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料汇编 > 陕北革命根据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调查资料——绥德的党团组织武装斗争和苏维埃政权—2

中共绥德县委党史研究室


  (二)绥德苏区的开辟
  绥德党的工作转入开展游击战争,武装开辟苏区的新轨道后,逐步开辟了南、北、东3块苏区。
  建立红五支队开辟南区。1933年4月,崔正冉受命从延川游击队返回后,在中心区委的领导下,经过一段紧张的筹备工作,获取了敌人散兵的3支枪。是年6月间,成立了王家沟游击队。建队初的3个月内,先后在安沟村和郭家坪村镇压了国民党的包粮衙役4人。绥德县委重新组建后,立即决定由县委军事委员崔正冉负责,以王家沟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五支队。1934年4月下旬,红五支队在王家沟村的王明园家正式建立,支队长崔正冉,政委马万里,副支队长王海山,经济员王明园。队员有崔成厚、王廷贤(王海山之弟)、王泰山、贺牛、郝二赖等五六人。五支队建立后,负责开辟南区。
  建立红十四支队开辟北区。1934年秋,绥德南区已成为红区,东区的马家川、中角一带也逐渐发展为“半红半白”区域,只有北区和西区由国民党八十六师分兵驻守,成为中断南北红色通道,割断佳、吴、绥、米4县苏区联系的严重障碍。所以,建立新的武装力量,开辟绥德北区,成了绥德县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陕北特委负责人马明方、郭洪涛、张达志等人,通过绥德北区党组织负责人李景波、刘九宫与吴家畔村的吴创业联系,以吴家畔为中心发展武装斗争,开辞苏区。绥德南区武装斗争的发起者崔正冉也专赴北区,住在吴创业家筹划集资买枪等事宜。李景波带领刘九宫、刘玉柱、魏增祥多次以贩卖故衣为名,前往山西太谷县布置筹买武器的任务。他们还搞贩驴、羊的买卖,以此筹集资金。经过多方的准备,于1934年8月底,制备了队旗、红袖章和队号,在土地岔村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四支队。支队长吴创业,政委刘九宫,经济员侯晋哲。队员有刘汉亭、侯晋有、吴成业、雷正明等10余人。十四支队建立后,活动于绥德北区的绥、吴交界处,绥德北区的地主豪绅纷纷逃窜于敌军驻扎的“寨子”和乡镇之中,北部很快成了苏区。
  建立红十二支队开辟东区。绥德东区从1933年开始,就在绥、吴交界处的不少村庄,秘密建立了党、团组织和贫农会、妇女会、赤卫队等群众组织。霍维德、马南凤等曾在党家沟、雷家沟、婆婆寺3处搞起了3个小游击队,都因不懂游击战争而失败,但却为寻求开展武装斗争的正确轨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1934年9月,区委负责人霍维德等人,将梁家甲赤卫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十二支队,支队长梁凤鸣,政委马龙飞,经济员高克恭。红十二支队成立后,主要活动于绥德、吴堡交界的梁家甲、深沟、前后坪、孙家坬、郭家坪一带。到1935年春,绥德东区包括今田家岔、义合、中角、马家川四乡的一些村庄,均被开辟,相继建立了村、乡、区的苏维埃政权(时为绥德五区)。

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