案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设计方案符合“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能够体现出浓郁的圣地感,设计方案一致通过。12月3日,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了由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负责设计的祭祀大殿设计方案。祭祀大殿是庙区的主体建筑,为谒陵祭祖的主要场所,选址在轩辕庙庙轴线北端原黄陵中学校址。目前,黄陵中学已经易地重建,新建校舍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5700万元,于2004年8月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整修黄帝陵二期工程,包括祭祀大院(殿)、古柏防火续建、功德坛及大环境治理等项目。二期工程概算投资2.5亿元,其中黄帝陵祭祀大院(殿)工程建设,概算投资1.5亿元,预计整个工程完成需1.9亿元。其中古柏防火工程已经于2003年完成,祭祀大殿和祭祀广场也已于2004年清明节公祭活动前完成。
首先投入建设的是古柏防火二期工程,工程包括在古柏林区外沿修建4公里的全封闭围墙,形成防火隔离带,在林区内修建消防通道,铺设3万米的输水管网,设消防栓202座,并新建监测报警系统等。该工程于2001年12月开工,概算投资1500万元。至2004年12月,已解决消防用水源,铺设消防输水管网2万米,安装阀门259台、消防栓202台,砌井室273座,全面完成了消防管网建设安装工程,完成投资900多万元。施工单位为陕西省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现正在进行陵区围墙封闭、林区消防通道、防火监测系统等工程建设。
二期工程的主体工程——祭祀大院(殿)工程于2003年1月8日开工,2004年3月15日已基本竣工,2004年清明节首次投入使用。施工单位为陕西省第七建筑工程公司。
祭祀大院(殿)新建殿区占地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其中祭祀大院占地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祭祀大殿、祭祀广场、三出阙、东西角楼、隧道及环境绿化等。祭祀大殿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由36根直径1.2米圆形石柱围成40米见方的空间,顶中央有14米的圆形天光,大殿地面中心处采用青、红、白、黑、黄五种彩色石材铺砌。祭祀广场面积850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种植成形柏树林带,功能性设施均在隐蔽处。尾留的大殿东西角楼、中院东西便门、庙前广场改造等,已于2005年初全面完成。
功德坛的设计方案专家正在做进一步研究论证,尚未动工建设。
二期工程进行期间还对黄帝陵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编制了黄陵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已报国务院。从保护黄帝陵环境的要求出发,已经对黄陵县城的建设进行严格控制,并将对旧城逐步进行改建。2002年4月,在外经贸部的组织下,又接受了7家世界著名公司首批捐款60万元人民币,在黄帝陵开展植树建造中华“龙腾友谊林”活动。
整修二期工程主要项目完成以后,除了尽快完成尾留工程外,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古柏院的整理与建设。新建祭祀纪念亭、碑廊、办公用房等,2004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第二,搞好黄帝陵周边环境绿化。已制定出绿化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同时,把退耕还林和黄帝陵周边环境绿化结合起来,力争黄帝陵周边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第三,继续黄帝陵环境综合治理。按照营造圣地氛围的总体要求,省上已经编制了黄陵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并经过评审,现已报送国务院待批。依照规划,将按照祭祀黄帝和旅游服务的需要,对现在的城区进行改造。生活区、工业区将逐步向外迁移。将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黄陵县入境迎宾大道占地拆迁建设工程。
第四,积极研究论证中华始祖源的建设。已经取得中央统战部支持,希望将中华始祖源建成能够充分反映黄帝事迹和功德的纪念设施,使之成为一个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整修黄帝陵二期工程建设完工后,黄帝陵这一中华民族的圣地,将充分显示出“雄伟、庄严、肃穆、古朴”的气势,为四面八方前来祭祖的中华儿女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黄帝陵志/陕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