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遗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古丝道上的城市

作者:穆舜英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这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幽州胡马客歌》诗中写下的句子。以楼兰为题材来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是我国古代边塞诗词中常用的主题。
  古楼兰国,位于今新疆境内烟波苍茫的罗布泊畔。《史记·大宛列传》云:“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汉朝时所称的盐泽即是今天的罗布泊。
  新疆,古称西域。在这块分布着广袤无垠的沙漠和高山谷地的土地上,古代就曾有许多游牧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活动在沙漠边缘的绿洲和山谷草原上;后来他们定居了下来,建立了国家政权,《汉书》上就曾记载,天山以南有三十六国,“楼兰”就是我国汉朝时西域地区这些国家中的一个。
  楼兰国的远古历史,我们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根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时,也就是相当于我国秦朝初年,楼兰已建立了国家,她是一个以经营粗放的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社会,并受月氏王的统治。当时的月氏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强盛的部落国家,她的活动中心大约就在今天甘肃省的西部,但是她的统治势力却曾达到了我国北方草原和广大西域地区。当时的匈奴也曾属于她的统治范围,匈奴历史上著名的冒顿单于,就曾经作为人质被扣留在月氏王廷。后来冒顿逃出了月氏王廷,回到匈奴。公元前209年,他杀死了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大单于,自此之后,匈奴在冒顿单于领导下,强盛起来了。大约在公元前177年至前176年间,冒顿单于派他王廷中的右贤王率领骑兵攻打月氏。这一仗不仅把月氏军队打败了,并俘虏了月氏王,冒顿单于还把月氏王杀了,用他的头盖骨做了饮酒的器具。月氏王廷的余众向西越过天山,向伊犁河流域逃走。原月氏地区为匈奴所占,匈奴的势力达到了古代四域地区。楼兰国在摆脱了月氏统治后,就又为匈奴所统治,楼兰王向匈奴王廷称臣,定期向匈奴交纳赋税。《汉书·匈奴传》曾收录了当时匈奴冒顿单于为此事给汉文帝的信件,信中称:“罚右贤王,使至西方求月氏击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马力强,以灭夷月氏,尽斩杀降下定之。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已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北州以定。”
  公元前二世纪匈奴称霸北中国后,匈奴的骑兵就经常侵入汉朝的农业村落,形成对汉朝边界的严重威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为了消除边界的困扰,他召集朝臣们商讨谋取打击匈奴的办法,当他得知在汉朝西边原来的月氏王是为匈奴单于所杀,就决定派使臣去月氏,以求与月氏联盟共同打击匈奴,为此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及共随从一行向西出发,进入匈奴辖区后,就为匈奴骑兵捉住。张骞被匈奴王廷扣留,在匈奴住了13年,后来,他逃出了匈奴辖地,到了古代大宛(今苏联费尔干纳地区),康居(今苏联阿拉木图一带),最后到达了大月氏王廷(大月氏王廷在今阿富汗境内)。张骞抵达大月氏后,即向大月氏王廷提出汉武帝的建议。但因当时大月氏老王已死,大月氏部居于古代大夏之地,这里土地肥沃,人民已经安居了下来,现在的大月氏王已不愿意再回故地,张骞未能得到大月氏王廷的允诺,他准备返回汉朝了。这次他在选择返回长安路线时,为了避开匈奴骑兵的抓捕,便选择了沿今天的昆仑山麓和阿尔金山麓的古代羌族人活动的地区返回,但是,途中又为匈奴拘留,不久,又逃出,终于在公元前126年回到了长安。张骞这一次出使虽然没有完成原定的任务,但他回来后却向汉武帝报告了他在沿途经过古代西域地区的所见所闻,并提出了一条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经甘肃省河西走廊直接到达古代西域各国的交通路线。这条路线的具体走向是:从古都长安出发,经甘肃河西走廊的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至敦煌,再沿疏勒河向西,进入了古代西域的罗布泊地区的楼兰。