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阿勒泰地区石人
作者:王博,祁小山
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来对散布在新疆境内的石人进行了调查,并重点地作了些发掘。据较系统的统计,现知的石人有279尊,其中墓地石人269尊,随葬石人10尊。很明显,新疆石人实际数字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多的石人等待我们去调查、发掘和发现。另外,也有一些石人或已损坏、或遗失,难以寻觅。现存的石人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准噶尔西部山地的10个地、州、市境内①②③④⑤。
第一节 阿勒泰地区石人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的最北部,东北与蒙古交界,北与俄罗斯接壤,西邻哈萨克斯坦。阿勒泰地区辖六县一市,分别是青河、富蕴、福海、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县和阿勒泰市。各县、市境内都发现了石人,全地区现知共计125尊石人,其中墓地石人120尊,随葬石人5尊。阿勒泰石人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地,此外,萨吾尔山地也有发现⑥⑦⑧⑨⑩(11)。
一、青河县境内石人
青河县是阿勒泰地区最东的一个县,目前调查到的石人有17尊,皆为墓地石人。分述如下:
萨木特墓地石人 发现于阿尕什敖包乡唐巴勒玉孜尔村东北5公里处,位于查干河北的山前坡地上。石人立于石棺墓的东面,相距5米。其北侧立一圆柱状的黑色闪长岩砾石,砾石不见任何加工痕迹,呈棒槌状。石人和柱状砾石并列,显然是建墓者有意所为。
石棺墓建于一不高的土台上,土台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长10米,宽8米,高0.8米。土台中部是用多块石板顺土台方向建造的石棺,石棺长4米,宽1.45米,石板露出地面高0.3米。石棺选材为花岗岩片麻岩质石板,剥蚀严重,一些碎块散落在石棺内外。
石人是用黑色闪长岩砾石雕成的,砾石近圆形,露出地面高0.6米,直径也是0.6米。砾石整体好像没有做任何成形的雕刻,仅在石体东面的偏上部位雕刻了人的圆形面部轮廓,直径0.3米。面部呈凸棱状浮起,上面浮雕眼、眉、鼻和嘴。双弧眉与鼻相连,鼻翼部相当得宽,眼睛呈圆形,颧骨隆起明显,嘴微咧且突起。石人身体部分未作雕刻,脸面雕刻显得古朴粗犷(见图7.1.1)。
查干郭楞墓地石人-1 墓地在查干郭楞乡政府驻地科克玉依北700米处,位于查干河西的一山梁上。山梁顶部较平,地表面为砂砾石。墓地分布着一些石堆墓和石棺墓,其中有两座石棺墓前立有石人。这两座石棺同建于一圆形土石台上,土石台直径9米,石棺呈东北—西南向排列,石人在墓的东面。这尊是偏西南 1号石棺前的石人。
石棺东西长4.6米,宽1.4米,为长方形。石板露出地面高0.6米。石人立于石棺东6米处,石人面东斜立着。刻石是一块不很规则的长砾石,高0.7米。砾石顶部雕刻成圆形,偏上部仅雕刻出了人的脸部,以浮雕刻出圆形的面部轮廓,以及眉、眼、鼻和嘴。宽的弧眉与鼻相连,鼻翼也较宽,眼睛表现得外鼓且呈半圆状,颧骨很明显。嘴表现得比较宽,且呈撅状,微张(见图7.1.2)。
查干郭楞墓地石人-2 这是偏东北的2号石棺墓前的石人。石棺也呈长方形,东西长4.4米,宽1.4米,石板露出地面高0.6米。石人躺倒在石棺东7米处,显然是后人所为,石人原来放置的坑址尚存。石人仅雕刻了人的近圆形脸型及眼、嘴等。由于刻石剥蚀严重,雕刻受到破坏,但仍可以看出嘴比较宽。另外,刻石为长方形石板,上宽下窄,顶部直平(见图7.1.3)。
扎马特墓地石人 墓地在查干郭楞乡政府所在地南偏西5.5公里处,位于查干河南的山前坡地上,这里是牧民的冬窝子。墓葬为石堆墓,直径8米,石堆墓的东北25米处立了一尊石人,面向东北。
这尊石人仅以浅浮雕刻出了面孔及五官。面部轮廓为剪底显示,呈扁椭圆形,鼻子与上外轮廓相连,构成弯眉直鼻状,鼻翼稍宽。双眼呈圆形,嘴较宽稍张呈笑态。石人刻石为长方形石板,宽0.41米,露出地面高0.8米。从现场情况看,石人被人移至于此,原址可能靠近石堆墓(见图7.1.4)。
巴斯克阿克喀仁墓地石人 1990年阿勒泰地区文管所的王林山、郑颉同志发现了这尊石人,现藏地区博物馆。墓地在阿热勒托别乡巴斯克阿克喀仁村,地处青格里河西的山前坡地,分布有6~7座石堆墓。
石人通高0.75米,仅雕刻出了人的圆形脸型。刻石为闪长岩质,顶部雕刻成弧形,在地面琢刻了一个平面,石人的脸孔就雕刻在平面的偏上部位,以浮雕方法刻出面部轮廓,眼睛圆形,鼻子方直,嘴阴刻,呈一字形。颧骨不明显(见图7.1.5)。
阿斯克阿克喀仁墓地石人 墓地在阿热勒托别乡阿斯克阿克喀仁村东北3公里处,位于青格里河西的山前坡地上,与巴斯克阿克喀仁墓地石人同处于一个河湾地。墓葬由南北排列的7座石棺墓组成,石人立于由南向北计第三座石棺墓的东面,脸朝东。石棺为方形,边长5.7米,石板露出地面0.3米。
刻石为长方形石板,露出地面高1米,最大宽0.5米,厚0.2米。石面剥蚀严重,隐约能看出人的面孔、眉、眼和鼻子,嘴不明显。雕刻为浮雕和线刻两种技法混合使用,斜弧眉,鼻较直,眼睛椭圆,脸型亦椭圆。刻石顶部经人为加工成弧形(见图7.1.6)。
喀让托海墓地石人 墓地在阿热勒乡喀让托海村附近,地处大青格里河中游西岸宽阔的谷地,这里水草旺盛,为牧业的冬窝子。墓葬由西北—东南排列的3座石堆墓组成,直径为3.5~4.5米之间,中间墓的东侧立有鹿石。石人被移动,具体位置已不清楚。
刻石为长方形石板,花岗岩质石。石板顶部经人为敲琢略显圆形,高1.17米,宽约0.4米。仅雕刻出面孔和衣领,脸呈长椭圆形,以浮雕表现五官。弧形眉,写生式的眼;鼻子窄,翼部表现得很细致;嘴稍宽,略显撅状。下巴颏凸出,且圆。阴刻出颈部、衣领。衣领为双翻领,雕刻粗糙,可能不是同时雕刻的。另外,还雕刻出了耳朵。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见图7.1.7)。
莫依克墓地石人 墓地在阿热勒托别乡夏季牧场莫依克一带,地处大青格里河中游沟谷地。沟不太宽,山势较高,树茂草盛。这里发现30余座墓葬,有石堆墓、环石圈石堆墓等。石人立于一直径5.5米左右的石堆墓东北,面向也是东北。石堆墓的封石大部分已被搬走。
石人露出地面高0.7米,肩部宽0.36米。刻石为花岗岩石板,雕刻出了头和颈肩,脸型呈方圆形,浮雕出了眉、眼、鼻、嘴等。因石人剥蚀严重,面部和胸部长出了苔藓类植物,所以,有些细部看不清楚。脸孔宽平,颧骨明显。弧眉,菱形眼,鼻窄而长,隐约能看出髭,下巴颏圆(见图7.1.8)。
乌鲁肯达巴特石人 墓地在青河县城南4公里处,位于小青格里河附近。乌鲁肯达巴特为一山沟,地势较平坦,局部已开垦为耕地。这一带分布着数组墓葬,石人所在的一组墓葬为南北排列的四座石棺,其中偏北的三座石棺较小,偏南的一座较大。石人立于大石棺墓东面,面向东。石棺近方形,东西长5米,南北宽4.3米,石板露出地面0.4米。
石人露出地面高1.36米,肩宽0.48米。刻石为长条形砾石,花岗岩质,截面呈三角形。石人以阴刻为主,雕刻出了头、颈和肩,并在面部表现出了五官及手臂等。脸型呈长椭圆形,略表现出发饰及右耳和环垂饰。右眼不清,左眼外角上斜,眼睛椭圆。眉向上斜弯,鼻梁呈脊状,窄而长。髭曲翘,一字形口,圆下巴颏。肩圆,稍显窄。两臂屈于腹,双手托方形杯(见图7.1.9)。
达巴特丹布鲁斯石人 2004年7月在调查青河县乌鲁肯达巴特石人时见到了这尊石人,它处于乌鲁肯达巴特石人附近的达巴特丹布鲁斯山沟里。石人剥蚀较严重,头顶有些缺失,但基本的造型还是比较清楚。高浮雕。脸面呈宽长方形,显得有些发胖,尖下巴、弧眉、杏眼。长鼻,鼻翼较窄。弧形髭,合字形口。雕刻出了颈肩,对领衣。右臂上屈,手执高脚杯;左臂屈向腰际,手握刀柄(见图7.1.10)。
昆盖特墓地石人-1 墓地在萨尔托海乡昆盖特沟中,沟内水草丰盛,松林苍翠,是良好的夏季草场。这里有两组墓葬,第一组为南北排列的两座石棺,其外框构成一个整体,中部用石板相隔形成两个石棺。南北通长3.4米,东西宽2.9米。两座石棺皆在东面立石人,面向东。
1号石人处于偏南位置,保存完整。露出地面高0.85米,肩宽0.44米。石人剥蚀严重,雕刻出了头、颈和肩。脸型呈长椭圆形,圆头圆下巴颏。眉稍弧与鼻相连,鼻直而窄,眼睛是凸状。髭曲翘,小嘴。石人的上身部分模糊,隐约能看出上臂痕迹和胸前的杯(见图7.1.11)。
昆盖特墓地石人-2 位置偏北,腰部以上部分缺失。露出地面0.2米。残留有刀和袋囊的雕刻。刀横置,圆首直格,鞘上雕刻了扣饰。
昆盖特墓地石人-3 立于昆盖特第二组石棺墓前。石棺南北排列,为三座,石人立于中间石棺的东面,石棺方形,边长3.2米。石人头已缺失,右臂屈于胸,手执高脚杯,左手一侧模糊不清。束腰。
肯模依纳克扬水站墓地石人 墓地在阿热勒乡肯模依纳克扬水站西北1.5公里处,地处大青格里河西南低山谷地。墓葬为东南—西北排列的4座石棺,大小相近,东西长4米,南北宽3米。石人已被移动,原立于哪座石棺前,已不清楚。刻石截面呈梯形,高0.75米,宽0.28米。头缺失,仅残留颈和领的雕刻痕迹。其他地方没有任何雕刻。
乔夏墓地石人 墓地在阿热勒乡乔夏村附近,地处小青格里河上游的山间谷地。墓葬周围已开垦为耕地,仅存一座石棺墓。石棺为东西向的长方形。
