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年来绥德警备区工运概况(1941.3.8)

张如洲


  绥德警备区包括绥德、米脂、葭县、吴堡、清涧五县。抗战后在顽固派的爪牙统治下已有二年之久,一贯施行反动倒退的政策,广大的劳苦民众处在黑暗的统治下,生活陷于极端的困苦中。加以连年荒旱欠收,造成严重的饥荒。何绍南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照旧统治下去,只好逃跑。八路军进驻警备区后,人民重见天日,工人救国会首先在民主政权下组织起来。
  警区工运工作的进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区经过土地革命,如吴堡、清涧及绥德、葭县之一部,这里工人群众的政治认识较高,他们很积极的拥护和参加工救会,所以这些地区的工作比较顺利进行。而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一种恶劣势力,使工运工作不能顺利地开展。在边远的地区,何绍南的保安队,时常化装土匪,四处扰乱抢劫,使工运工作也受到许多阻碍。
  警区有水手工人约×百余,分布于黄河沿岸;炭工约×千,盐工约×百,大部集中于米脂、绥德;城镇的各种手工业工人和店员,约有×千余人,农村雇工约有×万×千余人;工厂工人约有×百人;连同离乡谋生的流动工人,约在×万左右。
  警区以前虽有石匠、泥工、木工、五金和炭工等工会的组织,但这种工会是官办工会,与工人没有丝毫的往来,除抽收会费养活一批工会官以外,并未起过什么作用。何绍南逃跑后,工人自己的工救会才广泛的组织起来。在去年(—九四〇)四月至八月间,边区总工会派职工工作团三十余人到警区实习,工会组织得到更大的开展与巩固。目前已建立了县工救四个,联保工救四十六个,保工救三百五十四个,市工救三个,水手分会七个,盐工分会六个,炭工分会二十一个,总计会员有×万×千×百余人。
  在组织工救会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宣传组织工救的意义,并及时解释流言,确定工人信心。边区总工会工作团在警区实习时,并帮助出版十四期《工人报》,在工人集中的地方,组织工人俱乐部,如绥市、清涧、义合及西川盐炭工又建立了俱乐部。此外并在各县开办干部流动训练班等。在农村工人中,则组织识字小组、冬校、夜校等。上级工救会则时常轮流派人到各地去向工人讲述各种问题。在进行教育中,虽收到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与困难。如新干部文化程度低,工人流动性很大,加以生活的牵制,使工人的学习上受到很多障碍。警区工救会切实执行了抗战建国纲领,就是一方面顾全雇主的利益,一方面适当改善工人生活,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一年来,警区各级工救会解决了许多工人的困难和劳资纠纷。如西起〔川〕的盐炭工,过去生产品是对半分,经工会与雇主协商的结果改为四六分,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热忱,据去年盐井的产量就比往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劳资双方都获其利。
  农村工人的生活也得到了部分的改善。抗日民主政府曾颁布了减租减息的单行条例,使贫苦农民与农村工人减轻了许多重担。
  农村中的残酷的封建剥削,如二八抽份子的包工制,炭窑工人每天一百钱的“脱裤子钱”,和五十个钱的“入场钱”,以及工作时间的无限制延长,随意打骂工人学徒等,都受到法律的限制。
  工救会成立后,就为帮助贫农与失业的工人,设法解决他们的职业问题。一年来,警区工救会给许多失业工人找到职业,又运用互济会向富有者借贷并保证偿还,以解决工人的贫困。
  目前有许多优秀的工人,已开始参加政治生活,如吴堡县各保的参议员,最少有一人至三人是从工人中选出来的。警区工人,在大敌压境的紧急形势下更加团结起来,保卫警区,成为当时的重要任务。当去年敌人进攻黄河边时,工救会的注意力就放在沿河地带,配合了八路军把敌人打退。
  目前组织起来的工人,大部分参加了自卫军和少先队,执行盘查、放哨,以至锄奸剿匪等工作。沿河水手则经常帮助军队运输和巡查河防,经常查获偷运的奸商与敌探汉奸。去年九月间,有土匪一股抢劫马蹄沟,工人自卫军协同地方警备部队,将匪击退。此外西川工人,慰劳驻军共约三百余元,徐家沟炭工,慰劳驻军几千斤炭,并亲给送去,在西川政府要开盐井,工人自动帮助开掘。去年征收救国公粮与寒衣代金两大动员中,各地工人无不热烈参加。其中有许多模范的例子,如西川盐工第一个分会主任薛富卿,家里很穷,仍出公粮三斗,崔家沟有一个很贫苦的工人,竟出代金十二元,绥市织毡工人王生有,认出代金一百元。铁工刘天佑认出代金六十元。从以上这些事实说来,可见警区工人,自获得民主自由之后,觉悟程度与积极性已大大提高了。
  总之,一年来的警备区工运工作,已奠下今后工作开展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更加深入去组织与教育工人,使警区工人成为一个坚强的堡垒。这就有待于工运工作者的继续努力了。
  (《中国工人》第十三期1941年3月8日出版)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