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艰苦建设中的边区医院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药品来源稀少的边区,一个惨淡经营的边区医院,正在生长着。
  边区医院原直属边区政府主席团,后因医院的工作性质关系,改属于民政厅之卫生科。
  院里最高行政机关是院部,下分管理与医务两科,由这两科领导门诊与病室二部,院部和病室都设在延安城外嘉岭山麓,病室都是新挖的土窑洞,用这种窑洞作病室,有两种意义,第一是保护在敌机来袭时病人的安全;第二是山上空气清新,地方幽静,适于休养。门诊部则为便利群众治疗起见,设在城内。
  全院共有看护三十二人,日夜轮流看护病人,工作非常繁重。因为除了招呼病人的医药以外,还得给病人煮饭洗衣,这在其它医院是少有的现象。边区医院的看护员们都在艰苦的条件下,把这种工作负担了起来,而所得的报酬也没有什么异于边区各机关工作人员的地方,同样的是每月一元钱的津贴,她们没有什么怨言,因为她们多半是经过雪山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过来的女战士!
  医生在边区是缺乏而又受着特殊优待的。边区医院的医生很少,而且多半是从外面来的,还有几个外国籍的医生。他们对于病人特别关心,治疗上也特别注意,因之病人对医生的感情也非常好,他们每月的津贴多出几倍或十几倍,受着边区内的特殊待遇。
  在病室方面,常常因为房间太少,不能容纳过多的病人,普通只能收住院病人一百余人,可是还感觉到太拥挤了,有些该隔离的病人,也没有法子分开住。
  门诊与取药都在下午,无论是百姓或工作人员诊病取药一概不收费。每天下午,门诊部门前总是挤满了人,医生们也就不停地来往奔跑着。
  产科的产妇室也时常住满了人,一个个健壮的小婴儿在医生慎密的保护下,出了他们母亲的肚子,很少有流产的事发生。一个月以后,快乐的母亲抱着可爱的婴儿出院了,医院不会要她一个钱。
  虽然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边区医院对病人的卫生与营养都非常注意,病势轻一些的每天是三餐白米饭,休养员每人一律一毛钱的菜钱,而工作人员仅有四分。重病的人,还有牛奶、鸡蛋等较好的营养品。这在别处健康人也时常吃的东西,在只有小米的边区,只有病人才有享用的机会。
  看护及其它工作人员每天有一小时政治课的教育,同时俱乐部领导了文化娱乐教育工作。看护每天上一堂看护学,有时参观手术室工作。
  对于休养的病人,院方经常派人到各病室去报告目前战争消息及国际形势等等,使他们在病中,精神上不致感到苦痛。
  但在这方面,有些病人还感觉到书报太少,政治和战事的报告不够,他们渴望着有更多的书报供给他们看,有的对院方提出了这个意见,院方也正在努力设法改进中。
  这里用的药品来源有五个,(一)万国红十字会捐助;(二)中国红十字会捐助;(三)华侨捐助;(四)八路军卫生部供给一部分;(五)自己购买一部分。虽然这样,依然感觉到药品的缺乏,边区医院是在用尽一切力量补救这个缺点,同时也希望国内国外各界人士的热心捐助。
  边区医院是在这样困苦的条件下成长着,它不因金钱的有无来决定病人的诊视,它是一个真正维护人民健康的机关,在抗战中起了伟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它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这就是上面说过的,一切物质条件的缺乏。这一方面当然它自己努力去克服困难,同时也需要一切维护人类健康的人士们来热心帮助!
  杜 映
  (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新中华报》)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