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简政要从思想上贯彻 (延安《解放日报》一九四二年十月七日社论)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辑组编


  过去政府两次简政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最近政府各厅处院为简政所进行的检查工作又告诉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就是如果不先在思想上贯彻对简政的认识,那末,在实际上就无法使简政工作贯彻。为什么已往两次简政工作未能自上而下的全面的贯彻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思想上遇到了阻碍,不扫清这些阻碍,简政工作就难于顺畅进行。
  在思想上有什么东西阻碍简政贯彻呢?首先对简政在今日条件下之重要的迫切的意义,不了解或了解不足。简政在今日之所以成为必要,乃是由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阶段,并使边区在物质条件方面,也进入严重困难的局面,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实行节省民力物力和财力的精简政策,否则我们就无法熬过困难,准备反攻。同时,在这种困难局面下,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是处在地广人稀和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地区,因此,为了使边区建设事业更能适合于这种实际条件与目前情况的需要,我们又必须实行有多少力量办多少事,与集中力量于急要任务的精简政策,不如此,我们同样不能熬过困难,准备反攻。可是有不少的同志,还不了解这种情况,看不到目前的困难,不照顾边区的实际,因而他们就对简政缺乏深切认识,就不能把精简政策贯彻到各方面实际工作中去。
  其次是对简政缺乏全面的了解。有些同志虽然已意识到简政是有必要的,但却把简政看作只是减少一些人。简政是要减人,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减人之后,我们如何办事呢?我们的业务应当如何重新划分?我们的机构应当如何适合于精简原则?我们的制度应当如何建立?我们的作风应当如何改善?我们的行政效率应当如何提高?我们的干部应当如何重新配备?关于简政所必然引起和应当解决的这些问题,我们的同志却很少注意或注意的不完全,于是就把简政工作只在减人问题上打圈子,而忽略了简政之积极的方面,其结果自然就不能把简政贯彻到全部工作中去。
  再次,阻碍简政贯彻的还有存在于我们一部分同志思想中的那种只从局部出发而不照顾全局的片面观点。这些同志把他们所掌握的一部分事业,由我们的全部事业中孤立起来,并加以神圣似的看待。他们不设想我们今天所处的困难条件与精简政策之必需,他们不从这里出发来重新考虑自己所管的这部分事业应占何种位置,与应取何种实际方针,而却仍旧强调其局部的重要性,仍旧设想要把自己这部分事业大大的发展。于是不管整个情况如何,要求能按照他们所设想的规模做下去,若从局部看来,这未始不是的,但若从全局看来,这就未免成为离开实际的空想与妄谈了。正因如此,才造成了今天我们的事业中,还有“百废俱举”与缓急不分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及其思想根源,正是阻碍简政工作之贯彻的。
  再次,阻碍简政之贯彻的,还有存在于我们一部分同志思想中的所谓“正规化”的问题。如果针对着我们政权工作中还有一些游击主义的残余,那么提出正规化的问题是对的,我们应当克服某些不合乎时代与条件的游击作风。但是这些同志所设想的“正规化”的内容,是远离了这种现实的条件需要的,他们所设想的“正规化”,是要达到那样理想的地步,要求我们的组织要那样的齐全,我们的分工要那样的细密,我们的人员要那样的专门,我们的办事要那样的“科学”,照这些同志所理想的“正规化”,那就要把我们的政权机构变成一副比现有的更为庞大而复杂的组织。可是这些同志却忽略了一件“小事”,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是落后的农村环境与抗战的困难时期,这种正规化虽然是好的,可是今天的条件还限制着我们,不能实现,如果勉强做去,那就只有变成形式主义。而这种形式主义又正是阻碍我们精简政策之贯彻的。
  最后还有一种习惯的传统的思想,也在我们一部分同志中阻碍其对简政的彻底认识与执行。这就是他们习惯于老的一套做法,而不愿在新的情况下加以改变,他们总是如此设想:过去已经是那样做了,现在如何能改变呢?他们总以为人多要比人少好,有一件事就得安置一个人,否则就认为难以完成任务了。他们总是把所有的事业平列起来看,觉得样样都得做,因此,就事事都要人。如果提到精简,他们就觉得事情难以办下去了。他们虽然知道精简可以节省人力财力,但却不相信精简可以提高效率,因此有些同志对工作是否可以做好发生疑问,甚至抱悲观态度。造成这种情形的基本原因就是,这些同志在思想上缺乏创造性,他们只能循着旧的道路走,而不能预见新的事物的发生,并很快去适应它。于是这种由旧的工作规模与工作方法出发的一种保守思想,也成为贯彻简政的一种阻力。
  现在党与政府都在准备积极贯彻精兵简政,根据过去经验,要贯彻精兵简政,首先就必须求得全体干部在思想上有明确的一致的认识,所以我们提出上述各点,希望大家注意与讨论。
  

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辑组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