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雄风—西安的壁画艺术 集安地区的岩彩壁画
作者:李洁
我国境内的高句丽壁画墓,迄今发表的绝大部分坐落于集安市区附近。集安的高句丽古墓群现遗存75处,迄今共发现25座,除4座为积石墓外,其余皆为封土墓。
在中国东北边陲,在滚滚的鸭绿江畔的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10000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保存着世界上最多的高句丽文物古迹,包括山城、陵墓、碑石、上万座古墓和众多的出土文物,构成令世界瞩目的洞沟文化。其中包括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1]。
集安古墓壁画完成时间与敦煌[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早期壁画创作时间基本相同,或更早一些。只是敦煌莫高窟历经北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代,历时千载,相继凿建,现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而集安古墓壁画,由于战乱和封禁,长达1500多年一直埋没在乱石荒草之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考古工作者才对集安壁画认真清理和保护。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并对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进行维修,高句丽丰富的文化艺术轮廓逐渐清晰。古墓群中以将军坟、太王陵为代表的14座大型高句丽王陵及大量的王室贵族墓壁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高句丽的历史发展进程。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高句丽王城[2]、王陵及贵族墓葬群文化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高句丽王城外群山环抱的洞沟平原上,现存近7000座高句丽时代墓葬。
其中,集安城东北4千米龙山脚下悬崖上的将军墓,据考为高句丽第20代王长寿王陵,造型颇似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有“东方金字塔”之称。该墓基长31米,高12米,墓体呈方锥形,共有7级阶梯,墓体建筑雄伟,造型明快庄严,是高句丽建筑技艺、墓室岩彩艺术成就所达高度的一个缩影。将军坟的墓道朝向不远处的太王陵东侧矗立着被称为“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纪念第19代王永乐太王而建。碑石由一块方柱形巨石修琢而成,高6米多,四面环刻文字共1775个,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汉字镌刻的碑文记述了好太王一生的功绩和有关高句丽起源及建立政权的传说,是高句丽保存至今最长的一篇实物文字资料。
集安的壁画墓中,除一座为积石墓外,均为封土墓。王室、贵族的封土墓构制宽敞,坟垄高大,其中有不少精美的壁画。主要反映的是高句丽上流社会生活的家居、出行、狩猎、娱乐等现实内容。绘于白垩土石壁上,如角抵墓由前室、甬道、后室组成。墓室方形,顶部为抹角迭涩构成穹隆式藻井,上绘日月星宿、仙人飞龙等艺术形象(图137)。墓室四壁绘主人踞榻上,妻妾侍宴,二壮士于大树下奋力角抵,白发老翁依杖观看,车马待驾。壁画运笔朴拙奔放,单线平涂,设色单纯。
高句丽壁画《三足乌》,是高句丽人崇拜起源于中原的神鸟三足乌。将其当做最高权力的象征。三足乌又名三足金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金乌、阳乌,或称三足。相传古代人认为太阳上住着会飞的黑色的神鸟——乌鸦,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又因与太阳有关,为金色,故为三足金乌。从三足乌的出处考证可知:战国与秦代的铜镜上有三鸟环日图,汉代瓦当上有绕日飞行的三鸟纹,而且在汉代画像石《羿射九日》图中刻画的栖息于扶桑神树上的也是三足金乌,可见这些形象在古人心目中皆是对三足乌最为生动的表现。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时期的“T形帛画”就有其形象。画面上段绘日(绘有金乌)、月(绘有蟾蜍)、升龙和蛇身神人等图形,象征着天上境界;中段绘蛟龙穿璧图案,以及墓主出行、宴飨等人间场面。
