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四十大战役上
四平保卫战 首开大规模城市防御战先例 林彪撤出四平
姚有志 李庆山
5月18日夜,四平守军相继撤出阵地,悄然脱离战场。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结束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我军虽然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但是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后来的统计:“四平保卫战中我军伤亡总数达8000人以上,部队元气损失甚大。黄克诚之3师7旅,原为井冈山老部队,四平撤退后仅剩下3000余人,失去战斗力;万毅之3师原有13000人,经四平战斗伤亡及撤退被击散,只剩下四五千人,失去战斗力;1师梁兴初部剩5000人,还保持有战斗力;2师罗华生部还保持有战斗力;邓华保1旅损失相当严重,其次是3师、8旅、10旅、杨国夫部都弄得疲惫不堪和不少损失。”
其结论是:“防御战不是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宜采取大规模的防御战的。四平保卫战是由于对时局估计的错误而形成的,以为守住了四平就能获得和平。这种作战按当时一般条件是不甚适宜的。”(东北军区司令部编:《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
其实在战役开始前,林彪和黄克诚便提出坚守四平有“极大困难”。4月11日林彪就曾致电中央和东北局,就防守四平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
“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迅速实现和平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应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按我意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
同一时期,黄克诚也致电中央,认为在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的情况下,坚守四平有“极大困难”。
然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四平的当天,林彪报告东北局及中央:“敌已开始直接攻击四平,我守军决战至最后一人。”
在四平激战期间,黄克诚从西满打电报给林彪,建议适可而止,不能与敌人硬拼。理由是:“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打它一下子,以挫敌锐气,这是可以的。现在的情况是敌人倾巢而出,与我决战,而我军暂时尚不具备决战的一切条件。因此应该把大城市让出来,让敌人进来,我们则应到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去建立根据地,积累力量,等到敌人背上的包袱沉重到走不动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去消灭它,那时候我们就主动了。”
黄克诚连续给林彪发去好几封电报,建议他从四平撤退。但林彪既不回电,也不撤兵。黄克诚无奈,又给中央发去电报,对坚守四平提出异议。中央同样不予回答。
对于林彪和中央的态度,黄克诚感到万分奇怪。这个谜团直到十四年后才解开。在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与黄克诚闲聊。黄克诚谈到四平保卫战林彪决策有误。毛泽东问道:“难道四平保卫战打错了?”黄克诚解释说:“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我们打他一下子,这并不错。但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寻找我主力决战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应该固守四平了。”毛泽东说:“固守四平当时是我决定的。”到这时,黄克诚才知道林彪不回电是有难言之隐。
5月17日,战局的关键防线四平右侧的塔子山被敌三面包围。形势发展到这一步,林彪心里清楚,四平不能再死守下去,该考虑撤退了。他把陈正人和陈沂找来,指示他们起草撤退的电报。
林彪说:“估计敌人明天就可占领塔子山,廖耀湘必定要以全力攻塔子山。塔子山如果失守,敌人就可以从我侧后迂回,封闭四平守城我军的退路,那时我们就完全处于被动,而且有被歼之危险。我们已经大量消耗了敌人,并赢得了时间。我们的保卫战是胜利的,特别是我们每一个部队,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
说到这里,林彪长叹一声:“可惜我们后面没有好好珍惜和利用这个时间。”他严肃地对身边所有的部下说:“和平空气,在我们今天的东北是最害人的。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敌人还是估计不足,3纵的防线被新6军迅速突破,影响保卫战的全局,这是最大的教训。”(陈沂:《四平保卫战》,收录于《辽沈决战》)
果然如同林彪预料的那样,18日一早塔子山就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在这紧急关头,林彪终于向毛泽东发出了告急电报:“四平以东阵地失守数处,此刻敌正猛攻,情况危急。”就在林彪发电不多时,由于人员伤亡殆尽,塔子山阵地终于失守。四平前线的形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林彪不等中央回电,就果断做出决定。他把作战处长和情报处长叫来,口述命令:“7师于三道林子北山,7旅于四平东南高地掩护全线撤退。”
从晚间8时30分开始,根据前总制订的计划,各部队有序地撤出阵地。四平城内的56团归还万毅纵队建制,炮兵团归还7师建制。外围部队静悄悄地离开工事和战壕,在黑夜的掩护下向后方的集结地点分头撤去。由于组织严密,保密好,国民党军虽然近在眼前,却毫无察觉。还打了一夜的枪和炮。夜里9时,当部队开始撤离后,林彪给毛泽东发出电报:
中央、东北局:
敌本日以飞机大炮坦克车掩护步兵猛攻,城东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回,守城部队处于被敌切断的威胁下,现正进行退出战斗。
林
巧亥
5月19日上午,毛泽东才给林彪发来电报:“(一)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的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二)如果你觉得继续死守四平已不可能时,便应主动地放弃四平,以一部在正面迟滞敌人,主力撤至两翼休整,准备由阵地战转变为运动战。”电报最后说:“究应采取何项方针,由林根据情况决定之。”(《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三卷)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四十大战役/姚有志,李庆山主编.—沈阳:白山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