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回忆录——陕北党团特委的活动情况
常黎夫
陕北团特委1929年春在米脂召开扩大会议(先在三民二中,后在北街小学,我是米脂团县委书记,赵觐龙是宣传,杜洪章是组织)。会上决定我为团特委学运执委(当时的说法)。会后赵觐龙去三边工作(后病死在定边),李俊藻任米脂团县委宣传。杜洪章去榆中上学后,毕维周任团县委组织。
1930年4月间,我由米脂到绥德参加中共陕北特委工作,主管共青团特委工作,社会职业是绥师职员。我从李文芳手中接收了特委的文件和缮写油印工具,紧接着就参与“红五月”的活动,此时贾拓夫已回神木探家,将去西安工作。
1930年春,特委机关设在绥德四师。当时党、团特委在一起。吉国祯(在四师任教时,改名纪凤洲)、苏醒民(原名苏士杰,四师教员)、刘澜涛(四师职员)和我在绥德。张文华、李文芳在榆林。我是在四五月间到绥德做团特委工作的。我先去义合等地了解学校的工作情况。刘澜涛是陕北党特委秘书,他1928年10月间去三边工作,以后参加了特委工作。那时人手有时多点,有时党、团特委一起只有几个人,工作时分时合,合时多。
中共陕北特委书记吉国祯,大约是暑假前1月调走的。我把他送到东门外无定河岸,握手告别。吉国祯是一位很好的同志,受到大家的尊重。他刚毅沉着,艰苦朴素。走的时候雇了一头毛驴,带着来时老婆做的一条蓝印花粗布被子,别无它物。吉走后,特委工作由苏醒民主持。
四师放暑假期间,苏醒民和我留绥德,处理特委日常工作,接待听取各地来人的工作汇报,刘澜涛去各县巡视工作1个月。
回顾1929年夏至1930年夏这一段时间内,陕北特委的工作是比较好的,是有成绩的。1929年2月绥德张家岔(今属子洲县)会议和5月榆林红石峡会议相继贯彻“六大”精神,提出了纠正当时党内最主要的危险倾向脱离群众的盲动主义、军事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一些做法。群众工作较扎实的进行,白军内的兵运工作成绩较为明显,特委直属军支有10多个。井岳秀直属部队、榆林兵工厂、神木高志清部以及陕甘宁边的王子元、石子俊部党员不少,工作基础不错。两次会上还批判撤销了思想作风坏的杨国栋代理特委书记的职务,刘志丹主持了短时期的特委工作。1929年秋季吉国祯、苏醒民、张文华先后来陕北,特委的工作作风大有改变。据我了解,这段期间,工作中没有搞“左”的冒险蛮干,表面上不是轰轰烈烈,实际工作隐蔽发展。当时陕北党组织处在幼年时期,在统治者井岳秀骄庸倨安的情况下,这样做是正确的。杜衡1930年春到陕北以及他回到省委先后形成的报告、指示,对陕北工作的估价都是从“左”的观点出发,先说不好,右倾;他巡视了一趟,很快就说好起来了,出尔反尔,前后矛盾,为给他个人表功。
1930年9月间,北方局派高维翰、孔叔东(孔祥祯)和杨璞由天津到绥德。接着赵伯平由西安来绥德。
10月上旬(古历8月中旬),在绥德城南合龙山召开了陕北特委扩大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立三路线,即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精神和陕西省委的几个文件,然后由高维翰讲国际、国内政治形势。讲的很长,特别是对苏联的形势讲的多,所谓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等口号,从此就在陕北传开了。
刘志丹没有参加会,他到绥德后,在开会的前一两天被国民党绥德县党部侯琪发现,就离开了绥德,我把他送到东门外,先说去义合,后来听说到马云泽家住了10多天。刘志丹原准备在绥德检查病,我托刘季常(党员,四师训育主任)给约好戴大夫(天主教徒,在四师讲卫生课,思想比较进步),也没有来得及检查。
会后,贯彻立三路线,把党、团特委合并,成立行动委员会,搞暴动。书记赵伯平,军委书记孔祥祯,正副总指挥谢子长、刘志丹,秘书刘澜涛,工委常立德,青委是我。这次会议还决定特委机关迁往陕北的中心城市——榆林。刘澜涛拟先去榆林筹设行动委员会机关事务,张德生同行回府谷工作,他俩出了绥德北城门,即被国民党县政府逮捕。经多方营救,主要是:一、以绥德四师和校长马济川的名义,向有关方面申诉呼吁;二、查案人曹亚华帮助解脱,写报告说了好话;三、杜斌丞嘱咐新任绥德县长高望之说:“你做件好事吧,把刘、张两个学生放了。”刘澜涛、张德生于古历腊月获释。
11、12月间,赵伯平、孔祥祯先后去榆林,李文芳已先在榆林,特委机关移驻榆林。我为设法营救刘澜涛、张德生出狱事,延迟至12月中、下旬才到榆林。我先一人单住,几天后即迁出和常立德、杜洪章住在一起。赵伯平、孔祥祯另住。由张子明做“交通”联系。特委几个人有时分别在乔乃文家中碰头,商量问题。
大概在12月初,王林由北方局来到绥德,住了几天,即去榆林特委。他的任务是传达党中央三中全会精神,纠正立三路线错误,要恢复团特委。我即着手准备,并召开了团特委扩大会议,恢复了团特委组织。常委3人,我是书记,杜洪章组织,宣传可能先是李俊藻,后因李在榆林不好立足,改为家在榆林的乔乃文,执委2人,一为崔玉瑚(清涧团县委书记);另一个是鲁学曾或李俊藻,记不准。
