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纪念人文始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论文集
后 记
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面向全党全国提出的重大文化建设任务。报告还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为学术界关于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研究方法探讨注入了新的活力。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都西安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有上千年的建都历史,堪称古都之最。近年来,陕西区域文化发展迅速,拥有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文学者、考古学者、文物专家和文化工作者,与全国学界同仁一道,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有责任率先深化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学术研讨。
鉴此,2007年12月,省政府决定在戊子(200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系列活动中安排举办“纪念人文初祖黄帝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担任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我国著名思想文化专家张岂之教授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决定由西北大学承办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的主旨是结合黄帝文化的研究,对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进行理论探讨。
西北大学对承办此次研讨会极为重视,时任校党委书记张炜、校长孙勇、副校长朱恪孝、时任副校长方光华对研讨会的各项工作都做了精心组织安排。为保证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质量,2008年1月31日,张岂之先生召集在陕的知名专家30余人,座谈研讨会议主题,广泛征求学界建议,专家们就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等方面的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纪念人文初祖黄帝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2-3日在西安举行。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陕西省政协原副主席、黄帝陵基金会理事长孙天义,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蒋跃出席了开幕式,西北大学校长孙勇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省级有关部门及我省学术研究机构的负责同志参加。研讨会与会学者56人,收到论文38篇。石兴邦、张锦秋、周远清、胡显章、楼宇烈、牟钟鉴、赵馥洁、瞿林东、朱士光、周伟洲、袁仲一等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大会发言。《光明日报》、《科学时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中华读书报》及陕西电视台、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西部网等多家媒体对本次研讨会作了报道。
此次学术研讨会以对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研究为切入点,侧重关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关系进行探讨,议题共有8个方面:黄帝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内涵和特征;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建筑设计风格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民族精神家园与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等。会议期间,与会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若干共识。如研究黄帝文化应重视历史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黄帝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是黄帝时代历史特征的总结;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以物质与非物质形式为载体的民族精神,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共有的精神支柱、精神根基和精神寄托;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体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黄帝文化与继承发扬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源”与“流”、是“继往”与“开来”的关系,黄帝信仰将祖源认同与文化认同合为一体,整合了民族的统绪,使中华民族有了共同的心理归属,起到了巩固中华共同体的作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中所蕴涵的优秀精神价值等。与会学者反映,此次学术研讨会有深度,有启迪,会风好,是一次“学术享受”。
“纪念人文初祖黄帝,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是戊子(200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适时向学界反映会议情况,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在学人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作者的整理修订,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选集,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对这部论文选集的编辑工作给予了积极的配合与协助。在此,谨向所有关心、支持本次研讨会和编辑出版本《选集》的各位学人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敬请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
2008年7月8日
纪念人文初祖黄帝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陕西省公祭黄帝陵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