石人被移动,破坏严重,头缺失,上身部分也残缺。露出地面高0.8米,最大宽0.5米。残留左手臂、腰带、刀和袋囊的雕刻。左臂屈,手做握腰带状。腰带饰以带扣和扣饰,右侧垂以圆形袋囊,腹部横置一刀。刀直柄,饰以齿纹,不规则形格。刀鞘呈弯状,饰以扣饰(见图7.1.12)。
结勒得巴依萨依墓地石人 墓地在阿热勒托别乡喀拉沃楞村的结勒得巴依萨依沟中。地处山前地带,地表为沙砾,牧草低矮稀疏。墓葬为石棺墓,南北排列,共三座。石棺方形,边长4.4米、3.5米不等。
石人倒卧在石棺的东面,腰以上部分缺失。残高1.16米,最大宽0.4米。可以看到雕刻有腰带、袋囊和兵器、手。腰带饰以带扣,呈半圆环状。兵器横置于腹部,直柄,鞘上饰以半圆扣饰。鞘延至体侧。腰带右侧垂以袋囊,袋囊为圆形,饰以垂饰,赵养峰和张志尧先生曾调查过这一墓地。
青河石人 原阿勒泰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王林山先生提供的照片,石人发现于青河县境内。石材为一近长方形的黑色砾石,没有经过任何的修理。在砾石的平面阴刻了人的圆形脸面,圆形的眼睛,翼较宽的鼻子,椭圆形的嘴。嘴下面有一些放射状的短线条。另外,在砾石面上可以看到动物纹的岩刻画(见图7.1.13)。
二、富蕴县境内石人
富蕴县东邻青河县,处于阿勒泰地区东部。目前调查到了12尊石人,其中墓地石人10尊,随葬石人2尊。
苏普特墓地石人 墓地在库尔特乡苏普特村附近,地处山前冲积扇上,地表是沙土层。墓葬为石棺墓,已被破坏。石人处于石棺的东北,面朝西。
刻石为一巨大的砾石,高0.95米,宽0.9米,厚0.65米,呈不规则的五边形。仅在砾石的偏上部分以剪底方法雕刻出人的面部轮廓,面呈长椭圆形,高0.29米,宽0.25米。眉、眼、鼻、嘴浮起。眉弯曲,与鼻相连。鼻翼较宽,而且显得很大。眼睛圆形。嘴宽,微启。脸部下方,相当于胸部的位置有三个凹点纹,应是胸饰(见图7.1.14)。
奶牛场石人 墓地在库额尔齐斯镇奶牛场附近,地处额尔齐斯河南岸的一个小山梁上,地表是沙砾。墓葬皆为石棺墓,南北排列。石人已被移动,原竖立在墓地的位置不清。
刻石为自然长条形砾石,砾石上宽下尖,截面呈椭圆,通高1米,宽0.43米,厚0.38米。在砾石的宽面上部浅浮雕出人的面部轮廓及五官。面型呈扁桃形,上缘中部下凹,下巴颏部位呈圆形。鼻子直方,与上缘相连,翼稍宽。眼睛浮起,呈小圆环状。口较宽,微启(见图7.1.15)。
奶牛场小石人-2 2002年6月富蕴文物管理所的同志在奶牛场附近发现的小石人。由一长圆锥形的砾石雕刻,砾石似经过修理,比较光滑。仅在砾石宽的一面浮雕了人的脸面部,可以看出来面型呈弧边的三角形,圆睛、弧眉、直鼻,鼻翼略宽。嘴呈浮起的一字形(见图7.1.16)。
水泥厂附近石人 据别得拜介绍,1987年由县水泥厂附近运回县文化馆。经现场观察,原址确实有一土坑,应是挖取石人所遗。但是,附近不见其他任何古代遗迹。据张志尧介绍,石人发现于吐尔洪,而陈长庚记忆中是发现于夏牧场,具体地点未能确定。
石人头已缺失,残高1米,肩宽0.43米,厚0.16米。刻石为花岗岩质长方形石板,经通体雕刻。石人颈比较长,着圆尖双翻领长衣,窄袖。右臂屈于胸,手托杯;左臂屈至腰际,手握剑。束腰,然而腰带刻痕不明显。右侧垂以圆形袋囊。剑为直柄,直格,鞘上刻了两个半圆形扣饰,鞘身微微有些弯。石人小腹部雕刻了曲颈短刀,刀直柄,直格,鞘方头直体,也有两个半圆形扣饰(见图7.1.17)。
乌恰沟口石人 发现于县城附近的乌恰沟口,处于山前地带。石人高1.1米,宽0.38米,截面为梯形,厚0.12、0.20米。石人由鹿石改刻而成,其背面残留了鹿纹图案,并且可以看出,雕刻石人时破坏了鹿纹图案。刻石为花岗岩质,剥蚀比较严重。脸型呈长椭圆形,弧眉,窄而长的鼻子,颧骨比较明显,脸面显得有些宽。两臂屈于腹部,双手做抱器皿状。束腰。另外,胳膊雕刻得比较细,嘴和髭不明显,衣服为交领(见图7.1.18)。
二牧场石人 发现于富蕴县二牧场的夏草场,刻石为一较大的砾石,局部破损,或剥蚀。仅在刻石的上部浮雕出人的面部轮廓及五官,脸呈圆形,眼睛小而圆,弯眉,鼻子较窄,嘴不明显。二牧场民工曾拍有石人照片(见图7.1.19)。
阔塔勒小石人 1995年发现于富蕴县吐尔洪乡阔塔勒村。小石人高0.25米,直径0.03~0.05米。小石人大致呈圆锥体,雕刻出了人的头部及双耳,圆顶,长方形脸面。眼睛明显内凹,直鼻,浮起的一字形嘴。下巴颏有些上翘(见图7.1.20)。
卡特石人-1 发现于吐尔洪乡卡特。石人仅保存了头部,为花岗岩石雕刻。石人呈宽椭圆形脸面,顶部窄,下巴颏尖,雕刻出了双耳。面部较平,面颊表现得比较明显,弧眉,眼睛呈双重线形式。直鼻,鼻翼窄。曲状髭,合字形嘴。2001年采集,现藏于富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见图7.1.21)。
卡特石人-2 发现于吐尔洪乡卡特。石人仅保存了头部,为花岗岩石雕刻。石人头呈方体,长方形脸面,雕刻出了双耳。面部较平,面颊表现得比较明显,弧眉,眼睛略呈椭圆形。直鼻,鼻翼窄。曲状髭,菱形嘴,呈开口状。2001年采集,现藏于富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见图7.1.22)。
萨吾达尔石人 发现于杜热乡萨吾达尔区。石人保存较完整,为花岗岩石雕刻,呈高浮雕形式,表现了头部、颈部及上身。石人脸面呈长方形,顶部窄,下巴颏尖,雕刻出了双耳。面部较平,面颊表现得比较明显,弧眉,眼睛呈椭圆形。直鼻,鼻翼较宽。连弧曲形髭,合字形嘴。石人雕刻出了两臂,可以看出来右臂屈于胸,手执高脚杯;左臂屈于腰际。在腰部似雕刻出了带和小刀。2002年采集,现藏于富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见图7.1.23)。
杜热夏牧场石人 发现于杜热夏牧场(库卫)乡萨吾达尔区。高1.25米,宽0.27米,厚0.22米。剥蚀严重,颈肩分界不明显。脸面呈长方形,圆小颏。弧眉,直鼻,八字髭。右手臂屈至胸前,手托杯;左手臂向下屈,手抚刀柄。2002年采集,现藏于富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见图7.1.24)。
富蕴石人-1(12) 发现于富蕴县境内。石人由长方形石板雕刻,已断为三截。可以看出来是由鹿石改刻的石人,鹿纹较明显,是典型鹿石的图案。石人颈肩分界明显,圆雕,颈、肩分界明显,雕刻出了耳朵(见图7.1.25)。
三、福海县境内石人
福海县东邻富蕴县,处于阿勒泰地区的西南部,东北与阿勒泰市相接。现仅收集到2尊石人的资料,即辉腾阿夏和沙尔布拉克墓地石人。
辉腾阿夏墓地石人墓地处于喀喇额尔齐斯河的上游,为一山间盆地,福海县夏季牧场所在地。墓葬系一方形石棺墓,边长5米,方向较正,石棺内积满了砾石。石人处于墓葬东部不远处,面向东。刻石为自然石块,高约0.6米刻石上隐约能看出勾勒了人的长椭圆脸型,眼睛、鼻子和嘴都比较模糊,大多为浮雕。刻石其他部分没有雕刻痕迹(见图7.1.26)。
沙尔布拉克石人 由一牧民发现,发现时间为2008年7月26日,地点位于福海县春秋牧场沙尔布拉克区域,具体地点不详。石人只存头部,颈部以下缺失,高0.52米、宽0.29米、厚0.12米,面部五官清晰,似带有耳环。现藏福海县文管所(见图7.1.27)。
四、阿勒泰市境内石人
阿勒泰市处于阿勒泰地区的中部,是新疆境内发现石人比较多的市,目前已知有57尊,其中切木尔切克盆地内的石人尤为集中(13)(14)。墓地石人54尊,随葬小石人3尊。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 发现于阿克土白。有两座南北并列的大石棺,石棺由花岗片麻岩石板砌成,长3.5米,宽2米。石人立于石棺偏东北方向。
石人高2.3米,肩宽1.1米,厚0.2米。刻石为花岗片麻岩石板,头和肩残损,脸面剥蚀严重,能分辨出呈圆窝状的两只眼睛和浅浮雕的圆领服饰。刻石中部雕刻有牛的图案(见图7.1.28)。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2 墓地在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村附近。石人露出地面高0.75米。雕刻出了头、颈肩。脸呈圆形,口及两眼皆为圆窝状,鼻子线刻方直。刻石截面为椭圆形,颈部饰环带纹饰,胸部浮起两块半圆的纹饰,其上雕刻有小圆圈纹,呈链状分布。石人为女性(见图7.1.29)。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3 头缺失,身体部分浅浮雕有动物,似牛,面向东。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4 露出地面高0.75米,肩宽0.75米。刻石为闪长岩,呈方形。仅以剪底法雕刻出人的桃形脸型,浮雕出五官。弯眉,小而圆的眼睛,鼻子窄而直。嘴为阴刻,呈一字形。另外,表现出了颈肩及环带颈饰(见图7.1.30)。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5 发现于喀依纳尔村西。刻石为花岗片麻岩石,头及左肩缺失,残高0.9米,肩宽0.7米,厚0.2米。石人面东,其西约13米处是石堆墓,石堆直径0.8米,封石散乱。石人可以看出颈部的环带饰。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6 刻石为一不规则形石板,残缺。仅见一人的圆形面部轮廓,是以剪底形式刻出,还有浮雕的脸部五官。弧眉,宽而直的鼻,嘴比较大。眼睛残留右眼,呈椭圆状,刻出了凹状的圆眼球(见图7.1.31)。发现于科克舍木老克尔木齐石堆墓的封石中。
