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上)/第二节 边区的公营工业/二

黄正林





  二、公营造纸业
  抗战时期边区创办了许多的报刊,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创办了许多学校,纸张的用量十分大,边区的用纸主要依靠从外边输入。特别是边区遭到封锁后,外纸很难进入边区,使边区出现了纸荒,“有些单位用桦树皮记笔记,出墙报,甚至连医生开处方也用桦树皮。”①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对造纸业十分重视,极力提倡发展造纸业。1938年,边区创办了振华纸厂,主要收购破麻头、烂鞋、破布条、桑树皮做原料造纸,但由于原料不足,产量十分有限。
  为了解决造纸原料问题,技术人员通过多次实验,发现马兰草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马兰草是生长在陕北山沟里的一种多年生植物,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技术人员对这种草进行造纸试验,发现“用马兰草造出来的纸张,色黄,抗水,坚韧,光滑,有拉力,基本适合印刷书报之用”,②是陕北比较理想的造纸原料。尽管马兰纸的质量比较差,但是解决了边区纸张匮乏的问题,也促进了边区公营造纸业的发展。为了保证马兰草的供应,边区政府颁布通令,要求群众收割马兰草,规定“每斤马兰草价以相当于一斤至一斤半的干草价格”收购。③由于解决了造纸原料,一批新的马兰纸厂在边区建立起来,到1943年,边区建立的公营纸厂有12家(表11—2),产量也逐年快速提高(表11—3)。
  从表11—2、11—3来看,边区的公营纸厂增加到12个,纸产量由1938年的50令增加到1944年的1.5万余令,极大地解决了边区对纸的需求,“除麻纸、办公纸尚需输入部分外,印刷用纸公营纸厂已能全部制造,钞票纸在工艺实习厂制造亦成功,基本上可以满足边区对纸的需求。”④除了马兰纸外,边区技术人员还进行试验,用麦秸造纸取得成功,1944年后,边区的纸厂又改用麦秸造纸。尽管边区建立了一些造纸厂,产量有了一定的提高,解决了报刊、书籍、教材的印刷用纸,但纸仍然是紧缺商品,对于纸张的使用采取限制政策,如1945年,边区政府关于用纸标准规定,每人每月供应纸张数量为:“职员(部队、学校在内)5张;大学生10张,中学生20张;战士(包括机关工勤人员在内)3张。”⑤说明纸张紧缺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但纸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振华纸厂是边区公营纸厂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家,有总厂和分厂,根据1943年的统计,其产量占到边区纸业总产量的60%,在纸的试验和制造方面起着领头作用。特别是马兰纸在振华纸厂试纸成功后,各机关部队纷纷派技术人员到振华纸厂学习用马兰造纸的技术。1941年至1943年,振华纸厂为边区各纸厂培养了190名造纸技术工人。⑥
  边区纸业的发展,土纸产量的逐年提高,使边区印刷厂使用外来纸的数量逐年减少,表11—4是边区最大的印刷厂——中央印刷厂历年用纸情况统计。
  表11—4说明,由于边区纸业的发展,外来纸的用量大幅度减少,中央印刷厂1941年使用边区土纸只有17.5%,但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土纸使用量已达到99.8%。
  边区公营造纸业中最大的成就是解决了钞票纸的生产问题。钞票纸与印刷纸的使用要求和质量标准大不一样,它要求质量高,经久耐磨,便于套版印刷,必须选择纤维长,强度大,柔细而有韧性的原料。1942年边区紫芳沟化学厂承担了研制钞票纸的任务,技术人员用萱麻作为制造钞票纸的主要原料。切麻、打浆、滚纸是造纸技术的关键,技术人员设计了用水力带动的切麻机,将萱麻切成3—5毫米长度;纸质的好坏,打浆是关键,为此纸厂从兵工厂借来了制造硝化棉的荷兰式打浆机,经过打浆机的漂洗、碾磨、切磋后的麻浆比土法碾浆的质量清净、洁白、细绵。技术人员设计出了双滚筒滚纸机,保证了纸面的光洁、平整,符合钞票纸的要求。经过技术人员的多次试验,终于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钞票纸试验成功后,延安自然科学院选调了一批青年学生根据实验确定的工艺编制生产程序,设计建立了边区钞票纸厂,开始了钞票纸的生产。⑦边区生产的钞票纸“尺寸约420毫米×760毫米,每张纸的重量约为28克,……从1942年开始试制到1944年,共造钞票纸300多令,总重量10吨,从而满足了边区发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流通券的需要。”⑧钞票纸的试验成功和生产,不仅是边区造纸业上的一件大事,而且是边区金融事业上的大事,保证了边钞的发行,为边区对外进行金融斗争奠定了基础。
  ①陈俊岐编著:《延安轶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7页。
  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1辑,第164—165页。
  ③《印刷用纸的供销问题》1944年4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26页。
  ④西北局调查研究室:《边区经济情况简述》1948年2月19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14页。
  ⑤陈俊岐编著:《延安轶事》,第87页。
  ⑥边区建设厅:《1943年工业统计表》1944年4月1日,《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220页。
  ⑦华寿俊:《忆在延安时期马兰草纸和钞票纸的试验和生产》,西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忆延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3—224页。
  ⑧李景文:《兵工厂造钞票纸》,《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陕甘宁边区》,第185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