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的创建与发展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军事—自卫战争

张建儒 杨建








  1.反进犯、反偷袭
  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陆军上将胡宗南召开了营以上军官会议,部署全面进攻边区,随即调集10个旅12万人集结于边区南线,准备进攻陇东、关中分区,并闪击延安。边区被迫进入战备状态,边区政府成立了以刘景范为主任,贾拓夫、方仲如为副主任的边区总动员委员会,指导和加强边区的战备动员工作,很快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参军参战热潮,出现了许多父子、兄弟争先,父母送子,妻子送丈夫参军的动人事例。安塞县长贺兴旺、志丹县长赵玉文等领导干部和石秀山、王瑞臣、高善祥等劳动模范也积极带头参军参战。11月底,边区地方武装力量均得到了补充和扩大。其中,绥德分区新增2000人,陇东分区新增1500人,延属分区新增1500人,三边分区新增1200人,关中分区新增更多。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为适应战时需要,也调整了序列和防区,由原来的4个警备区、6个旅(总兵力3.2万人),调整为5个警备区、5个旅,即延属警备区,教导旅;关中警备区,警备第1旅;绥德警备区,新编第4旅;三边警备区,新编第11旅;陇东警备区,警备第3旅。调整后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抵抗了国民党3.68万兵力的进攻,作战165次,毙伤敌1069人,俘虏1469人,为保卫边区,推动备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946年8月2日,359旅从中原突围进至陕南,解放了镇安县。胡宗南急调4个旅东北两面压挤,企图一举歼灭。359旅为缩小目标,决定分两股寻路打回边区。一路两个团由王震亲率,计划经镇原、宁县,返回陕甘宁边区。为迎接359旅返回边区,8月23日,警备第1旅和游击队分三路向正宁、旬邑、土桥等地进攻。359旅经过艰难曲折,浴血奋战,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由王震率领的两个团于8月29日与边区迎接部队于屯子镇胜利会师,另一个团,也经甘肃的徽县、两当和六盘山等地,从平凉以西越过西兰公路,由孟坝进入边区。
  胡宗南部由于追击359旅消耗甚大,疲惫不堪,而榆林国民党22军却在北线不断对边区发起牵制性的袭击,并侵占了佳县徐家西畔等村镇。陕甘宁边区的人民解放军,乘南线胡宗南整补时机,主动发起榆横战役,以打击袭扰北线之敌,策应敌陕北保安团进行反内战起义,解放无定河以南地区,减轻北顾之虑。
  10月初,参战部队作了周密计划与准备,以绥德分区地方人民武装为先导,消灭横山东南石湾等地的反动武装,以新编第4旅、警3旅、第11旅为主力,由地方武装配合,分三路会攻横山。10月13日发起攻击,连连取胜。16日,横山敌新编11旅1团团部及一个营300余人被迫投降。20日,攻克无定河以南唯一残敌之据点——响水堡。此时,榆林邓宝珊急令22军副军长胡奎僧率领两个营增援。解放军除留少数兵力继续围困响水堡外,主力迅即集中包围该敌。经4小时战斗,除胡奎僧率少数人逃跑外,其余全部就歼。21日,攻克响水堡,无定河南岸地区全部解放。
  在榆横战役中,原驻横山一带的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总指挥胡景铎,因不堪蒋介石、胡宗南集团的蹂躏与歧视,拥护共产党“反对内战,主张和平,反对独裁,主张民主,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正义主张,率22军三个连、新编11旅及保安9团2100多人,于10月13日在横山举行反内战起义。11月4日,起义部队以胡景铎为师长,成立了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6师。11月27日,在武家坡成立了由胡景铎、王恩惠、史文秀、曹雨山、赵彦卿5人组成的榆横行政区政务委员会,胡景铎为主任,王恩惠、曹雨山为副主任,辖横山、镇川两县。
  榆横战役和胡景铎的率部起义,使北线敌人损失7000余人,解放了12万人口、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既减弱了北线敌军的严重威胁,又为解放军集中主力于南线对付胡宗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6年11月上旬,边区南线胡宗南调集10个旅另加1个装甲团,以其中6个旅集中于宜川、洛川地区,企图偷袭延安。宁夏马鸿逵调动5个旅进攻边区的西线;东面的阎锡山从晋西北也配合胡宗南由东向西进攻。
  陕甘宁边区人民解放军为粉碎胡宗南这一企图,迅速将主力由北线调至南线,并抽调晋绥人民解放军的第1纵队,于11月中旬由山西临县碛口西渡黄河,加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兵力。同时,全边区进行了紧急动员。
