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回忆录——赤源县的红色政权与革命武装

王治邦

 
  1934年七八月间,谢宝善来到靖边从事党的地下活动。谢到青阳岔不久,就物色了我和王自福(青阳岔总关口人)、王仲明(桃树峁则人)、王仲仁(李家庄人)、高登英(新庄坬人)、王锦维(新庄坬人)6个人一次入了党。并在新庄坬建立了靖边县第一个党支部,推选王自福为支部书记,我任组织委员,王仲明任宣传委员。以后赤源县调我和王锦维到李家岔学习。学习结束后,我又回到了青阳岔。
  1934年农历十一月初,赤源县在青阳岔成立了第六区办事处,我任处长,李桂荣任副处长(李是赤源县派来帮助我们工作的)。1935年2月,建立了区委,区委书记是王自福。在店家城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赤源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我当选为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我们成立了赤卫队,同时组织了游击小组。武器的主要来源是改造小股土匪和夺取地主武装。
  1、争取王锦秀。青阳岔有个王锦秀,为了防土匪抢劫,买了3支枪,组织了1个民团,驻在青阳岔对面的西园子沟一带。我们利用王自福和他的亲戚关系,派王自福、谢本善、王治邦3人去做他的工作,说服王锦秀交出了3支枪,王锦秀也参加了革命。陕北游击队十三支队成立后,他任队长,后来参加了正规红军,在劳山战役中牺牲了。
  2、改造顾老九。顾老九(顾青山)原在石湾鲍有龙民团任排长,带着一伙人马到处抢人。这个人是个哥老会的成员,于是我们就派人做工作,宣传党的政策,讲解革命道理,很快就改造过来了。
  3、消灭沈桂芳。在争取王锦秀,改造顾老九后,1934年8月,我们打发青阳岔的王正有去张家沟侦察。他回来说,郭长林(团头)带着3个人3支枪,还有一支小手枪去阎寨子,家里留下沈桂藩(队长)带七八个人在崖窑里。侦察清楚后,我们决定,由顾老九和王锦秀带20多个战士和100多名赤卫军去张家山包围沈桂芳崖窑;我和王自福领着200多名赤卫军到西张家沟,晚上包围了西张家沟崖窑。西张家沟崖窑的对面住很多人家,而在崖窑这边只住一个姓张的人家。姓张的这家女子和沈桂藩有勾搭,这天沈就住在她们家。我们把崖窑围住就叫这家的门,一下子就把沈桂藩捉住了。我说,我们红军来了许多人,沈家圪坨、武家坡到处都是,不投降是不行的。我们便把他带到崖窑口前,只听见里边正“八饼子”、“二万”地赌着纸牌。沈桂藩叫道:“贾树新,贾树新,红军来了,快把枪拿出来吧。”里边一下子鸦雀无声了。沈接着说:“来的可多了,不行了,快把枪拿出来吧。”我说:“你们往过来送,我们一个人也不伤。”过了一会儿,听见他们把木板搭上了,大个子沈良有和另一个人过来,两个人抱着6支枪。我说:“怎么只拿6支,不行,还有1支。沈良有又过去从炕洞中把那支大十响拿了过来。我们在这里吃了顿饭,我对沈桂藩和沈良有说:“你们回家去吧。”因为我们没有动他们一下,所以他们也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我们赶天亮到了沈家圪坨,王锦秀正在那里等着。他问我说:“枪呢?”我说:“提到了。”我们接着便去张家山。我们向沈桂芳要枪,结果只甩来一支打鸟用的折腰子枪。我们就从上边往下甩麦秸、柴草、木板,从下边往上垒,快到第一个崖窑口时,从下边点着了火。这是一个东崖窑,刮的恰巧是西风,火乘风势,一下子吹进去,第一个崖窑口正放些碳,着火后越烧越旺,把上边放的两缸酒、两缸油全部烧着了。除了沈桂芳躲到厕所里外,其余全部烧死了。
  4、收编敌逃兵。驻石湾的高双成部10个士兵哗变,跑到阳平后山,老乡给我们报信后,我们派了高登英和武拴拴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把他们引到我们那里。除张子成不服改造,干了很多坏事,被镇压,其余成了很好的革命战士。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