切本尔切克墓地石人-7 刻石残缺严重,呈凸字形,可以看出人的头和肩,脸呈方形,眼、鼻、嘴不清楚。与6号石人同出。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8 与6号和7号石人同出,破坏严重。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9 发现于谢天尔德,见一座石棺墓,石人破坏,面目全非。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0 墓地在喀依纳尔村东南,为石棺墓,石棺方形,边长1.5米。石棺板为花岗片麻岩。石棺东面列两尊石人,即10、11号,面向东。
10号石人位置偏南,露出地面高0.65米,刻石为闪长岩石板,呈梯形。在上部浮雕出入的椭圆形面孔,眼睛小,眼尾向上斜,直鼻,嘴阴刻(见图7.1.32)。从雕刻的情况看,10号为女性,11号为男性。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1 与10号石人并列于同一石棺前。露出地面高0.65米,刻石为闪长岩石板,顶部残缺,可以分辨出石人的脸部,脸型有些椭圆,眼睛圆形,直鼻,鼻翼较宽。雕刻出了髭,呈八字形(见图7.1.33)。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2 墓葬为茔院制,呈长方形,东西长22米,南北宽15米。院内有一石堆墓,两座石棺墓。墓葬建于一高丘上面。刻石为闪长岩。高0.4米,面向东。风蚀严重,大致可以分辨出圆形面孔。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3 墓地在西提伊尔敏附近,为茔院制。茔院残缺,南墙长18米,东墙长15米,石板露出地面0.05米。茔院内有一石棺,居中,南北长1.9米,东西宽1.65米,近方形。茔院东面并列两个石刻,偏南的一尊是石人,已残,露出地面高0.4米,偏北的是石柱,高2.75米,宽0.45米,厚0.28米。石柱风蚀比较严重,没有雕刻人的脸面及佩饰等。背面雕刻牛、羊等动物图案。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4 墓葬为茔院制,石围用石英砾石砌成,呈长方形,东西长20米,南北宽10.8米。茔院内有两座石棺,东西向排列,皆为方形,东棺边长0.5米,西棺0.85米。
石人立于茔院的东面,花岗片麻岩雕成,面向东,头已缺失,雕刻不清。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5 刻石为闪长岩质,高0.65米,呈柱状。刻石上部仅雕刻出人的脸部,下巴颏尖。为女性石人。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6 墓葬为石棺墓,由南北排列的两座石棺组成,南石棺残,北石棺为长方形,南北长2.5米,东西宽2米。石板厚0.1米。
石人在石棺东16米处,刻石为花岗片麻岩质石板,露出地面高1.95米,肩宽0.7米,厚0.25米。石人面东,稍倾斜,因风蚀严重面目不清,可以看出来下巴颏稍圆,两手呈交叉状,执斧。胸前雕刻了两椭圆形纹饰。刻石上部刻了动物图案。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7 墓葬为石堆墓,呈圆形。石人立其东,面也向东。刻石为花岗片麻岩,高1.25米,宽0.34米,厚0.24米,呈柱状。因剥蚀严重,面貌不清。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8 墓地在科克舍木老克尔木齐附近,为现代墓葬与古代墓葬相混合的一处墓地,发现一些方形石棺。
石人刻石为闪长岩质,露出地面0.75米,宽0.8米,厚0.5米,面向东。主要以浮雕表现出人的面孔、两臂和手,面呈椭圆形,宽眉,环状双眼,鼻子比较直,翼部宽。嘴阴刻呈弧形,呈闭状。另外,颧骨凸出,上部有些凹坑,头上好似裹巾。胸部呈连弧状隆起,两手平置于胸前,做相对状。为女性石人(见图7.1.34)。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19 墓地在科克舍木老克尔木齐附近,墓葬为茔院制,茔院呈长方形,东西长25米,南北宽20米,由1~2米长的石板砌成,石板露出地面0.1~0.5米,内有一砾石平铺的圆形遗迹,直径10米,可以看出圆形遗迹呈涡纹状。
石人立于茔院的东部,面向东。刻石为花岗片麻岩质,露出地面高2.15米,肩宽0.82米,厚0.26米。石人雕刻出了头、肩,脸面浮雕出桃形面型,长方直鼻,圆眼睛,嘴不清楚,为女性石人。肩胸饰以宽带状纹饰,以下剥蚀严重。整个刻石呈凸字形(见图7.1.35)。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20 刻石为花岗片麻岩质,高0.98米,宽0.6米,厚0.16米。石人面向东,其西有一石堆墓,直径4米。石人剥蚀严重,面目不清。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21 2004年7月调查时,石人在一牧民家的院子里。黑色岩石雕刻,浮雕形式,雕刻出了不明显肩部。人的脸面呈圆框形,弧眉,眼睛呈椭圆形,眼仁为圆形。鼻脊宽,翼也宽。脸面显得平,颧部比较明显,弧形嘴。石人阴刻出了两手臂,似皆屈于胸部,似抱着一件东西(见图7.1.36)。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22 2004年7月调查时,石人在一农民家的院子里。断为两截,同时脸面部缺失了一半。石人呈“凸”字形,肩部比较明显。刻出了人的脸面,为浮起的圆环形。隐约能看出面颊上有三角纹,直鼻,弧形髭,一字形阴刻的嘴等。胸前有三角纹(见图7.1.37)。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23 2004年7月调查时,石人在一农民家的院子里。石人呈“凸”字形,脸面部呈梯形,肩部比较明显。人的脸面比较模糊,能看出来是浮起的圆环形,直鼻,隐约能看出面颊上有三角纹,直鼻,小口(见图7.1.38)。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24 2005年调查在切木尔切克调查时,见到了这尊石人。石人在石棺的东面约10米处,倒躺在地上。石棺呈长方形,长石板长3.1米,宽2米,厚0.3米;短石板长2.2米,宽2米,厚0.3米。石人呈长方形,高1.15米,宽0.77米,厚0.44米。石人纵向裂为两半,由长方形的黑色石雕刻,呈凸字形,雕刻得比较浅,表现了人的颈肩及脸面部分。脸面有些剥蚀,近似桃形,弧眉,直鼻,一字形嘴。石棺现保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院内(见图7.1.39)。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25 2005年调查在切木尔切克调查时,见到了这尊石人。石人处于石棺的东面,石人由长方形的花岗岩石板雕刻,头部残,属于浮雕。表现了人的圆环形脸面。人脸面的嘴部雕刻的是一只盘羊,盘羊的年代可能比较晚,对石人面部有些破坏。另外,在背面的头部位置可以看出来,有两道粗线刻痕。石人高0.97米,宽0.77米,厚0.19米。这座石棺可能在1963年进行过发掘(见图7.1.40)。
切木尔切克墓地石人-26 2005年在切木尔切克调查时,见到了这尊石人。石人立于石堆墓的东面,仅露出了人的头及颈肩部,头顶部残缺,脸面模糊,由黑色长方形石板雕刻。可以看出来,石人脸面呈圆形。高0.45米,宽0.77米,厚0.44米(见图7.1.41)。
喀依纳尔一号墓地石人 该墓地位于喀依纳尔村西南,墓葬为茔院式,茔院呈长方形,东西长55米,南北宽30米。由长1~1.8米、厚0.1米的花岗片麻岩石板砌成。石板露出地面高0.2~0.3米。院内原有方形的石棺居中,边长2米。石人处于茔院的东面,由南向北一字排开(见图7.1.42),共是5尊石人。编号由南向北分别为1~5号。
喀依纳尔一号墓地石人-1 该石人是最南的一尊,露出地面高1.7米,肩宽0.7米。浮雕。刻石整体加工不明显,呈圆顶长方形。石人颈肩稍微有些分界,面呈圆形,整体浮起,有轮廓线。眉弯,渐宽形鼻切底。眼睛小,呈圆状,中间内凹。阴刻嘴,呈一字形,有髭,为弧形髭。面颊上饰以三角纹。肩胸饰以窄带纹,下方是弧边三角纹。石人背后中脊部呈纵向内凹,可能表现的是脊椎部分。这尊石人比较高大,面孔表现上与其他几尊有些区别(见图7.1.43)。
喀依纳尔一号墓地石人-2 刻石为闪长岩质,头和右肩部分缺失。露出地面高1.60米。残留了颈部的三角锯齿纹和胸前的连弧纹饰,以及肩胸部位的带状纹饰。石体比较大。
喀依纳尔一号墓地石人-3 露出地面高1.70米,残宽0.70米。刻石为闪长岩质,左侧肩以上部分缺失。残留脸部的右下角部分,可以看出浮雕面形轮廓,有髭,阴刻一字形嘴。颈肩部横饰窄带纹饰,右臂屈,手握镰刀;左臂也屈,手握拳呈抚胸状。左臂下面刻了一只牛。刻石整体呈长方形,男性(见图7.1.44)。