  晋绥人民解放军和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的太岳部队,为配合陕甘宁边区人民解放军作战,向汾河以西晋西南地区的敌人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歼灭阎锡山所部5000多人,解放了北起中阳,南至吉县,西至黄河,东到同蒲线的广大地区和数十万人民,使陕甘宁边区的东境与晋绥解放区的联系面大大延长,解除了陕甘宁边区东南的威胁。胡宗南看到自己的右翼受到威胁,急忙调整部署,又把从晋南调入陕西的第1师、第90师撤回黄河以东,同时空运第28旅的一个团到榆林,企图同侵占三边分区盐池西北地区的宁夏马鸿逵配合,南北夹击,偷袭延安。
  陕甘宁边区人民解放军决定先打马鸿逵。以一部兵力与地方武装守备定边、盐池、安边防务,以另一部兵力奔袭兴武营,歼灭马鸿逵最精锐的骑兵第19团,迫使敌人退回金积、灵武一带,收复了被侵占边区的全部土地。
  2.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蒋介石于1947年2月28日,飞抵西安,亲自部署了陆、空联合进攻延安计划。胡宗南部调集14万人的兵力向洛川、宜川集结,马鸿逵、马步芳部以5.4万人的兵力向宁夏的银川、同心和甘肃的镇原集结,邓宝珊部以1.2万人的兵力在榆林一带进行策应。1947年3月11日,胡宗南部在洛川召开军、师、旅长会议,宣布进攻延安的作战计划,决定组成左右两兵团,分别由宜川和鄜县向延安进攻。面对极度危急的形势,延安各界万余人,于3月8日举行保卫边区、保卫延安的动员大会。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伯渠、邓颖超等相继发言,号召边区军民团结起来,做好战斗准备,粉碎蒋胡匪军的进攻。针对敌人的优势兵力和强大攻势,毛泽东为边区军民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方针和牵着敌人的鼻子在陕北捉迷藏,把敌军肥的拖瘦,瘦的拖垮,然后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蘑菇战术”。
  3月13日,伴随着空军对延安的狂轰滥炸,胡宗南部左右两路向延安进攻。董剑的右路军在固临遭到解放军的顽强阻击;刘戡的左路军被解放军阻击在大、小劳山地区。经过3天激战,敌军突破了第一道防线。西北野战军坚守在第三道防线,掩护中央和边区各机关、团体、学校安全转移,并帮助群众坚壁清野。3月18日,胡宗南右路兵团沿金(金盆湾)延(延安)公路推进到宝塔山以南地区,左路兵团沿咸榆公路越过大、小劳山。这时,中共中央及延安各机关、学校、团体已安全转移,市民也疏散完毕。当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从容地撤离延安。3月19日,延安防御兵团经过七天七夜的顽强战斗,以伤亡691人的代价换得歼敌5200余人的成果,随即也撤离延安。同日,胡宗南军队占领了延安一座空城。
  (1)三战三捷,残敌1.5万人。3月20日,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延安县东北梁村,正式组建了野战军的指挥机关,由张文舟任司令部参谋长,王政柱任副参谋长,徐立清任政治部主任,边区政府副主席刘景范任后勤司令。从此,以彭德怀为首的西北野战军机关就开始统一指挥整个边区范围以内的军队、民兵、地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开展粉碎蒋胡匪军进攻边区的自卫战争。
  胡宗南军侵占延安后,急于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进行决战。为了寻机歼敌,西北野战军精心部署了青化砭伏击战。为了迷惑敌人,西北野战军一个营公开暴露目标,与敌保持接触,顽强地节节抗击,诱敌主力北上安塞方向,而将自己主力集结于延安以东青化砭地区待机歼敌。胡宗南为保证侧翼安全,派出31旅沿咸榆公路北犯。3月25日,进入西北野战军预伏圈,战斗只进行了1小时47分钟,3000余人被歼,旅长李纪云还未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当了俘虏。
  青化砭战斗一打响,胡宗南军方知上了当,立即掉头东进,但在游击队的阻挠下,经延长、延川、清涧、瓦窑堡,历时12天,走了200公里,并未发现西北野战军的主力。由于在无人无粮之地,盲目“游行”疲惫不堪,只好留135旅守备瓦窑堡,主力南下蟠龙补给。西北野战军以两个旅兵力狠狠咬住胡部,将其主力牵向蟠龙西北,而将自己主力埋伏在羊马河地区待机歼敌。4月14日,胡部135旅南下蟠龙配合主力作战,途径羊马河时,全旅4700余人全部被歼,代旅长麦宗禹被活捉。
  羊马河战斗后,西北野战军以一个旅扮成主力诱敌主力北上绥德,调虎离山。5月2日,以4倍优势兵力,向敌最大的物资供给站——蟠龙,发起攻击。激战两天三夜,守敌167旅6700余人被歼,旅长李昆岗被俘,并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当胡部主力发觉又上了圈套,掉头南下回援蟠龙时,解放军已在安塞地区休整了7天。