高句丽岩彩壁画在5世纪上半叶~6世纪上半叶,壁画在描绘贵族生活的同时,出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如三室墓呈曲尺形,以甬道相连,墓室方形,抹角迭涩藻井。一室四壁绘宴饮、狩猎、攻城、出行。二室四壁绘力士、武士,藻井绘日月星辰、仙人奇兽、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三室四壁绘托梁力士(图138),藻井绘飞禽、走兽、莲花等。内容丰富,线条豪放。在长川1号墓中,除墓主人生活画外,还绘有礼佛、菩萨以及反映佛教内容的莲花、佛像、飞天等。
高句丽壁画在6世纪中叶~7世纪初,岩彩画直接绘于石壁上,流行四神、仙人乘鹤骑龙、神怪图等。在绘画技法上,6世纪中期以前,墓壁上先涂抹一层白垩土,然后用矿物色作画。如五盔坟5号墓为方形单室,抹角迭涩藻井。四壁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衬以莲花火焰网状图案。四隅绘人身怪兽。藻井绘伏羲、女娲、牛首人、伎乐天、仙人、龙虎缠斗、乘龙仙人、驾鹤、造车的奚仲、神力士和日月星辰等。画面点缀鎏饰,龙虎鸟兽的眼珠均以绿松石镶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墨线的运用,线条流畅,造型准确,优美传神(图139)。
6世纪中期以后,墓室壁画主要是在磨光的石壁上直接作画。壁画色彩浓重绚丽,线条遒劲而又富有变化,夸张的形象,神秘的气氛,体现出高句丽画师的技艺更加纯熟,笔法更加洗练和生动。此外,须弥座上的佛祖、菩萨群像、护法狮子、童子、莲花等宗教内容也出现在壁画中。壁画装饰图案主要有莲花图案,环纹图案等等。装饰富丽堂皇,布局严谨,代表了高句丽壁画艺术的水平,从壁画内容和形式,都能看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壁画的题材内容、风格、表现技法和绘画材料等方面,高句丽壁画与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墓室壁画、敦煌莫高窟北朝壁画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衣仙人图等均体现了中原文化对高句丽文化的影响。同时高句丽的射猎、战争壁画也体现其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战特点。壁画中发现的八卦图最近被确认为中国最早的八卦实图。这些图画在构图等方面与中原魏晋以来的古墓壁画并无重大区别,深受中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反映了高句丽在文化上同属于中华文明体系的史实。除壁画数量上不如敦煌之外,在绘画内容、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绘画技巧和绘画材料上,都不在敦煌之下。在高句丽贵族墓中,除陪葬品和五彩缤纷的壁画之外,同时在壁画上还镶嵌珍贵的夜明珠、宝石等等,这在中华壁画史上也是罕见的。“西北有敦煌,东北有集安”,两地的壁画艺术,代表着3~7世纪间东亚壁画艺术的成就。
绘画中任何色彩效果的形成都必有色彩规律可遵循,因为绘画色彩美感规律是来自于作品的色彩效果。集安高句丽壁画,不仅内容丰富,技巧高超,色彩浓重绚丽,装饰性强,线条遒劲而又富有变化,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中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充分显示出它的艺术价值。色彩运用以土黄、赭石、朱砂、石绿为主,在人物的衣襟袖口等处施以绿色宽边装饰。壁画的色彩结构之所以给人以美感,是因为其结构符合于形式美感法则,由于内容和石墓建筑形式的要求,决定了壁画形式的装饰性特点,它采用了图案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为了取得形式的统一而采用装饰性的构图布局和装饰性的用色方法。从中国魏晋时期在石色分类上已经基本奠定了后来中国画常用石色(矿物色)的基本格局。高句丽壁画作为中国墓室壁画中艺术性相对较强一支,其壁画也以石色为主,朱砂、土红、石黄、粉黄、白粉以及石绿是此时期主要颜色。在是矿物色和色彩的运用方面,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经验。
综上所述,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当时中原文化的浸润之下,其民族文化中无不渗透着中原文化的因子,墓葬结构和壁画表现形式都融入了汉民族的文化元素,所以它是汉民族文化的延续和继承,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
[1]在集安市周围的平原上,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洞沟古墓群”。
[2]高句丽王城遗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是奴隶制国家高句丽王朝的遗迹,包括国内城、丸都山城、王陵(14座)及贵族墓葬(26座)。
丝绸之路的岩彩艺术/李洁著.-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