喀依纳尔一号墓地石人-4 刻石为闪长岩质,露出地面高1米,宽0.54米。石体稍显长方,颈肩分界不明显。石人稍倾斜,面型呈椭圆,环状小圆眼睛,弧眉,直鼻,阴刻一字形口。颈部饰窄带纹,带上饰锯齿纹。肩胸也饰窄带纹,上饰大三角。石人雕刻得比较精细,为女性(见图7.1.45)。
喀依纳尔一号墓地石人-5 刻石为闪长岩质,露出地面高1.3米,肩宽0.58米,呈长方形。石人颈肩稍微有些分界,面部浮起呈圆形,弯眉,鼻直而方,翼稍宽。眼睛小,呈圆形,中间内凹。嘴阴刻,呈一字形。颧骨部饰的三角形纹饰,两角相对,呈对称状。另外,可以看出髭,为弧形。颈肩部也饰以带纹,且垂有两个三角纹。两臂屈于腹,双手做抚腹状,胸部中间刻了一个圆的纹饰,两侧是三角纹(见图7.1.46)。
喀依纳尔二号墓地石人 墓葬在喀依纳尔村附近。从现场看应为石堆墓,封土下是石棺。墓葬已被破坏。
石人缺损,保存了雕刻人面的部分,残高1.22米。截面为椭圆形,长径0.8米。浮雕出圆形面部轮廓,弧眉,直鼻,近似圆形的眼睛,一字形髭,椭圆嘴。石人颈肩分界不明显,在相当于颈的地方,上下饰两道窄带纹,其间饰以凹点纹饰。另外,在胸前也饰以凹点纹(见图7.1.47)。
喀腊塔斯墓地石人-1 墓地在切木尔切克乡政府所在地西偏南约8公里处,位于阿勒泰—布尔津公路临近切木尔切克河附近。墓葬封土呈弧角东—西向的长方形,沿边镶有砾石。封土长21米,宽17.5米。墓葬东面南北排列两尊石人,面东,皆为闪长岩质石。
1号为偏南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88米,宽0.7~0.85米,厚0.55米。刻石正面呈长方形,在偏上部位以剪底法雕刻出方圆形面型,又浮雕出小而圆的环状眼睛,直鼻,合字形嘴。另外,在刻石右边刻两道曲线,为男性(见图7.1.48)。
喀腊塔斯墓地石人-2 为偏北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8米,宽0.65米,厚0.45米。刻石正面呈弧顶长方形,仅在上部浮雕出人的近圆形脸部及五官,眼睛不太清楚,鼻子为直鼻,嘴小微张,颈部雕刻了几道弧线,为项饰。颧骨部显得丰满,为女性石人(见图7.1.49)。
喀腊塔斯二号墓地石人 在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腊塔斯小山包附近, 1988年在此调查时没有发现这尊石人,可能当时石人倒躺在地,没被引起注意,后来被牧民扶起。石人面东,背后有一黑色砾石的石圈,可能是祭祀石圈。石人为一不规则形的方柱,仅雕刻出了人的脸面,浮雕。脸面呈长方形,圆眼睛,方直鼻,浮起的一字形口(见图7.1.50)。
阿克希石人 2007年10月地区文物局在切木尔切克古墓群视察时发现了这尊石人。石人位于喀腊塔斯南面,过大桥转向塔尔浪的路口附近。由红色花岗岩石板雕刻,呈长方形,高1.66米,宽0.73米。石人的头部残缺严重,可以看出肩部及圆形的下巴颏部分。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51)。
大河林场苗圃三号墓地石人 2001年以前立于山区林业局院内,听说是从阿勒泰市的山里搬出来的。露出地面高0.84米,宽0.38米。由青白色花岗岩石板雕刻,呈长方形。颈肩分界明显。头呈梯形,上部窄、下部宽。身体呈长方形。脸面较平,五官比较模糊,可以看出来浮起的眉呈连弧状,窄直鼻,椭圆形眼睛,嘴不清楚。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52)。
喀腊塔斯附近石人-1 2006年11月7日,在切木尔切克乡喀腊塔斯墓地北农田地一带挖排碱渠时发现了3尊石人。随之,阿勒泰地区文物局运回了地区博物馆院内。现分别编号为:1~3。
石人高1.8米,宽0.85米。由黑色岩石雕刻,大部分保存了自然面,不很规则,有点呈长方形。浮雕出了人的脸面和两臂,刻痕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呈圆形,连弧状的眉,直鼻,鼻翼略宽。嘴浮起,呈椭圆形。眼睛不太清楚,看似有些椭圆或圆形(见图7.1.53)。
喀腊塔斯附近石人-2 高2.12米,宽0.68米。由黑色岩石雕刻,刻石大都是自然面,不很规则,大体呈长方形。浮雕出了人的脸面和两臂,刻痕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呈圆形,连弧状的眉,直鼻,鼻翼略宽。嘴浮起,呈椭圆形。眼睛不太清楚,看似有些椭圆或圆形(见图7.1.54)。
喀腊塔斯附近石人-3 高1.36米,宽0.53米。由黑色岩石雕刻,刻石大都是自然面,不很规则,有点呈S形的长方形。刻痕不明显,仅雕刻出了浮起的人的圆环形脸面,连弧状的眉,直鼻,并阴刻了一字形嘴。眼睛不太清楚,看似有些椭圆或圆形(见图7.1.55)。
哈瓦萨依墓地石人 墓地在汗德尕特蒙古自治乡托莫尔特村哈瓦萨依河附近,地处山前坡地,水草非常丰富。墓葬为石堆墓,直径8米,残高0.5米。封石大多被搬走。石人原立于墓葬的东面,面东。
石人高0.89米,宽0.21米,厚0.17米。刻石为长方形,雕刻出了头、颈肩及手臂等。脸呈椭圆形,宽额,尖下巴颏。弯眉,窄鼻,眼睛为柳叶形,颧骨明显,髭曲翘,合字形嘴。下巴颏上饰菱格纹饰。石人颈肩分界比较明显,肩窄。右臂屈于胸,手托杯;左臂屈于腰际,手握刀剑。另外,石人身体上涂有红色颜料,头饰部分缺损,现藏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见图7.1.56)。
汗德尕特墓地石人 石人露出地面高0.9米,宽0.62米,厚0.2米。刻石为弧顶长方形,在偏上部分雕刻出了人的脸部,以剪底法表现出面部轮廓。面为圆形。眼睛阴刻,小而圆。鼻子浮起,已残。嘴比较宽,呈闭状(见图7.1.57)。
敦德布拉克石人 石人在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敦德布拉克河附近。为长方形的黑色岩石。残缺严重,可以看出来雕刻了宽的圆环形的颈饰,脸面部浮起,眼睛、鼻子都不明显。石人经人搬动(见图7.1.58)。
阿克塔木墓地石人-1 墓地在阿克塔木村附近,墓葬为石棺组墓。三座石棺呈东北—西南向排列,石人立于偏西南的石棺东面,石棺方形,边长3米。
石人露出地面高1米,雕刻出了头及面孔,颈肩分界明显。脸型近方,头呈圆形,在头顶上雕刻了8个圆凹点纹饰。面部轮廓浮起,弧眉,眼睛和嘴阴刻成圆形,鼻子线刻,方直。石人的身躯部分没有雕出(见图7.1.59)。
阿克塔木墓地石人-2 刻石剥蚀严重,通高0.9米,肩宽0.35米。雕刻脸部、颈肩及手臂部分。脸型长椭圆,鼻子长而窄,眼睛和嘴不清楚。颈肩分界明显,颈显得比较粗,衣领呈对襟形式。右臂屈至胸际,手执角状杯;左臂斜置于腹部,手姿不清。另外,衣袖表现得比较宽,头顶有些缺损。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见图7.1.60)。
塔勒德布拉克墓地石人 墓地在塔尔浪村西偏北2.5公里处,临塔勒德布拉克河,地处山间宽沟,水草旺盛。墓葬为石堆墓,沿边镶嵌白色石英砾石,直径 28.8米。石人仰面,位于墓葬镶边砾石中,不是很高。位置偏北。刻石为石英质砾石,较大,长1.2米,头向偏西。仅在刻石偏上部分浮雕出了人的面部轮廓及五官,脸呈圆形,上缘中部有些内凹。眼睛、鼻和嘴皆阴刻成圆形,呈五个小坑。左眼因风蚀,有些残。脸显得胖,五官都比较小,为女性。其他部分没有雕刻(见图7.1.61)。
阿苇滩石人 发现于阿苇滩乡境内。石人残高0.92米,身体右侧缺失,剥蚀也比较严重。雕刻出了头和颈肩,头有些圆,面型呈长椭圆形。眉横直,窄而长的鼻子,眼睛形似柳叶,髭曲翘,合字形嘴,三角状下巴颏。颈肩分界,肩窄。雕刻出了双耳,在相当于腹部的位置雕刻了杯类器物,双手做托状。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见图7.1.62)。
乔阿梯石人-1 发现于前往高山牧场的乔阿梯一地。通高1.14米,肩宽0.46米。雕刻出了头、肩及手臂等,脸型椭圆,深目隆鼻,颧骨明显,髭曲翘,颏部美髯浓茂。右臂屈至胸,手持杯;左臂斜屈至胸左侧,手握剑。剑圆首,体直。另外,雕刻了发饰,嘴不明显似一字形口。现藏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63)。
乔阿梯石人-2 发现于阿勒泰市大河林场苗圃附近,由这里可以前往高山牧场,这里也叫乔阿梯。圆雕,雕刻出人的头、肩、颈、手臂及袍服、腰带和鞋靴等。脸面呈方形,眉、眼、鼻、髭和嘴不清楚。右臂屈至胸,手执杯;左臂斜屈至腰际,手抚腰带。在腰带上雕刻了垂持的小袋。袍服宽大,鞋靴呈尖头状。现藏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64)。
下面5尊石人原竖立地点不详,我们统称为阿勒泰石人。
阿勒泰石人-1 刻石为不规则长方形,在上部雕刻出脸面。浮雕出椭圆形的面部轮廓,眉弧,中部缩窄的鼻,眼睛小而圆,呈环状。嘴浮起,有些撅。颏部饰以短而宽的带状纹饰。相当于身躯的部位,线刻横直的右手臂,手持杯。刻石局部残缺(见图7.1.65)。