  为了庆祝三战三捷,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利用部队休整之机,于1947年5月14日,在安塞县城附近的马王庙滩召开了边区各界约5万人参加的祝捷大会。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会上讲话,热烈祝贺三战三捷,并报告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一直留在陕北,同边区军民共同对敌的消息。彭德怀司令员在会上讲述了军事形势,说明取得三战三捷的原因:首先是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领导和指挥,以及其他各解放区的配合;第二是有边区民众的实际拥护、支持和参加;第三是解放军全体指战员的英勇善战,以及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的相互配合,并特别对边区人民封锁消息、侦察敌情、供给粮食和参军参战等支援前线的实际行动和动人情景,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2)内线反攻,收复失地。为了策应陈谢大军等部的南进行动与战略展开,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前委会议决定,西北野战军立即进击榆林,把胡宗南部主力远远引向陕北北部地区。8月6日,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8个旅进抵榆林城郊,很快肃清外围据点,对榆林城形成包围之势。胡宗南急调刘戡部与钟松部的整编36师分东西两路驰援。当援军逼近榆林城时,西北野战军主动撤出战斗,集结于米脂沙家店地区捕捉战机。36师援榆扑空后,孤军南下,西北野战军虎口拔牙,以主力一部阻敌东路援军刘戡部于佳县乌龙铺以南地区,而以4倍于敌之兵力,将36师分割包围于沙家店与常高山之间,8月24日发起总攻,全歼敌一个师部两个旅,共6000余人,仅钟松等个别人化装逃跑。沙家店一仗,扭转了陕北战局,西北野战军由防御转入内线反攻。
  沙家店战役后,胡宗南为了自保,急令其主力向南撤退。8月27日,刘戡与董剑的8个整编旅分作4个梯队,呈方阵形,交替掩护,沿咸榆公路及其两侧搜索南逃。西北野战军乘胜追击。先后在清涧城北的九里山、石嘴驿和清涧、永坪之间地区,多次勇猛侧击敌人。胡宗南各部犹如惊弓之鸟,遂在延川以南离开公路,企图从清平川西窜延安,结果在官庄、岔口地区又遭西北野战军的拦头阻击,累计损失4000余人。从此,胡宗南部主力驻在延安及其以南地区。延安以东、以北的绥德、子长、清涧、延川、延长等县城总共只有不到两个整编旅的兵力担任守备。9月23日至10月24日,西北野战军实行内外线配合作战,发起黄龙、延清战役。外线一度攻克白水、石堡、韩城、宜川等地,歼敌7000多人;内线歼灭敌整编第76师师部及24旅等部8000余人,先后收复延长、延川、清涧、绥德、子长等地。
  1947年3月至12月,共歼灭国民党军8.0933万人,其中野战军歼敌6.6922万,地方武装、游击队歼敌1.4013万。
  3.新式整军
  从1947年12月上旬至1948年2月中旬,西北野战军利用作战间隙,结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运动,普遍开展了冬季整军活动。
  随着战争的发展,西北野战军兵力不断扩大,投诚起义和被解放的新战士成分显著增多,有的连队达80%以上。为提高全军的政治素质,增强军队内部的团结,适应战略反攻和外线作战的需要,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在军队内部,放手发动群众,发扬人民军队政治、经济、军事民主的优良传统,开展了一次以进行诉苦(诉旧社会和国民党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冬季整训工作。毛泽东把这称为“新式整军运动”。
  这次新式整军运动,在西北野战军前委领导下,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召开诉苦会,普遍进行诉苦。由于部队指战员绝大部分来自贫苦农民家庭,新老战士和不少干部各有不同程度的血泪史,把个人苦、大家苦、国家苦,凝结成共同的阶级仇恨,以此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化为对敌斗争的强大力量。
  第二步,开展“三查”活动。主要是结合学习土改和整党的政策,由战士对干部,非党群众对党员进行批评帮助,就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查明缺点,改进工作,进一步做好部队的训练与管理,切实加强部队的战斗能力。
  第三步,在诉苦和“三查”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性的练兵活动,提高广大指战员的军事技术,使人人都练出了过硬的本领,为解放大西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次新式整军运动中,也出现过一些“左”的偏向,如在军队中划分成分,让出身地富的干部战士写“投降书”等,但由于发现较早,很快得到了纠正。
  

陕甘宁边区的创建与发展/张建儒 杨建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