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石刻与岩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南俄草原石人研究综述——南俄草原11~13世纪石人

作者:王博,祁小山





  在南俄草原分布着一种双手抱器物石人,男、女性石人都有发现。石人一般分坐式和立式,典型的女性石人具有华丽的装饰,包括头饰和服饰等。斯塔夫罗波尔别什巴吉村墓地经过发掘,发现石人是立于墓的中部,石人基部两侧各埋葬一人,人体有些弯曲①。另外,在青铜时代墓地的上部建筑遗迹中也发现了男、女性石人残像,显然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
  斯塔诺利乌希科夫村女性石人 发现于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地区。通高2.65米,头着高顶帽,脸呈圆形,眼睛、鼻子和嘴都很清楚。颈部饰以项饰,手腕雕刻了手镯。双乳下垂,束腰,着裙,还雕刻出了双腿(见图6.4.1)。
  库班河男性石人 通高为2.1米。头着尖顶小帽,脸型方圆,眼睛和鼻子都很清楚,蓄八字胡。石人穿长衣,服饰上刻以纹饰,也雕出了双腿(见图6.4.2)②。
  有一尊不知详址的石人,帽子饰以凸棱的带状纹饰,眼睛和鼻子也雕刻得很清楚,蓄八字胡。胸肩部也以窄带条纹装饰,两臂屈,双手抱长方形器物。石人还雕刻出了双腿,大腿部雕刻得很粗,类似鸡腿形,并饰以带状纹饰(见图6.4.3)。
  另外,有的男性石人佩饰兵器,女性穿裙,裙一般比较短,饰以花边。石人面部特征具有典型蒙古人种特点,脸面相对要宽,颧骨明显。
  目前,这类石人有相当一部分藏于苏联各博物馆,如扎波诺日斯、德聂伯彼得罗夫斯克、赫尔逊、莫斯科、克拉斯诺达尔等博物馆都馆藏了这类石人。石人虽有些共同的特点,但是,也能看出其演化过程,可以分为三期:
  早期石人一般雕刻得相对比较简单,有的也雕刻出了帽饰、头、面等,但是,大多没有雕刻出双腿。女性石人,胸部双乳开始出现。双手抱有长方形器,少部分也没有雕刻器物。时间是11世纪。
  中期石人服饰慢慢向复杂化发展,直到完善。雕刻双腿及腿饰等。女性帽子是高锥状方体形、梯形顶等,颈饰也很复杂。男性一般是小尖顶帽,颈肩和腿上的带饰是中期偏晚时开始出现的。时间为11世纪末~12世纪末。
  晚期石人趋于退化,腿、两手臂随之消失,女性双乳垂得相当长。男性帽饰呈小圆帽。时间为13世纪。
  这样的演化关系,得到了顿河下游和伏尔加河下游的墓葬资料证实。断代是根据地层、遗物来推测的。
  南俄草原墓地石人出现较早,最早在青铜时代,后经早期铁器时代。此后曾长期沉寂,直到11世纪再度兴起。这一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图6.4.1 公元12~13世纪。高2.1米。墓地石人。1908~1912年发现于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库班河右岸。石人是圆雕形式,小的圆帽,方圆形的脸面,眼睛有些突出,鼻梁较直,翼部稍宽且明显,髭呈八字,撅状嘴。面颧明显,具有蒙古人种特征,另外显双耳。两臂屈,双手做抱方形器状,动作程式化。肩胸部雕刻有披挂的带饰,下身着饰纹的裤,人腿呈鸡腿形,这是比较典型的辽元风格。石人是男性,一般称做钦察石人,或是波罗伏齐石人。存于克拉斯诺达尔博物馆。见于《南俄骑马民族遗宝展》图录,1991年朝日新闻发,图218。
  图6.4.2 公元12~13世纪。高2.65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克拉斯诺达尔地区斯塔诺利乌希科夫村。石人也是圆雕,坐式。头戴宽沿高顶的帽,脸面有些圆胖,辫发,眼、鼻、嘴都比较小,细眉,小口,两耳雕刻得明显。颈项饰呈环状,有三角纹,或呈绳纹式环。双乳垂下,两臂屈于下腹,双手做抱方器状。手腕饰以镯,下服饰垂帐式的纹饰。两腿也呈鸡腿。石人是女性,一般称做钦察石人,或是波罗伏齐人石人。存于克拉斯诺达尔博物馆。见于《南俄骑马民族遗宝展》图录,1991年朝日新闻发行,图219。
  图6.4.3 公元11~13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南俄草原一带。石人是圆雕呈坐式,头上帽子饰以带纹。脸面椭圆,弯眉,窄鼻,颧面浮起,翘状髭。肩、胸雕刻披挂带饰,两臂屈于腹,双手做抱长方器状。两腿呈鸡腿式,也饰带饰。石人雕刻的动作程式化。具有辽元风格。石人是男性,一般称做钦察石人,或波罗伏齐石人。见于《南俄骑马民族遗宝展》图录,1991年朝日新闻发行。
  ①С·А·Плетнева,Степи Евразии в эпоху средневековья,1981(普列特涅娃:《中世纪时代的亚欧草原》,1981)。
  ②《南ロツア骑马民族の遗宝展》,1991年图录,朝日新闻社发行。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王博,祁小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