然后从这里再分成南北两道,南道从古代楼兰出发,沿且末河(或称车尔臣河),到达古若羌国(今新疆若羌境内)和古且末国(今新疆且末境内),然后再向西,经古精绝国(今新疆民丰地区)到达昆仑山北麓的古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再由此翻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就可通往西方各国,如到葱岭以西的大夏(今阿富汗境内)、罽宾(今克什米尔地区)、安息(古波斯,今伊朗境内)、身毒(古代印度地区)和条支(今阿拉伯半岛)、黎轩(今地中海地区,古罗马帝国)等;北道,则从古楼兰出发,沿孔雀河上游可到达古焉耆国(今新疆焉耆、尉犁一带)和古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境内),从古龟兹国向西北越过天山,可到达伊犁河流域;也可从古龟兹国向西沿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河,到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端的古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境内),由此翻过冰达坂,可以通往中亚各古国,如往大宛、康居、奄蔡(今咸海一带)等。这条路线的优点是,这是一条沟通东西方往来最近的交通线路,而且由于罗布泊地区位于天山以南,横贯新疆全境的天山山脉就成为北面一道天然的屏障,罗布泊的东北面和南面为沙漠覆盖,北方强悍的匈奴骑兵很难到达这里,是匈奴势力控制的薄弱地区;不利的条件是,罗布泊地区人烟稀少,在相当长的一段路线上空无一人,并且由于罗布泊是盐湖,它的水不能直接饮用,罗布泊又是塔里木河、孔雀河和且末河的终点湖,湖水还要受到季节性洪水涨退和河道变动的限制。罗布泊地区,腹地干旱缺水,季节性的狂风剥蚀着盐碱的砂土地面,常常出现高低不平的地沟,高大的风蚀土台离地面有的竟达十多米高,这些都是长途跋涉者的严重威胁,在历史上为古代商人谈虎色变的险道——白龙堆,就在这里。但是如果以这些自然条件所形成的困难,来与凶悍强暴的匈奴骑兵作比较,那么,古代商旅行人似乎更愿意克服严酷的自然条件所给予的种种困难,而选择了这一条远离匈奴骑兵的交通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随后沿南北两道通向中亚、西亚和西方各国的这一条交通线,就是后来为人们所乐道和称颂的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楼兰正位于这一条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她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的城市。
  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楼兰国,其都城建立在罗布泊地区的这块绿洲上。当年的楼兰城,城内街巷纵横,商贾辐辏;城外有河水流过,小河两旁栽种的绿树成荫。在这里打来自长安、贵霜(即大月氏)、安息、大宛、康居等古国派出的使者、士兵、行商和僧侣,他们在经过长途跋涉,越过干旱缺水的戈壁盐碱地和沙漠后,终于来到了罗布泊畔的楼兰城。各国使者率领的随从、士兵在此停留了下来,客商的驼队也纷纷在此歇息,他们在楼兰城得到了喘息的处所,取得了水和粮食的补充;当他们再次装满了粮食口袋和带足了饮用的清水后,又再次踏上了遥远的行程。人们在楼兰城内,使用着汉朝的五铢钱币和中亚各国的钱币,用来购买他们所喜爱的商品。这里有色泽美丽、柔软滑润的中国丝绸,有五彩斑斓的大宛琉璃,有奇香扑鼻的安息香料,楼兰的妇女用各色玉石串珠做成项链,戴上金银首饰来装扮自己。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给楼兰城带来了繁荣。
  史书记载,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从中国出使外国的使团,一次多的可有数百人组成,少的也有一百多人;一年中,多的竞达十多批,少的也有五六批。这些使团有的就到西域地区的各国,如果要到稍远的地区去,在路上往返的时间,短的数年,长的则有达八九年的。如依此计算,在汉朝时的楼兰城,一年中他们接待的外来使团商队,多的至少要达到2000多人,少的也有五六百人。繁忙的交通往来,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也给楼兰带来了压力。楼兰国作为古丝道上的一座城市,它几乎承担了这一条交通线上的一切后勤供应,《汉书·西域传》中就曾这样记述过:“搂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楼兰国人不仅要为东西来往的各国使团商队解决粮食和清水的供应,而且还要为他们提供牛、马、骆驼和派出向导,甚至还要派出士兵和百姓,为使者们负水担粮,服劳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楼兰国在早期开辟的丝绸之路这条交通线上是居于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保证了这条交通线的畅通。
  由于古代楼兰是处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在汉匈争夺古代西域统治的斗争中就成为双方的第一个目标,古代楼兰早期历史的发展充满了这种尖锐矛盾和冲突。
  

神秘的古城楼兰/穆舜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