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调查资料——子长的党团组织武装斗争和苏维埃政权

中共延安地委党史研究室


  早在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前的1924年,李子洲、魏野畴在榆林中学创建党团组织时,就有第一批安定(今子长)籍学生加入了党团组织。谢子长也于1925年入党,并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回陕北开展工作。这些中共早期党员回到安定后,便将党的火种带回了家乡。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下,积极地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力量。1925年初,李象九、史唯然、谢子长、王有才等利用在石谦部队中合法身份建立了党团组织,并以此向全县乃至外县拓展党的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春,谢子长、冯又新等人正式组建了中共安定特别支部。他们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农民运动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建立陕北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安定县农协会。发动群众开展识字、禁(鸦片)烟、剪发、放足、破除迷信等运动。群众运动使党的组织更加发展壮大。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到1927年秋冬,安定特支已下辖湫峪沟、蟠龙、瓦窑堡、任家砭等支部。谢子长亲自领导县农协会,为农协会制定了《农民协会章程》,并开展对土豪劣绅和高利贷者的斗争,拘禁和审判了大土豪宋运昌、李耀辉、王伯阳,赶走了全县最大的高利贷者王玉书和马子厚,当众烧毁了文契、账簿,宣布欠债作废,废除苛捐杂税。贫苦农民及市民扬眉吐气,社会秩序空前安定。谢子长被群众称为“谢青天”。
  由于安定县革命运动空前的高涨,人民得到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党的力量和影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1927年冬,陕北军阀追随蒋介石反革命集团清党反共,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镇压革命运动,谢子长、李象九等发动了著名的清涧起义,打响了陕北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这一枪正是陕北各地党组织,尤其是安定党组织艰苦努力的结果。
  1927年冬后,安定县党的组织大都遭到破坏被迫转入地下,只有任家砭支部坚持并转向更深入的斗争。
  1928年春,中共陕北特委建立,特委派员在组织保存较好的任家砭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安定区委,书记为任广盛。安定区委根据特委精神和现实状况,将工作重点放在受大革命农民运动冲击较深的农村,恢复和发展农村党组织。1930年,中共安定区委改为安定县委,书记为冯又江。这时县境内有唐家川、杨家河、大王庙第三高级小学、薛家渠、白家园子、杨家园则、冯新庄等党支部。1931年春陕北特委任命马文瑞为中共安定县委书记,县委下辖北区、西区、东区、中区4个区委,10个支部,80余名党团员。在艰苦的条件下,这些支部和党团员积极地开展工作,以参军、办学等手段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将党的骨干分子送到白军部队,让党团员担任国民党区乡主要职务。如任广盛担任北区区长,这就为进一步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赤色政权准备了条件。当时的安定县事实上已成为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党的秘密活动区。
  1931年9月,阎红彦、吴岱峰、杨仲远等率领的晋西游击队西渡黄河进入陕北,到达安定枣树坪。中共安定县委书记马文瑞与陕北特委取得联系,并根据特委指示,动员安定党员和青年参加游击队,使晋西游击队由渡河时的30人迅速扩大到近百人。得到壮大的晋西游击队先后在安定的寨儿山、营盘山、玉家湾等地连歼“进剿”之敌,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和党团员的革命信心。
  由于“立三路线”的影响,安定的各级组织在1932年曾遭到严重破坏,党团员仅剩下30余人。陕北特委决定将安定县委改为区委,即中共安定区委。书记为侯仰桓(后脱党),再由赵福祥、景方先后担任。1932年秋中共栾家坪秘密区委和中共安定北二区秘密区委成立。在此期间,陕北游击队仍然活动于安定境内,并得到当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支持。如陕北游击队九支队强世清、毕维周、史法直(郝新民),栾新春等在栾家坪伏击国民党安定县县长,将其击毙后并以九支队的名义发了布告,震动了陕北各县。1933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在原九支队的基础上成立,强世清任队长,李成荣任政委。
  1933年7月,中共陕北特委在佳县的高起家坬召开党团扩大会议。决定加紧开辟游击区,开展游击战争,组建正规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冬,谢子长以中共北方局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安定,决定恢复红一支队,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
