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隋唐帝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献陵

陕西省文物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


  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高祖李渊(566—635)的陵墓,封土为陵。
  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献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及富平县南庄南吕村一带,海拔高度362—700米。陵区地貌呈阶梯状递降,目前皆开发为阶梯状耕地。陵区南塬面与沟坡上部的梯田相连,分水线明显。
  献陵陵区,南距西安60公里,东侧西禹公路,南侧国道210线和三阎公路,乡干公路朱裕路从陵区南沿东西向横穿而过。
  唐献陵东北侧有石川河水系一级支流赵氏河由西北向东南蜿蜒流淌,穿越陪葬墓区。
  献陵所处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土壤土层深厚,表土为风积层黄土,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以农业耕种为主,粮食作物为一年两熟。无其他矿产资源,交通比较便利。
  二、历史沿革
  献陵所在地唐时属池阳县(今三原县),隶属雍州,贞元四年(788)又升为“赤县”,以奉陵寝。五代至元代,先后属大安州、耀州、感义郡,皆为今三原县所辖范围之内,只是名称有所变更而已;明代时先属耀州,后属西安府直至清末;民国时期至今,除1953年—1956年间改属渭南分区行政专署外,一直归咸阳地区三原县管辖。
  唐贞观九年(635),李渊驾崩,唐太宗李世民以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为其父修筑献陵,同年十月下葬。
  唐代在陵区设置“陵署”、“陵所宿卫”和“陵户”作为陵园的管理机构,供奉和维护陵园。五代时陵园曾被温韬盗扰。宋初在此修建陵庙,并重新设置陵户。明初,献陵被确定为定期祭祀的4座唐陵之一,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此立“唐高祖献陵”碑石一通。
  1959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从唐献陵陵区内迁走石虎1件、石犀1件,今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内。
  1956年8月6日,献陵被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三原县政府成立了唐献陵兼职保护小组,负责唐献陵田野文物保护工作,直至1990年成立了专职保护机构三原县野外文管所,唐献陵的田野文物保护工作也随之移交;1999年三原县政府成立了献陵文物管理所,负责唐献陵的田野文物保护工作。
  三、献陵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唐献陵坐北朝南,陵冢为封土,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径边长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顶东西30米,南北10米。陵园坐北朝南,平面略呈方形,东西南北各有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南神门外设神道,神道两侧自南而北依次列置华表、犀牛、翁仲等石刻造像。陵园范围东西467米,南北470米,陵园内曾有寝殿、献殿建筑,今已不复存在,献陵陵园四神门外原各有石虎2件,神道有石柱和犀牛各2件,今地表有石柱2件(基本保存完好,西面1件有残损);1件石犀埋于地下,地表石虎仅剩1件。献陵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现存陪葬墓52座,现存有封土26座,仅襄邑王李神符墓在三原县境内,其余陪葬墓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
  (二)保存现状
  献陵覆斗形封土保存完好。陵区内石刻文物中,四门石虎除1件藏碑林博物馆的完好,余者多有程度不同的损伤;2件石犀1件藏碑林博物馆,石翁仲已不存。1990年,三原县文体局组织在唐献陵封土上植柏树千余棵,目前生长良好。
  下宫遗址现存面积12000平方米。陪葬墓共52座,其中已遭破坏及抢救发掘者8座。唐献陵陵区地表上石刻由于地处田野之中,受到风、霜、雨、雪、烈日等自然因素的风化侵蚀,缺乏较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设施。
  四、价值与意义
  献陵为唐代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陵园,依照汉代陵园制度成为当时的主导思想,在此基础上、石刻造型和种类的设置上又受到南朝陵园石刻的影响,并且有所创新,其陵寝制度总体而言仍是前代主流形制的延续。
  在石刻、陪葬墓等方面对唐朝以后的帝陵建制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陪葬墓,不仅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泛且等级高,这些陪葬墓的年代跨度从初唐直至盛唐,出土于李凤墓、房陵公主墓中的随葬品及壁画、墓志等,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唐代陵寝制度石刻艺术的珍贵文物遗存。
  献陵陵区内的石刻文物雕琢浑厚豪放,造型刚毅沉稳、气宇轩昂,雕工十分考究,题材和雕刻手法、水平大大超过前朝,其中四门置石虎、神道置石犀的做法是其他唐代帝陵中绝无仅有的例子,实为石雕艺术的代表和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五、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关野贞、法国学者沙畹、日本学者足立喜六调查过献陵,有关记载较为简略,但足立喜六在其《唐代长安的研究》中,留下了迄今最早的献陵平面图。
  20世纪40年代,石璋如、王子云亦考察过献陵,前者调查资料现存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后者调查资料散见于其几种著述之中。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文管会曾调查过献陵,在相关文章中有简要表述。20世纪80年代,刘庆柱、李毓芳曾调查献陵,有相关调查简报报道。进入21世纪,西北大学与日本橿原考古研究所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已发表。
  1980年12月,全省第二次文物普查,咸阳市文管会进行调查。
  1988年12月,全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咸阳市文管会对献陵调查。
  1990年7月,对唐献陵及其陪葬墓调查。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发掘了献陵陪葬墓中的李凤墓、房陵大长公主墓等,均有简报发表。
  六、保护管理
  唐献陵的保护管理与安全主要由专职保护机构献陵文物管理所负责,另有业余文保组织,配合保护唐献陵的田野文物安全。





陕西帝陵档案/陕西省文物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