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
边区工展会之召开与抗战之经济建设(1941.4.17)
康白
“五一”是陕甘宁边区空前的第一次工业展览会在延安开幕的日子。在抗战转入紧张的新阶段时,我们有机会来开这个展览会,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边区跨陕甘宁三省,为抗日之模范根据地,是目前和将来军事运输及军事供给重要后方,因此边区积极的发展经济是完全必要的。在两个月以前,边府召开了第一次“农业展览会”。这个会的意义和目的是在检阅现在边区的农业状况,推动人民积极参加生产,改进技术,使边区民众对于改进农业得到一个深切的了解。现在事实证明,这个会确已收了很大的效果。全边区人民热烈的响应了中共中央开荒六十万亩的伟大号召,而结果竟得到九十万亩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免除敌人之封锁,而且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现在当“五一”劳动节,工展会开幕了。这个会的意义与目的,正和农展会一样要大大推进边区经济建设,以达到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目的。
具体的说,此会召开之意义和目的有:第一,要推动各项工业之发展。特别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用来接济前后方军民的需要。这正是实行边府建厅的一九三九年经济建设计划:“发展军事工业与手工业,使工业生产大大的提高以供给抗战之需要”。从工展会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工厂应需要扩大与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迅速加以发展,扩大起来!今后我们的穿衣问题,将会感困难,我们要扩大纺织工厂,发展民众中家庭手工业之纺织,使我们的穿衣问题得到相当的解决。若看到某些工厂须要建立、开采、扩充、增加,我们就应马上将它们建立,开采、扩充、或增加、开办!“着手建立初步的国防工业,开采煤铁,扩充油厂和造纸厂,增加食盐的产量,并开办其他关于日常用品及军用品的小规模制造厂”,总之,我们要建立起坚固的经济堡垒,粉碎敌人之进攻,击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第二,宣传对劳动的新认识,打破守旧的思想,改良品质,增加生产量。有些工厂作坊,有些工人,对劳动的认识非常不够,是腐旧的,在技术上,他们墨守成规,不知改良,为了推进经济建设,我们必须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A、宣传对劳动之新认识,使之知道,劳动之真正意义。
B、改良品质——使他们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技术。
C、增加产量——提高生产热忱,奖励劳动英雄。只有这样,人民生活使〔始〕得改善,抗战力量能加强。
第三,要使边区推进经济建设发展工业成为全国之模范。抗战以来,受军事影响,所有的工业中心被摧毁殆尽了,新的工业中心尚未建立起来,而且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很少。我们边区在这一点上,必要成为全国之模范,推动全国工业,都积极起来参加这个工作,提高生产热忱。另一方面谋求边区工业与全国取得密切联系,同声同调的做到精诚的互爱互助。
是的,我们承认要达到如上的目的,在边区有很多的困难,边区的工业技术非常落后,资本亦缺乏,民气又未甚开,加以抗战中敌人的封锁和汉奸土匪顽固分子的挑拨和破坏。但是边区有三大有利条件,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边区工业一定有其光明的前途:
第一个有利条件,原料品是工业上最难解决的问题,没有原料怎能进行工业生产,但是边区有很丰富的有用的天然资源,从工展会中我们可以看到石油的用途非常大,无论军事或日常生活都短不了它,而延长延川有全国最著名的独一无二的石油矿。至于煤、盐、碱和硝石都是国防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品,而今在安定、蟠龙、盐池、关中、定边等处随地可以找到他们。不单质上好,产量亦多,至于华池的木材以及全边区的羊毛,石灰石等又是很丰富。
第二个有利条件。边区人民虽然落后守旧,但由于民运之开展,近年来已大不相同了,从事生产上,不肯落后他人。今春的开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不仅完成了原来计划,而且超过了计划。并且,从抗战以来,边区的工人已经是全国性的了,他们来自各地,带着很高的革命热忱,有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之信心,技术水准又是很高,在建设事业上,他们一定能起重大作用的。
第三个有利条件。边区有最先进的政党的领导,有最民主的政治。人民在这种正确的领导下,一定能有坚决的行动,热烈起来响应号召的。
所以,我们坚信:困难一定可以克服的。从工展会开始来推进工业发展,建立大工业的基础,改善民生,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可以预期,边区的工业一定有其光明的前途。
(《新中华报》1941年4月17日)
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册/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