阿勒泰石人-2 刻石呈方柱形,顶部呈斜面。剥蚀严重,仅能看清人的面部。脸呈长椭圆形,阴刻线勾勒出尖的下巴颏。眼窝较深,大而突的眼睛,鼻子窄而直,髭宽而曲翘,嘴不清楚。颈部也作了雕刻,但不明显(见图7.1.66)。
阿勒泰石人-3 刻石为长方形,雕刻出了头、颈、肩等。头上饰帽,帽呈高尖圆顶形,正面刻一圆环。面呈倒卵圆形,下巴颏显得宽,窄额,角状下巴颏。弧眉,重状眼,渐宽的鼻,翼部明显。髭曲翘。在相当于下腹的位置,阴线刻出了兵器及其他饰物(见图7.1.67)。
阿勒泰石人-4 雕刻出了头、手臂等。圆头,长椭圆脸形,面颊部比较宽,颧骨明显。弧眉,表现了上下眼睑,凸眼。鼻子宽而长,翼部明显。髭稍有些曲翘。右臂屈,手执杯;左臂也屈,手势不清。石人脸显得很大,身体小,颈肩分界。另外右上臂雕刻得粗壮,而左臂则较细。石人左眼残缺(见图7.1.68)。
阿勒泰石人-5 刻石为长方形石板,高而宽。剥蚀严重,身躯部分的雕刻不清楚,颈肩分界不明显。脸型方,浮雕出眉、鼻等,鼻子直,髭曲翘,眼睛和嘴不清楚(见图7.1.69)。
切木尔切克21号墓石人 为随葬石人。墓葬无封土,石棺墓。石棺呈长方形,长3.6米,宽1.4米。棺室已被破坏。石人高0.26米,截面呈三棱形,弧角,宽0.05米。在刻石上部雕刻了帽子及人的面部,以浮雕表现出了弯眉,直而长的鼻子,圆眼睛和小嘴。整个脸面为长椭圆形,颈部饰一凹槽,脑后刻有竖槽一道。帽子呈螺旋状。现藏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见图7.1.70)。
水磨村小石人 1998年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水磨村出土。石人为一圆锥状石,头部稍扁,雕刻出了人的脸面,有眼睛、鼻和口等,但比较模糊(见图7.1.71)。
小东沟小石人 阿勒泰市小东沟一带出土。石人为一圆锥形石杵,仅雕刻出了人的脸面、帽饰等。帽为小弧顶圆帽,脸面呈弧边的三角形,即尖圆的下巴颏。眼睛为较深的圆凹坑形式,小直鼻,一字形口(见图7.1.72)。
五、布尔津县境内石人
布尔津县为阿勒泰地区西部县之一,目前已发现墓地石人25尊,皆为墓地石人。
阿勒帕布拉克墓地石人 该墓地在杜来提乡东北约31公里的中山草原地带,为春秋季牧场。墓葬为石棺墓,石板花岗岩质,露出地面高1米,仅剩三块石板,处于一高地上。
石人在石棺的西面,距墓葬70米,有些倾斜,面朝西。刻石截面呈三角形,弧角,为花岗岩砾石。雕刻出了人的脸部及手臂、垂饰等。人的脸部雕刻于砾石的脊棱上,浮雕出了面部轮廓,呈弧边倒梯形,宽额圆下巴颏。眉很细,横直;鼻子窄,眼睛小而圆;嘴阴刻呈一字形。两臂雕刻于侧面,左侧能看出臂部,手及指比较模糊,其下雕刻了放射状的线条和双叶形纹饰。腰带也雕刻了出来,浮起呈凸棱状。右侧胳膊屈,隐约感觉到手执器皿。因剥蚀严重,很难观察清楚。石人曾涂抹过红色颜料,尚留有残迹(见图7.1.73)。
拜依格托别森塔斯墓地石人 墓地在杜来提乡拜依格托别附近,地处低山宽谷的春秋季草场。墓葬是一座东西向长方形的土堆墓,长41.5米,宽23.5米。以小块砾石镶边,石人立于东面,面向北。
石头风蚀相当严重,头缺失一半,面部的眼、鼻已无法辨识。雕刻出了头,颈肩有分界,呈凸字形刻石。刻石背部用手摸,感觉脊椎部分内凹成槽状,表现了肋条。胸部手摸感觉有突出的乳房,双手抚腹。刻石为花岗岩质,脸呈长椭圆形,身躯部分为长方形。露出地面高1.9米,肩宽0.8米。
伊曲塔斯石人-1 发现于布尔津县夏季牧场,通高1.7米,肩宽0.33米。雕刻出头、颈肩和手臂等。头有些圆,长椭圆形面型,弧眉,椭圆形眼睛,窄而直的鼻,髭向下弯曲,嘴撅。右臂屈于胸,手托杯;左臂屈于腹,手握刀。束腰,脑后雕刻了两根长辫。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74)。
伊曲塔斯石人-2 刻石为长方形条石,仅在上部阴线雕刻出了人的脸部。面呈椭圆形,弧眉,菱形眼,三角形鼻子,一字形嘴。另外,帽饰以线条表现。刻石顶部呈脊状(见图7.1.75)。
海流滩石人-1 发现于海流滩喀纳斯林场转运站附近。通高2.05米,肩宽0.48米,厚0.31米。刻石呈长方形,截面为弧角矩形。以圆雕表现出了人的头部、颈、肩等。头圆形,脸稍显椭圆,雕刻出了双耳。因剥蚀严重,眼、嘴不清楚,鼻子窄而直,眉弧,嘴浮起微启。颈部饰以项圈。服饰为翻领长衣。右臂屈于胸际,手执杯;左臂屈于腹,手握曲柄刀,束腰,腰带饰方格纹,右侧垂以圆形袋囊。另外,刻石下部也有一宽带纹饰。现藏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76)。
海流滩石人-2 刻石为长方形,头缺失,残留了颈部,残高1.14米。衣领为两个对称的横椭圆形形式。右臂斜屈,手执杯;左臂屈于腹,手握刀柄。束腰,腰带素面,右侧垂以葫芦形袋囊,左侧也有垂饰。刻石为花岗岩质。现藏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77)。
阿克札尔石人 刻石为花岗岩质,呈长方形。通高3.1米,肩宽0.68米。主要雕刻在上半部分,头,上圆雕出了双立耳帽饰,以浮雕表现出圆形面部轮廓,双眉微弧,直鼻,眼睛为圆形。颈部表现出倒三角纹,胸部浮起呈连弧状。右臂向下斜屈,手持镰刀;左臂屈于胸腹间,手势不清。石人为女性(见图7.1.78)。
铁尔斯卡亚什石人 发现于布尔津县冲乎尔乡铁尔斯卡亚什。残高1.4米,宽为0.23米。头顶部分缺失。深灰白色长方形花岗岩石板。仅雕刻出了脸面、颈肩部位。残留宽翼形鼻,曲状髭。脸面较平,下巴颏较圆。现保存在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79)。
乌什塔斯石人 由黑灰色的石头雕刻,石人高1.37米,雕刻出双耳及耳环,脖子上挂有颈饰,颈饰为方形坠挂物。右手执杯状器皿置于胸前,左臂自然伸至下腹,手握一把曲柄刀,腰带及右侧垂挂有两个袋囊。
阿孜格阿勒石人 发现于冲乎尔乡铁尔斯卡亚什墓地。石人高1.24米,宽0.62米。面向东。刻石为黑色长方形石板,表面有些剥蚀,雕刻出了人头部及两臂,肩部比较明显。石人的脸面呈圆形,眼睛和面颊内凹,窄直鼻,弧形髭,阴刻一字形嘴。石人的身体呈长方形,浮雕出了下垂的两肩膀。小臂残,可以看出来是向腹部弯曲。另外,在左侧的胸颈间,有一浮起的残弧带,可能是颈饰。现保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7.1.80)。
巴彦森塔斯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石人在布尔津县阿克札尔村西北6公里,在距石人东北600~800米处的一个小山梁,坡上散布着零星的岩刻画。这里是阿尔泰山前丘陵地貌,散布着波连起伏的低山丘,石人处于山丘的沟谷坡下,旁边是一所废弃的土房,可能建土房时破坏了墓葬,所以,没有发现墓葬。
石人由灰白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呈长方柱形,剥蚀也相当严重。通高1.9米,肩宽0.45米,厚0.3米。雕刻出了颈肩,大体上表现为平顶的菱形脸面。石人脸面呈宽形的颧面、尖下巴颏,方直的隆鼻,阴刻一字形嘴。石人脸面长0.4米,宽0.38米。身体右臂雕刻得还比较明显,做上屈状,手部似持有东西。现保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7.1.81)。
波拉题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由巴彦森塔斯转东北行3~4公里就到了波拉题自然村。该村在阿克札尔村的北面,地势平坦,是一个牧农相结合的村庄。
石人栽立在村里一民居土屋的墙角,用做拴马桩。露出地面高1.1米。石人用灰白色的方柱状花岗岩石雕刻,浮雕出了人的面部。面部呈长方形,长0.35米,宽0.23米。上有鼻、眉眼和嘴,鼻方直,眉、眼和嘴都呈弧形,阴刻出眼仁和口等,神态表现稍有些笑意(见图7.1.82)。
也勒曼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经过波拉提村继续北行,便是也勒曼村,相距有2~3公里。这里是低山前缘的丘陵地带,坡相对略陡一些,附近有耕地。石人平躺在牧民巴拉提母亲住房前。巴拉提告诉我们石人原在村北500米的坡地上。该处现已开垦为耕田,附近没有墓葬,而在其西约500米处发现有石堆墓。
石人由长方形的灰白色花岗岩石雕刻,通高1.43米,肩宽0.38米,厚0.22米。雕刻出头、颈肩及身体上的腰带、剑及鞘和袋囊等,可以说是圆雕石人。石人头顶弧圆,尖下巴颏,脸近似桃形,长0.42米,宽0.35米。五官比较清晰,弯眉、杏眼,方直的鼻子,有八字形的髭,浮起的小嘴,阴刻的口。右手屈至胸前,手执杯;左臂屈于腰际,手不清楚,似做握剑柄状。腰带宽0.04米,环绕在腰部,剑鞘斜挂在左面,并延伸到了左侧面及背后,鞘上还雕刻了半圆形的扣饰。另外,石人右侧雕刻有圆形的袋囊。现保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7.1.83)。
阿肯怪特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从苏吉克巴斯陶(海流滩)北行10多公里,便是阿肯怪特墓地,已进入了布尔津县中部中山的前沿地带,可以看到有较高的山及茂密的松林,再往北走就是阿尔泰山地的森林草原带了。墓地处于一条山沟中,有泉水流过。墓地很小,仅发现4~5座石堆墓,石堆也很小,直径4~6米,高0.3米左右。石人斜倒在石堆墓的东面一土坑中,看似已被移动。
