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汉帝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平陵

陕西省文物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


  平陵是汉昭帝刘弗陵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昭帝刘弗陵是武帝少子,其母赵婕妤(即钩弋夫人)。
  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
  平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双照镇大王村南,南距咸阳市城区不足8公里,西南距汉武帝茂陵约5公里,东距汉成帝延陵约6公里,海拔高度515.42米。
  平陵位于咸阳塬西端二道塬上,这里地势较高,除南面为坡度舒缓的坡地外,其他三面地势平坦开阔。陵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冷少雨,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春、秋为过渡季节,春暖少雨,秋凉湿润。
  陵区年平均气温13.3℃,1月平均气温-0.9℃,7月平均气温26.4℃,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20.6℃。年均降水量564.1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区县级公路“过双线”由南到北横穿陵区,将312国道与“西宝”高速相连,陵区北部有东西向的“五陵路”。
  20世纪80年代初,秦都区曾进行平陵封土绿化,仅帝陵封土北坡柏树全部成活。
  二、历史沿革
  平陵是汉昭帝刘弗陵和上官皇后的合葬墓。
  昭帝刘弗陵(前94—前74),武帝少子。母赵婕妤(即钩弋夫人)。武帝死时,弗陵年仅8岁,武帝遗诏大司马霍光秉政,辅佐少主。霍光注重法制,刚正不阿。当此之时,昭帝之兄燕王旦和昭帝长姐盖长公主与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密谋,企图废黜弗陵,夺取帝位。他们首先诬陷霍光,造谣诽谤。昭帝虽然年幼,始终对霍光坚信不疑。霍光采取了断然措施,镇压了其亲家上官桀和女婿上官安。燕王旦和盖长公主闻讯后畏罪自杀,“成王不疑周公,昭帝委任霍光”遂为历史美谈。刘弗陵8岁即位,在位13年,暴死于未央宫,年仅21岁。
  上官皇后系上官桀的孙女、上官安的女儿,也是霍光的外孙女,6岁被立为皇后,昭帝死时,上官皇后年仅19岁,于元帝建昭二年(前37)死,终年52岁,合葬平陵(《汉书·外戚传》)。西汉末年,绿林军、赤眉军相继占领长安。赤眉军退出长安后,恣意发掘汉诸陵,平陵遭到破坏。
  在平陵东北方向,有平陵邑遗址,《汉书·地理志》:“平陵,昭帝置,莽悦广利。”曹魏改平陵县为始平县。西晋更置始平郡,领始平、槐里(兴平)、武功、户县等。前秦废始平县,平陵城逐渐废弃。《元和郡县图志》:“平陵故城在咸阳县西北二十里。”《太平寰宇记》引《郡国记》云:“平陵故城与长陵故城相去二里。”
  平陵邑是当时全国的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占有突出地位。《史记》索引引《汉旧仪》云:“武昭宣三陵皆三万户。”每户以五人计算,平陵人口约为15万人。
  三、平陵基本情况
  平陵陵区,帝陵与皇后陵东南至西北排列,东边的为帝陵,距帝陵西偏北的为皇后陵。
  帝陵封土为覆斗形,底部每边长164米;顶部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25米,南北长30.5米;高32.3米。陵冢南坡已下陷呈锅底形圆坑。其四周为陵园,呈正方形,陵园每边长424米,四面各有一个阙门,现仅存东、南阙门的土阜,阙门正对墓冢,阙与冢相距130米(以阙的内边算起)。
  皇后陵与帝陵形制基本一样,位于帝陵西偏北22度,两陵相距665米。皇后陵封土呈覆斗形,底部边长160米;顶部东西长47.4米,南北长46.8米;高26.2米,封土上部距顶垂距2.25米处,四边内收形成二层台,东西台宽4米,南北台宽3米。冢四周为陵园,陵园围墙边长380米,四面各辟阙门,阙门正对墓冢,相距110米。
  在帝陵陵园的西北部发现大片西汉建筑遗址,东北角和东南角还发现了排水管道设施。在皇后陵陵园的东南和西北也发现有大面积的建筑遗址。
