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四十大战役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四平保卫战 首开大规模城市防御战先例 盘点

姚有志 李庆山


  四平保卫战,是东北民主联军在特殊条件下,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配合国共谈判斗争的指示,而进行的是一场我军首开先例的较大规模的阵地防御战。从1946年4月17日至5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经过32个日夜的浴血苦战,高度发扬了人民子弟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抗击了国民党军9个师并有飞机坦克助战的猛烈进攻,毙伤敌军1万余人,有效地迟滞了国民党军对四平街、长春等城的进占,保卫了北满地区,挫败了国民党王牌部队的锐气,但是自己也损失战斗骨干8000余人。
  四平保卫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形势出发,为配合和平谈判斗争需要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不断扩展防御正面,致使部队完全陷于与敌相峙的被动局面,而无法组织力量发挥我军特长,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整个战役最后失利。
  多年之后,当人们反思这段历史时,韩先楚上将作了更客观和详细的分析:“四平保卫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防御战。虽然取得了毙伤敌人1万余人的战果,阻滞了敌人的进攻,但在我军处于劣势情况下,过多的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与敌进行不利条件下的作战,在战略上是失策的。我军动用不少兵力,以浅近的防御纵深,在兵力、火力并不得心应手的状态下,在那样长的战线上,打那样长的时间,部队打得相当苦,有的甚至丧失了元气。我军虽然打得很英勇,也取得了作战的经验和教训,但付出了伤亡8000多战斗骨干的代价。由于我军果断地撤退,摆脱了战略上的被动,又一次避免了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保存了有生力量。经过四平保卫战和大撤退的反面教育,彻底消除了和平幻想,对东北全党全军在和战问题、根据地建设问题上统一了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韩先楚:《东北战场与辽沈决战》,收录于《辽沈决战》)这个结论,可以说是当年参加四平保卫战所有老战士的共识。
  但是,整个战役中,我东北民主联军全体将士面对前所未遇的强敌,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抗击了国民党军10个整师的连续进攻,坚守四平42天,包括外围作战在内,共歼敌1.6万余人,大量消耗了敌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乱了蒋介石抢占东北的计划,为后方根据地的建设赢得了时间,并为后来人民解放军的东北战场作战减轻了压力。中共中央对此指出:我军坚守四平一个月,抗击敌10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的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国民党国防部史政司在《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四平进攻战”(四平保卫战)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个月以上时间,使敌得以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突破。贻以后剿共无穷之后患。”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四十大战役/姚有志,李庆山主编.—沈阳:白山出版社,200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