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回忆录——国民党八十六师军官教育团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姜兆莹
1928年渭华起义之后,我到国民党八十六师高双成部当兵,驻防延安。1929年经过考试,到八十六师军官教育团当团员。教育团的制度是考取的下级军官、士兵,一律取掉原徽章,佩戴学员徽章。里边分的是步兵队、炮工队。我住的是炮兵队。当时的想法是步兵我还有点常识,对炮兵知识非常缺乏,因而就参加了炮兵队。1930年党支部建立起来,我任书记,支部里有七八名党员,后来扩展到40多名。
因为人数多了,1930年五六月就请示陕北特委同意扩大组织,组成了5个支部,5个支部的书记也就是军队的区委委员,区委书记由我担任。其他支部书记有张秀玉(渭南人)、刘昱民(陕北人),还有个魏俊德(户县人)。利用上厕所开会。我和井岳秀的一个侄子、一个亲信下级官住在一起,时间长了,引起他们的注意。我就向联络员老赵(化名,姓刘,渭南怀牙村人)谈,把我的情况向特委汇报一下。到了第2星期,他来答复:“特委的意见要你离开,参加谢子长、刘志丹的新军。离开的时候采取开小差的方式。特委军事负责人是苏醒民,你到绥德见了他,他会给你介绍到谢子长、刘志丹那里去。”8月,我就利用他们检查内务完毕放半天假的时间,开小差到了绥德师范学校。苏醒民告诉我,特委意见要我到新军去,当特派员,扩大武装,准备打红旗。并给我开了个介绍信,介绍到安定县委,安定县委又把我引到谢子长家,在枣树坪。
教育团军队支部的上级领导是陕北特委,我在榆林没有见过直接领导人,特委书记我也不知道是谁。当时组织严密,军队层层有人管,我只和联络员发生关系,我下属的各支部书记只能和我发生关系。我能记起的党员姓名有何格兰、李玉田、孙英俊、张耀文、王子显(后到苏区改名李妙斋)等。教育团只有党组织,没有团组织。张文华当时是在陕北特委搞团的工作。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