  平陵和上官皇后陵中间原有一条连接二陵的东西向道路,路宽5米。路两侧发现有东西排列的成组的玉圭和玉璧,每组间距约2米,玉璧直径4.5厘米,玉圭长6.2厘米,宽2.3厘米,在上帝王西南发现了西汉陶俑,应是平陵的陪葬物。
  平陵陪葬墓在平陵以东,封土保留至今的共有22座。见于文献记载的平陵陪葬者有窦婴、夏侯胜、朱云、张禹和韦贤等。近年来,对新发现的三座从葬坑进行了发掘。
  在平陵东北方向,北起庞村,南到高干渠,东至北上召村,东西和南北长约1500—2000米的范围内有平陵邑遗址。
  1969年,在庞村出土有“王氏一斗”鼎,1981年,在红旗砖瓦厂出土有四连铜鼎(均藏咸阳博物馆)。对研究平陵具有重要的价值。另外,在平陵邑范围内,有大量的西汉砖瓦遗物和建筑遗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进行土地平整时,平陵及皇后陵的所有的阙门遗址遭到大面积的破坏,仅存帝陵东阙门、南阙门部分遗址。1978年,皇后陵曾修成梯田。
  平陵是咸阳塬上九座西汉帝陵之一,也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比较大的几座帝陵之一。对平陵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汉中期的陵墓建制及发展演变的规律,同时也间接的为我们研究西汉的文化、经济、建筑、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考古调查与发掘
  (一)调查情况
  1.1978年10月和1980年上半年,咸阳博物馆对平陵、平陵丛葬坑及陪葬墓进行过两次调查。
  2.2001年7月至10月底,咸阳市文物考古所对平陵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调查,主要钻探陵墓墓道、陵园、陵园外陪葬坑、陵邑及建筑遗址,明确了平陵陵邑具体范围,并发现了一段陵邑的城墙。这次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是纠正了过去平陵“帝西后东”的错误认识。第二,明确了平陵陵园以外陪葬坑的大体数量、分布及形制;第三,发现了四处建筑遗址;第四,发现了平陵邑城墙。
  (二)考古发掘情况
  2001年,为了配合县级公路“过双线”的修建,陕西省考古所和咸阳考古所对路线所要穿过的平陵陪葬坑的部分路段进行发掘,共发掘清理了三座丛葬坑,一号坑为骑兵军阵,二号坑为大型哺乳动物丛葬坑,三号坑放置供皇帝乘坐的车驾。这次发掘是对平陵的首次正式考古发掘。
  一号坑代表护卫皇帝的骑兵军阵。其平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全长105米,上口宽6.6米,底宽3米,深5.5米,北侧带有2米的19级踏步和边长5米的方形门道,坑底为木箱式结构,坑内出土了60匹80厘米高的朱漆木马无序地摆满一层。
  二号坑是供皇帝役使的力畜。其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北侧有一条斜坡方便上下,全长59.2米,宽2.3米,深3米,坑底两侧对称开凿了共计54个拱形顶长方形洞室,洞室宽0.8米,高0.9米,进深2.8米,每个洞室放置了一头大型哺乳动物,有骆驼33峰、牛11头、马10匹。
  三号坑放置供皇帝归天后乘坐的车驾。该坑呈南北向长方形,北端有台阶可通坑底,坑长15米,宽3.9米,深2.44米。该坑出土木车5乘,其中两辆保存基本完整。一乘为木骆驼驾车,另一乘为四羊驾车。
  五、相关研究情况
  “巨型动物陪葬少年天子”,《文物天地》2002年第1期。
  “汉平陵调查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4期。
  六、保护管理
  1987年,成立平陵乡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历届乡领导任正、副组长。另有平陵乡中学文物保护小组,由学生组成。
  2000年10月成立平陵文管所,为平陵专职保护机构。
  2003年,秦都区文物保护办公室在平陵附近几个自然村分别成立文物保护小组。




陕西帝陵档案/陕西省文物局,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编.—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