1931年2月,我离开榆林去镇川、米脂等地巡视工作,建立团的组织。旧历年在米脂家里过的。
大概在正月十五日前后,听到杨璞、白明善同时到陕北传达两种路线的消息。我去灵水寺几天,没有见到杨、白的面。只听到白明善路经镇川时给我留了话,说他从榆林下来将找我。过了几天,特委派人到米脂(可能是王林,他在米脂住了几天),向我传达了杨璞、白明善两人传达不同路线的内容和特委对他们采取的态度。具体内容记不很清,印象深的是以为白明善传达“筹备处的精神是对的,组织是反党的”,特委不允许他在陕北扩散“筹备处”的观点;杨璞在陕北党内人缘影响不好,虽然承认他是党组织派来的,但对他的传达兴趣不大。来人还对我说特委计划派代表团去北方局汇报请示工作。代表团由赵伯平、王林和我组成,刘澜涛一同前往;征求我的意见,我表示完全同意。立即着手筹措我和刘澜涛出去所需的路费,很快办好,全部由王守义、王再兴、杜焕卿等家境较好的党、团员分担了。
白明善向特委汇报之后,没有找过我,也再没有给我传过什么口信。据我了解,白明善在镇川、米脂党内没有传播过“筹备处”的观点言论。
3月下旬,我和刘澜涛由米指动身,一路同行。赵伯平、王林同时出发,在路上和我们两人差开先后走着。到军渡后,由王贵宾(在井岳秀部任司书,驻防军渡)护送我们过了黄河,想不到我们就此永诀!王和我们在小学同班同学六七年,1927年他从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回到陕北后,一直在敌军做地下工作,联系几个军支的工作,刚毅果断,宽厚沉着,在陕北早期白军内工作,做出了很好的贡献。不幸于1932年被井岳秀杀害在榆林。
到太原后,我们4人都住在南街迎宾旅馆。山西省委刘天章、小谷先后分别看了我们两三次,向我们介绍了政治形势和军运工作的动态。阎锡山、冯玉祥反蒋介石战争失败,形形色色的小军阀小政客往来太原与平、津之间,颇为活跃。如绥德的任增岐弟兄,米脂的高树业(化名高霄峰)等都招摇撞骗,四出活动。太原当时的反动统治力量比较松,党的工作较活跃,我们在太原接触的人比较多。刘澜涛离家时没有带出被子,张慧明(马汝骥的爱人,马搞军事工作,为了工作需要她和刘天章同住机关)来看我们后,特意热情地为澜涛赶缝了一条被子。张慧明以后在上海住机关被捕牺牲。
在大原大约住了三四天,我们动身去北平。乘火车大概到保定附近的一个车站,遇见了张资平,经赵伯平介绍证明(陕西省委曾决定派张去陕北工作)和我们一起到了北平。
到北平后,在大栅栏一个旅社住了一两天,即通知我们去天津。到天津住法租界中和栈,当晚组织紧急通知转移,说联络交通被捕,恐生意外。我和刘澜涛搬住日租界一个小旅馆,也叫迎宾旅馆。赵伯平、王林搬住另处,我们之间靠“交通”联系。
在天津大约住5天左右,没有工作活动,每天盼“交通”来安排点事做,至少送来生活费,吃饭有保证。后来我按照“交通”的通知,先去北平准备汇报工作(刘澜涛晚去,因一下交不起旅馆房费)。我到北平住在李馥花处(后门南河沿福成公寓),晚两天刘澜涛来北平,也挤住李馥花处。赵伯平、王林另行,另住。
在北平我和赵伯平一起(王林是否参加记不清了)先后两次向阮啸仙汇报工作和听取指示。我单独向顺直(河北)团省委书记小方(是否李国玺,一直搞不清)汇报了陕北团特委工作。根据现有历史文献资料《陕北团特委报告》记载,我汇报的时间是4月22日,可以推断我们和阮啸仙的会晤也在4月下旬和5月初,地址在后门三眼井一个公寓里(当时李力果住在这个公寓,我们和他没有接头)。还记得顺直(河北)省委军委书记(后来听说叫廖化平,做了叛徒)约我和赵伯平谈过一次话,了解陕北军事工作情况。我们的汇报和阮啸仙指示的具体内容都记不得了,惟有靠仅有的和继续征集的历史文献资料去查考研究。这次我没有见张慕陶,和黄子文见过一次面。
组织决定,赵伯平、张资平和我3人回陕北(王林、刘澜涛另行分配,说可能去唐山工作)。顺直(河北)团省委书记同时告诉我回陕北工作两个月,即来北平,在团省委搞学运工作。我们走时只带1份短文件,装在饼干盒子下边,上下火车由我提着,什么文件,记不准了。1945年在延安学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我推断是1931年5月9日发表的“中央决议”,究竟是这个“决议”还是对陕北工作的指示,记不清。不论是什么名称,其精神内容是四中全会“左”的东西。
我们3人行至太原,遇见了孔叔东,我在开化市碰见他的(注:赵伯平谈在北平,我们忽然见到从陕北赶来的孔祥祯),知道榆林中学一批党员被捕,特委同志在榆林不好立足的情况。于是,我们商定3人回去分头活动,先从下边了解情况,恢复基层组织,从基层工作做起。赵伯平由保德渡河去神府,张资平和我一起由碛口过河在米脂分手,他去榆林(初次来认得人少,便于活动),我到米脂、绥德、佳县。我在米脂把团特委恢复起来,我为书记,毕维周组织,鲁学曾宣传(他爱人安建萍家在米脂,他来去方便)。我在城内不能呆,分赴米脂、绥德、佳县等地农村流动巡视工作,有时在家里和城外姨丈家里住几天。
8月间,我将团特委工作和少量文件交给毕维周,离开陕北到了西安。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