石人由长方形浅红色花岗岩石雕刻,高1.2米,宽0.4米,厚0.15米。仅在正面浮雕出面部,椭圆形面型,杏眼,方直的鼻梁,鼻翼较宽,嘴浮起,一字形阴刻口。另外,石人的面颊比较明显,有高颧的感觉。现保存于布尔津县博物馆(见图7.1.84)。
坎卜洛依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位于布尔津县中部偏东的低山地带,这里称做杜来提东山区,石人分布在杜来提乡东北直线40多公里的范围内。由布尔津县217国道东行至阔斯特克乡转北沿古牧道,途经也给阿沙岩刻画文物点进入山区,至坎卜洛依石人墓地。山路多被洪水冲坏。坎卜洛依是哈萨克语“老婆子”的意思,据说因一位老婆子葬于此地而得名。
墓地处于山脊梁上,发现有3~4座墓葬。为小石棺墓和石堆墓,其中有两座是相连的组合形式石棺墓。石人立于墓地的中间。面向东南,石人由黑色石雕刻。刻石大体呈长方体,截面是弧边的椭圆形,露出地表高1.38米,宽0.45米,厚0.23米。石人头部大都已破坏缺失,留下了双眼、鼻及残下巴颏。石人的眼睛是圆形的,方直的长鼻,面部显得宽,比较突出。石人浮雕的双臂屈向腹部,双手不清。两个乳房呈圆形突起,直径0.05米。现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7.1.85)。
阿勒帕布拉克三号墓地1号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2001年调查时,由坎卜洛依墓地东北行先到二号墓地,三号墓地在二号墓地东不远处。在石人的东南5~6米处,见到两座残石棺。一座有平行的两列石板(一列是两块石板),构成长方形的石棺。另一座仅见两块石板,呈“T”字形摆放。从露出的石板看,石板长0.4~0.5米不等,厚0.05米,较大。大体上是南北方向、相隔不是很远并排躺着两尊石人,头向大体偏向东南方向,灰白色花岗岩石雕刻。
1号石人处于北面,是双头石人,即刻石的两端都雕刻了人头及脸面。刻石为长方形石板,雕刻出了头部及颈肩,通高2.38米,宽0.5米。石人一侧的头向着东南面,脸面长、宽都是0.45米,圆形。另一侧头向着西北面,也是圆形脸,长0.52米,宽0.5米。石人剥蚀严重,五官不清(见图7.1.86)。
阿勒帕布拉克三号墓地2号石人 处于墓葬的南面。长方形石板雕刻,雕刻出了头及颈肩,高2.4米,宽0.6米,身体上没有任何雕刻痕迹。可能是面部朝下躺着,所以看不出五官,面部长0.47米,面宽0.45米(见图7.1.87)。
阿勒帕布拉克四号墓地石人 2000年发现于布尔津县阿勒帕布拉克一带。四号墓地与三号墓地相距仅200米。这里发现一座南北向的长方形石围墓,南北长28米,东西宽19米。石围有长方形的花岗岩石板砌造,较大,大的石板长1.65米。石围的中部有些堆石,暴露出不完整的石棺,表面上看只少是3个石棺,大小不同。最大的石棺处于中部、堆石的下面,石棺长1.65米,露出地高0.07米。
调查时石人已断裂,头向东,面朝下,横卧在石围南部外缘偏东的地方。石人由灰白色长方形花岗岩石雕刻出了颈肩,通高2.28米,肩宽0.65米。石人面部略呈圆形,头宽0.57米。虽然五官有些剥蚀,但能看出弧眉、圆形眼睛、长方的直鼻和阴刻的一字形嘴等。另外,石人身体上刻有拟人形纹样,看似有男有女。现保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7.1.88)。
恰克帕塔斯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位于阿勒帕布拉克一号墓地西南2公里。坎卜洛依墓地东3~4公里处,由阿勒帕布拉克一号墓地顺一条小路西南行便可到达,这里相对地势明显要高一些,似为小山坡上。石人墓是高出地面的一个长方形封土包,比较明显,方向略偏西,南北长35米,东西宽25米。墓葬被人盗掘,在土包偏北的中间位置露出了花岗岩石棺板,石板比较大。
石人横倒在封土包的南缘,头朝西,面向上。刻石为黑灰色花岗岩长方形石板,通高3.45米,肩宽0.47米。石人雕刻出了头面部;肩、胸饰、手臂和长柄铲等。面部近似圆形,长0.5米,宽0.45米。浮雕出面廓、圆形的眼睛,长方的直鼻,右脸颊部剥蚀不清,嘴似圆形。石人弧肩,颈不明显,颈胸部饰倒三角纹及宽带形纹饰。浮雕的两手臂皆屈于胸部,臂宽0.07米,看似两手共同持着一件长柄的铲,铲柄长2.4米。铲为方形,边长0.1米左右。现保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7.1.89)。
阔科克二号墓地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阔科克墓地在冲乎尔乡东北山地,属布尔津县中部低山草原地带,距冲乎尔乡25公里。这里分布着3处墓地,在二号墓地发现1尊石人。二号墓地地势平坦,南300米处有一泉水。南北向排列有30多座墓葬,大都是圆形的石堆墓,直径在10米左右,高0.3~0.5米。有一座墓葬呈长柄的铜镜形式,由圆形的封石堆和长方形的平铺石路组成,比较特别。石人墓临时编为1号墓,墓葬地表虽有石板围墙,但没有完全暴露出地面,大体上呈长方形,东西长18米,南北宽12米。石板围墙里面的封土明显要高于四周的地面,高约0.6米。上面有些砾石及看似石棺的石板,石板暴露得很少,石棺的形制不清。
该地为一缓平坡,石人发现时已倒于墓东,头朝西,立起来可能应该是面朝着东。刻石为发黑色的花岗岩,呈长方形,高2.85米,宽0.6米,厚0.2米。头顶呈尖圆形,经浮雕表现出圆形面部轮廓,双眉微弧,长方直鼻,眼为圆形,颈部雕刻明显,有胸饰,左右臂屈伸于胸腹间。现保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7.1.90)。
阔科克三号墓地3号墓石人 三号墓地在二号墓地的东北方向,相距约3公里,中间要经过一个小水沟(可能是萨水加克水沟)。这里发现有10多座墓葬,大体上是东西向排列,皆为圆形石堆墓,有的石堆边缘立有石柱。石人墓编为3号墓。
石人已倒在地上,高1.75米,好像它的东面有墓葬。石人剥蚀相当严重,现只能看出雕刻有头颈的轮廓造型(见图7.1.91)。
布拉乃石人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2001年调查时,由冲乎尔乡沿至布尔津的公路西南行,要路过布拉乃。它处于河谷地带,距冲乎尔乡2~3公里路。石人发现于路东的居民点附近,墓地已辟为耕地,石人被居民搬到村里,现保存在布尔津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石人由灰白色的长方形石板雕刻,高1.2米,肩宽0.34米。雕刻出了头部、颈肩和腰带,面部呈圆菱形,头顶和下巴颏呈尖角状,中间较宽圆。石人浮雕出弧形双眉及细长的直鼻,椭圆形眼睛,弧形髭须,嘴不明显。颈短,弧肩。颈部位明显内凹。腰带的位置有点偏下。为宽束带。其他可能还有些雕刻,但剥蚀严重看不太清楚。现保存于布尔津县博物馆(见图7.1.92)。
俞述布拉克石人-1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2001年调查时,由冲乎尔乡沿至布尔津的公路西南行,要经过俞述布拉克。位于布尔津县中部,为典型的阿尔泰山前丘陵地貌,曾是非常美丽的草原,现已开垦为一望无际的旱地,生长着长势不错的麦子。西望是较高的山地,东面是布尔津河谷,谷地已辟为耕田。石人处于冲乎尔乡南8公里的高丘上,发现两尊石人,分别编为1号和2号石人。俞述布拉克是哈萨克语,意为三个泉的意思。
1号石人在布尔津县至冲乎尔乡公路的西边20米处,附近发现一些墓葬。保存较完整的是一座是长方形石围墓,在1号石人的西面不远处。由大型花岗岩石板围砌,保存得不完整,南北长77米,东西宽31米。石围的中部有堆石,下面可能是石棺。在附近还有石棺分布,其中一座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米。
石人看似被人移动过,头部破坏缺失,前部对着北面。由黑色长方形石板雕刻,通高1.13米,肩宽0.45米。石人雕刻比较细致,纹路清晰,前面表现出了项带、乳房、手臂等。项带宽0.06米,环绕颈部一周;双乳圆形浮起,直径0.01米;双臂屈于腹部(臂宽0.01米),左手上、右手下,五指平伸做抚腹状。背部雕刻出了两侧的肩胛、脊椎凹槽等。肩胛呈三角形,宽0.25米;脊沟长0.94米。腰部以下雕刻比较粗糙,有明显突出宽0.4米的腰带,以下雕刻出了臀部,比较粗糙。现保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7.1.93)。
俞述布拉克石人-2 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2号石人位于1号石人西3公里处,距布尔津县至冲乎尔乡有2公里。这里有些丘包和石堆墓。右人倒在石堆墓顶上偏东的一侧,如果立起来可能面朝着东方。2号石人,面部打坏了一半,剥蚀严重。通高1.6米,宽0.45米。石人雕刻出了颈肩,身体上看不出任何的雕刻。面部长0.35米,宽0.30米。可以看出右侧面圆形的眼睛和方直的残鼻,嘴是后人阴刻上去的,呈一字形。现保存于布尔津县文管所的石人保护区(见图 7.1.94)。
