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遗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吐峪沟千佛洞

作者:王嵘




  吐峪沟石窟寺,不仅是吐鲁番地区较早的佛教寺窟,也是整个西域建窟和保留壁画较早的洞窟之一。这里的建窟、造像活动,最早出现在晋和十六国时期。沟东一座残窟中保留着一幅佛本生故事画和一些汉文榜题。据专家分析,这些榜题的书法风格,与新疆出土的晋简以及敦煌莫高窟晋、十六国卷子中的书体“如出一辙”。因此,吐峪沟石窟寺特别引人注目。
  高昌的佛教文献记载告诉我们,早于车师前部时代,佛教就已成为国教。如果从日本大谷探险队在吐峪沟发现的《诸法要集经》来推断,这本书写于晋元康六年(公元296年)的经卷,就是西域发现的最早有纪年的佛经写本了。无疑,吐峪沟残窟佛本生故事画及汉文榜题,特别是那本经卷写本,为佛教传入高昌的古老史实提供了可靠的证明。
  后来,沮渠氏自河西西迁,在吐鲁番称王时期,吐峪沟石窟寺又翻开了新的一页,高昌沮渠安周王朝大兴佛教,开山凿寺,并抄写“佛说菩萨经”,署名“大凉王大沮渠安周所供养”。这就说明,吐峪沟佛寺洞窟在南北朝时期,确实是高昌王国的重要佛教寺院。
  到了唐代,吐峪沟石窟寺又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有一本保存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文献《西州图经》残本,记载了吐峪沟“丁谷寺”及一所禅院的情况:
  丁谷寺依山而建,上背危峰,下临流潺,四周绿阴环抱,佛寺禅院香烟缭绕,蔽天遮月。雁塔凌空高耸,横跨沟谷的桥梁如彩虹卧于霄汉。人们往返沟谷东西佛寺如履平地,实在是“仙居之胜地”、“栖灵之秘境”。

西域古寺探秘/王嵘著.-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7 ;吐鲁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