  1934年春,在特委和谢子长等的领导下,红一支队很快恢复壮大,并有力地推动了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尽快巩固和建设陕北革命根据地,陕北特委决定恢复安定县委,统一领导全县的革命斗争。
  同年7月,谢子长在安定阳道峁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纵队总指挥部,子长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同时,着手组建了县赤卫队,队长由薛兰斌担任。同月,安定县委把石窑湾折柯达民团中哗变出来的部分团丁改编为第八支队,栾新春任支队长,贺吉祥任副支队长。于此同时陕北各地也组建了许多红军游击队,在陕北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指挥部成立后,7月17日,谢子长率领游击队攻入安定县城,救出被捕党员和群众。这次破城袭敌的战斗,在当时的陕北地区堪称为壮举,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添了革命信心。随后,安定人民同陕北各地人民一道投入到粉碎军阀井岳秀对陕北游击区的第一次“围剿”。
  1934年8月,在陕甘边的红二十六军的支援下,谢子长率领红军游击队于17日首战安定西区景武塌,歼敌八十六师一个连,接着连续奔袭于陕北各地,成功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这次胜利是陕北地方党组织发动人民展开游击战争的胜利,安定县为此奉献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志士,谢子长同志也不幸在攻打清涧河口镇时负了伤,于1935年2月21日逝世。
  在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基础上,根据中共陕北特委寺墕里会议精神,中共安定县委决定在安定西部地区建立红色政权。1934年8月底,陕北第一个红色政权——安定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委员会内设土地、劳动、粮食、财政、教育、军事等办事部门,下辖西区、北区等4个区苏维埃政府。安定革命委员会主席为白占玉,副主任魏怀礼。同时在安定地下县委的基础上发展为新的中共安定县委,书记先为刘光显,后为李子厚。县委内设团委、妇联等群众组织。团委书记为白治民,妇联主任杨荣芳。
  成立安定县革命委员会,实质上是为筹建赤源县苏维埃政府而建立的临时政权机关。1934年12月,中共陕北特委决定将安定县改为赤源县。随之,中共安定县委也改为中共赤源县委。当时书记为李景膺。在赤源县委领导下,在李家岔区龙咀河村召开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赤源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为薛兰斌(后历任主席为白占玉和杨林)。赤源县苏维埃政府内设土地、劳动、粮食、文化教育等工作部门;下辖白狼、清平、红市等11个区苏维埃政府。当时,赤源县政府实际上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最主要的红色政权,全县管辖区包括安定西部、靖边东部和横山东南部地区。
  1934年9月18日,中共陕北特委将安定游击队第一支队和第八支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第一团(简称独立一团),辖两个步兵连和骑兵连,共200余人,长短枪近百支。团长贺晋年,政委马佩勋,参谋长路文昌。同时又组建了新的第一支队,支队长姬占庭、政委刘明山。安定革命形势进入高潮,成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同年11月间,陕北特委由清涧东区迁至安定西区,领导陕北红军游击队开展了粉碎敌人第二次反“围剿”和组建统一的革命政权的斗争。1935年1月,中共陕北特委召开了陕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陕北省工农民主政府。同时将陕北红军独立一、二、三团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
  随着红色区域的扩大,1935年初,中共陕北特委决定,在新解放的安定东区,北区和米西地区建立了秀延县。1月份首先组建中共秀延县委,书记为李子厚。2月,在中共秀延县委领导下,在玉家湾区的柳树沟村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秀延县苏维埃政府。政府主席薛兰斌。团县委书记高维嵩,妇联主任为杨晓春。政府下设土地、劳动、粮食、财政、教育、保卫等工作部门。下辖玉家湾、涧峪岔、杨家园则等14个区苏维埃政府。
  至此,在安定(今子长)县境内,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在安定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英勇奋斗下,组建了3个红色政权,其中赤源和秀延两县覆盖了今天子长县除瓦窑堡及周围部分地方外的大部分地区和邻县的部分地域。解放了当地的人民群众,并组建人民的政权和人民的武装力量。它们的建立和发展也正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缩影。
  1935年2月,周家崄会议后,中共陕北特委撤销,安定的赤源和秀延县在新组建的中共西北工委直接领导下,为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发展西北革命根据地又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杨文耀 曹树恒执笔)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