也格孜托别石人 发现于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境内。石人高1.55米,宽0.39米,厚0.11米。石人颈肩分界明显,椭圆形的脸面,长方形的身体。脸面较平,两侧雕刻出了双耳,弧眉,菱形眼,直鼻、鼻翼较小,一字形阴刻的嘴。右臂斜屈于胸前,手执杯;左臂屈于腰际。2002年8月6日收藏在布尔津县文物管理所(见图 7.1.95)。
六、哈巴河县境内石人
哈巴河县是阿勒泰地区沿阿尔泰山最西的一个县,目前发现石人7尊,皆为墓地石人(15)。
森塔斯石人 位于萨尔塔木乡东部的森塔斯村附近,处于山前平原地带。石人倾斜,露出地面高2.34米,肩宽0.6米,截面为椭圆形,长径0.38米。面向西南。
石人剥蚀严重,脸部破坏,仔细辨识可以看出是长椭圆形,隆鼻,圆下巴颏。颈部饰以环状项饰,颈肩分界。两臂皆屈于腹部,上下放置,做抚物状。刻石偏下部分,雕刻一横带,中间饰以垂物,有点像袋囊(?)。石人背部顺脊椎表现出凹槽。刻石为花岗岩质,雕刻比较粗糙(见图7.1.96)。
波什屋博墓地石人-1 墓地在加依勒玛乡东北约11公里处,地处丘陵地带,草场中部。墓葬皆为石堆墓,大约有13座。一座大型石堆墓居中,直径25米,周围散布着中小型石堆,中等的直径6~7米,小的直径4~5米,高约0.3~0.5米之间。这一墓地发现过两尊石人,皆被移走,在墓地的具体位置不详。
第一尊石人通高2米,肩宽0.66米。雕刻出了头和两手臂等,颈肩有分界。脸呈方圆形,眼睛不清楚,鼻子直而宽,嘴浮起,有些椭圆。面部显得比较宽,颧骨明显。颈部饰以环状项圈饰。右臂屈,左臂向上斜屈,两手做抚胸状。刻石呈长方形,没有雕刻束腰及佩挂(见图7.1.97)。
波什屋博墓地石人-2 刻石为长方形,高1.25米。雕刻出了头和手臂等,颈肩分界明显。脸呈圆形,眼、鼻和嘴因剥蚀而看不清楚,肩胸位置饰以环带状纹饰,似项圈。右臂屈于腹部,左臂向上斜屈,两手皆做抚胸状。相当于下腹部分没有任何雕刻(见图7.1.98)。
塔斯巴斯陶墓地石人 墓地在库勒拜乡姜居勒克村西北约5公里处,塔斯巴斯陶附近。地处山前丘陵地带,属中良草场。墓葬为石堆墓,有3座。排列上没有规律。石人立于一直径9米的封石堆中间位置,封石不高,与地面近平,周缘镶有片石。石人面向西。
刻石不规则,露出地面高0.52米,底宽0.71米,厚0.13米,为花岗岩石质。刻石被破坏,见有砸碎片石的痕迹。隐约能看到人面的五官,有一只眼睛,呈圆形,鼻窄而且直,口也不很清楚。脸面为浮雕,颧骨明显。
托干拜石人 通高2.54米,肩宽0.53米,刻石为花岗岩质,长方形石板。雕刻出了帽饰,为双圆立耳形式。脸呈宽圆形,眼睛浮起,小而向上斜,鼻子上宽下窄,切底。嘴小而做撅状。整个脸部较扁平,并且显得很胖。颈肩分界明显,以下没有做任何雕刻,为女性石人。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见图7.1.99)。
加朗阿什石人 发现于加朗阿什村附近。石人下部残缺,残高0.94米,肩宽0.32米。仅雕刻出了头、颈和手。头部较窄而且顶平,好像戴了梯形帽饰。脸型长椭圆,尖下巴颏,眉弯,鼻窄而直,翼明显。眼睛细而长,嘴呈三角形。肩颈分界明显,衣领呈鸡心状。胸部残留手的雕刻,手做托杯状,以下缺失。另外,雕刻出了耳朵。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见图7.1.100)。
哈巴河石人 发现于哈巴河县加尔塔斯阔腊斯附近。由长方形花岗岩石雕刻,剥蚀严重。仅能看出头、体部分,人的脸面呈圆顶、角状下巴颏形式。石人附近散布着一些石板,可能有石棺墓(见图7.1.101)。
七、吉木乃县境内石人
吉木乃是阿尔泰地区西三县之一,地处额尔齐斯河南,至萨吾尔山一带。石人主要发现于山地草场,现知有5尊,皆为墓地石人。
森塔斯湖墓地石人-1 墓地在托斯特乡森塔斯湖附近,地处萨吾尔山湖泊草原,地势起伏,为夏牧地。气候凉爽,雨水充足。墓葬由一些小的环石圈墓和一座大墓组成,大墓为东西向长方形土堆墓,长40米,宽20米,高1米。封堆上面较平,建有石堆标志。石人立于大墓的东面,有两尊。这一尊较高,露出地面2.7米,肩宽0.9米。居北面东。刻石为长方形的花岗岩石板,雕刻出了头和脸面,颈肩分界明显,以下没有雕刻。头戴梯形帽,脸面部分比较宽,浮雕出桃形的椭圆面孔,给人的感觉好像包有头巾。眼睛小,呈麦粒状,鼻子窄而直,小嘴(见图7.1.102)。
森塔斯湖墓地石人-2 与上尊同立一处,而居南面西。露出地面0.65米,肩宽0.6米。刻石为花岗岩质,呈凸字形。以浮雕表现出圆形脸,阴刻线表现五官,眼睛圆,鼻孔也圆,小方口。肩胸部饰以宽带状纹饰。刻石背面较平,刻有哈萨克文字,可能是后来刻上去的(见图7.1.103)。
这两尊石人,一大一小,风格差异很大,可能不是同时雕刻的。石人皆为女性。
塔斯特墓地石人墓地在托斯特乡塔斯特村境内,地处萨吾尔山北前山地带。墓葬为长方形封石堆墓,东西长11米,宽4.8米。
石人立于墓东,面向东,露出地面高1米,最大宽0.45米,厚0.2米。刻石不规则,局部残损。石人表现出了脸部,右眼缺失,左眼不清,鼻子宽而直,能看出八字胡,圆形下巴颏。以下没有作任何雕刻。
色仍喀拉盖墓地石人 墓地在托斯特乡西南15公里处,地处萨吾尔山前山谷地,水草丰盛,为冬牧场地。墓葬皆为石堆墓,约40余座,大多为沿沟谷台地西南—东北向排列。石人墓石堆直径8米,高0.4米,中部塌陷。
石人立于墓东,面向东。露出地面高0.75米,截面呈三角形,宽0.5米,厚0.55米。刻石为花岗岩质自然砾石,以脊棱部分做正面,雕刻人的脸部,鼻、嘴皆在中脊线上。石人头圆,阴刻了32个小凹坑。脸呈桃形,以阴刻线勾勒出眼、眉、鼻、嘴,眼、眉是单线,鼻子方,三角形小嘴。虽以阴线刻为主,但两面颊部有些浮起。其他部分没有雕刻痕迹(见图7.1.104)。
冰山墓地石人 墓地处于冰山一带,墓葬有石堆墓和石棺墓,石人立于石棺墓前。石棺墓两座,南北排列,石人立于偏南的石棺前。石棺为方形,边长3米。面向东。
石人露出地面高0.7米,宽0.4米,厚0.3米。风蚀比较严重,面目不清。隐约看出雕刻了耳朵,浮雕出眼、眉、鼻等。右手做执杯状,左手握拳抚腹,刻有腰带(见图7.1.105)。
这一墓地王林山和郑颉曾作过调查。
图7.1.1 青铜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阿尕什敖包乡唐巴勒玉孜尔村东北,萨木特墓地。露出地面高0.6米,直径0.6米。仅雕刻出了人的圆形脸面,眼睛圆,鼻翼部显得非常宽,阔嘴。现存原址。
图7.1.2 青铜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查干郭楞墓地。通高0.7米。现存原址。
图7.1.3 青铜时代晚期。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查干郭楞墓地。石人剥蚀严重,刻石为石板,呈长方形,浮雕出人的脸面。脸面有些圆,阔口。现存原址。
图7.1.4 青铜时代。露出地面高0.8米,宽0.41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扎马特村附近。刻石是长方形石板,以浅浮雕刻出石人近圆形的脸面。具有剪底形式,圆眼,渐宽的鼻,阔嘴。石人立于一石堆墓附近,已被人为移动。现存原址。
图7.1.5 青铜时代。通高0.75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巴斯克阿克喀仁墓地。刻石是弧顶的长方形,面比较平,浮雕出人的圆形面廓,圆眼,阴刻直鼻及嘴。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
图7.1.6 公元7~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阿斯克阿克喀仁墓地。露出地面高1米,宽0.5米。石人剥蚀严重,刻石为长方形石板,隐约能看出来雕刻了人的脸面和颈部。现存原址。
图7.1.7 早期铁器时代。通高1.17米,上部宽0.4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喀让托海墓地。刻石是一花岗岩质的石板,以浅浮雕刻出了人的脸面。面形椭圆,颧部明显。眼、鼻和嘴都雕刻得精细,具有肖像效果。眼睛呈微闭状,鼻梁部窄直,翼明显,嘴微撅。另外,身体部线刻双翻领衣饰,雕刻得比较粗糙。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
图7.1.8 铁器时代晚期。露出地面高0.7米,肩宽0.36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莫依克墓地,面朝东北方向。头和肩部具有半圆雕形式,剥蚀严重,可以看出来脸面近圆形,头顶弧平,圆下巴颏。弧眉、突眼,渐宽的窄长鼻,翼部残。髭曲翘,颈肩分界不明显。另外,石人胸部似有些雕刻,然而不清楚。现存原址。
图7.1.9 公元8~10世纪。露出地面高1.36米,肩宽0.48米。墓地石人。发现于乌鲁肯达巴特墓地,石人立于石棺墓前,面东。具有半圆雕的特点,头和肩分界不很明显,仅仅以阴刻线分隔,而肩颈都表现了出来。石人剥蚀较严重,脸面器官和手臂是浮雕和阴线混合雕刻而成。长椭圆脸面,顶弧平,弧尖形下巴颏。弯眉,长窄鼻,有鼻翼。髭弯曲,阴刻小嘴和眼。两臂屈于腹,双手做托筒形器状。另外,阴刻有腰带,有耳及耳饰。现存原址。
图7.1.10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达巴特丹布鲁斯山沟。里高浮雕。脸面呈宽长方形,显得有些发胖,尖下巴、弧眉、杏眼。长鼻,鼻翼较窄。弧形髭,合字形口。雕刻出了颈肩,对领衣。右臂上屈,手执高脚杯;左臂屈向腰际,手做握刀柄状。
图7.1.11 公元6~7世纪。露出地面高0.85米,肩宽0.44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昆盖特墓地,系石棺墓,面东。具有圆雕的形式,头和肩分界还是比较明显。弧圆的头,椭圆形脸面,圆下巴颏。弧眉,窄直鼻,突眼,颧部明显。髭曲翘,嘴不明显。短颈,斜肩。身体部分剥蚀严重,隐约能看出来胸前一杯状物,似右手做托状。现存原址。
图7.1.12 公元6~7世纪。露出地面高0.8米,宽0.5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乔夏墓地,石人已被移动。石人具有圆雕的形式,头、肩和右臂部缺失。左臂屈,手握带扣,腰带饰方格纹。带下是一横置的直柄小弯刀,刀鞘上有两个半圆的扣。石人右侧浮起一袋囊。现存原址。
图7.1.13 早期铁器时代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前700~公元6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青河县境内。在砾石的平面阴刻了人的圆形脸面,圆形的眼睛,翼较宽的鼻子,椭圆形的嘴。嘴下面有一些放射状的短线条。另外,在砾石面上可以看到动物纹的岩刻画。
图7.1.14 青铜时代。露出地面高0.95米,底边宽0.9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富蕴县苏普特墓地,系石棺墓,面西。刻石是一块大的砾石,没作任何形体上的加工。脸面的雕刻是剪底形式,五官浮起。面廓是长方圆形,弧眉、圆眼。渐宽形鼻,整体比较宽。阔嘴。颏下饰三个圆点,二上一下呈三角排列,可能是项饰或是胸饰。现存原址。
图7.1.15 青铜时代晚期。通高1米,宽0.43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富蕴县奶牛场墓地,系石棺墓。刻石是长条状的砾石,截面有些圆。以浅浮雕仅雕刻出人的近桃形脸面,面廓浮起,里面呈剪底形式。面廓上缘宽,而且中部有些内凹。圆眼,鼻直而宽,切底。阔嘴。现藏于富蕴县文管所。
图7.1.16 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前100年)。随葬石人。2002年6月发现于奶牛场附近。仅在砾石宽的一面浮雕了人的脸面部,可以看出来面型呈弧边的三角形,圆睛、弧眉、直鼻,鼻翼略宽。嘴呈浮起的一字形。
图7.1.17 公元6~7世纪。残高1米,肩宽0.43米。发现于富蕴县水泥厂附近(这里可能不是原址)。具有圆雕的形式,头已缺失。颈较长,弧肩,着双翻领长服。右臂斜屈,窄袖,手托杯;左臂下屈,手握剑柄。剑长而直,鞘上有两个半圆环扣。在石人小腹部位是一横直的曲颈短刀。刀方尖,柄长方。石人束腰,右侧是椭圆形的袋囊。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
图7.1.18 公元8~10世纪。通高1.1米,宽0.38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富蕴县乌恰沟。这是由鹿石改制的石人。截面是梯形,正面呈长方形,剥蚀严重,局部缺失。具有半圆雕的形式,头和颈肩的分界不很明显。脸面近方形,弧眉,小眼,渐宽形长鼻,颧部明显,有髭。两臂屈,双手做抱物状。束腰。现藏于富蕴县文管所。
图7.1.19 青铜时代晚期。墓地石人。发现于富蕴县二牧场的夏草场。现存原址。刻石剥蚀严重,仅雕刻出了人的圆形脸面,眼睛圆,直鼻。
图7.1.20 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前100年)。随葬石人。1995年发现于吐尔洪乡阔塔勒村。高0.25米,直径0.03~0.05米。小石人大致呈圆锥体,雕刻出了人的头部及双耳,圆顶,长方形脸面。眼睛明显内凹,直鼻,浮起的一字形嘴。下巴颏有些上翘。
图7.1.21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吐尔洪乡卡特。头高0.42米,宽0.31米,厚0.12厘米。石人呈宽椭圆形脸面,顶部窄,下巴颏尖,雕刻出了双耳。面部较平,面颊表现得比较明显,弧眉,眼睛双重线形式。直鼻,鼻翼窄。曲状髭,合字形嘴。
图7.1.22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吐尔洪乡卡特。石人头呈方体。头高0.38米,宽0.28米,厚0.2米。长方形脸面,雕刻出了双耳。面部较平,面颊表现得比较明显,弧眉,眼睛略呈椭圆形。直鼻,鼻翼窄。曲状髭,菱形嘴,呈开口状。
图7.1.23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杜热乡萨吾达尔区。高1.25米,最大宽0.34米,厚0.22米。石人脸面呈长方形,顶部窄,下巴颏尖,雕刻出了双耳。面部较平,面颊表现得比较明显,弧眉,眼睛呈椭圆形。直鼻,鼻翼较宽。拱形髭,合字形嘴。石人雕刻出了两臂,可以看出来右臂屈于胸,手执高脚杯;左臂屈于腰际。在腰部似雕刻出了带和小刀。
图7.1.24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杜热夏牧场乡萨吾达尔区。高1.25米,宽0.27米,厚0.22米。剥蚀严重,颈肩分界不明显。脸面呈长方形,圆小颏。弧眉,直鼻,八字髭。右手臂屈至胸前,手托杯;左手臂向下伸至腰际,手抚刀柄。
图7.1.25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富蕴县境内。石人由长方形石板雕刻,已断为三截。可以看出来是由鹿石改刻的石人,鹿纹较明显,是典型鹿石的图案。石人颈肩分界明显,圆雕,颈、肩分界明显,雕刻出了耳朵。见于赵养峰编著《阿勒泰地区草原上的石雕人像》,《中国阿尔泰山岩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第122~124页。
图7.1.26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福海县夏季牧场所在地。石为自然石块,高约0.6米。刻石上隐约能看出勾勒了人的长椭圆脸型,眼睛、鼻子和嘴都比较模糊,大多为浮雕。刻石其他部分没有雕刻痕迹。
图7.1.27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2008年7月26日发现于福海县沙尔布拉克。石人只存头部,颈部以下缺失,高0.52米、宽0.29米、厚0.12米,面部五官清晰,连弧形的眉,眼浮起,杏仁眼,直鼻、鼻翼较宽,曲翘形髭。耳上似带有耳环。
图7.1.28 公元7~9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阿克土白墓地。露出地面高2.3米,肩宽1.1米。见于李征《阿勒泰地区石人墓调查简报》《文物》1962年7、8期合刊。可能是鹿石改雕的石人,雕刻了脸面、颈肩等,剥蚀严重。身体部雕刻有牛的图案。
图7.1.29 青铜时代晚期。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村附近。露出地面高0.75米,肩宽0.7米。现存原址。
图7.1.30 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村附近。露出地面高0.75米,宽也是0.75米。刻石正面呈方形,雕刻了人的脸面和颈饰。脸面近似扁桃形,圆眼,直鼻。见于李征调查记录。
图7.1.31 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科克舍木老克尔木齐墓地。残缺严重。现存原地。
图7.1.32 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附近。见于李征田野调查记录。李征编号10号石人,墓葬列两尊石人,露出地面高0.65米。石人仅浮雕出了人物脸面,脸面卵圆,直鼻,表粒状眼。女性。这尊石人与图7.1.33同列于一座墓葬。
图7.1.33 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附近。见于李征田野调查记录。李征编号11号石人,墓葬列两尊石人。额以上缺失,脸面浮起,小的圆眼睛,鼻梁部直,鼻翼明显,八字胡。男性。这尊石人与图7.1.32同列于一座墓葬。
图7.1.34 青铜时代。露出地面高0.75米,下宽0.8米。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南科克舍木老克尔木齐墓地,墓地已破坏。刻石是一未经加工的砾石,浮雕出人的脸面和手臂。面廓呈边框形式的浮起,五官也是浮雕表现,眉很宽,环状小圆眼。渐宽形鼻,鼻翼显示得很宽。阴刻弧形嘴。颧面也是浮起,上面有些小凹点。两臂屈于胸,做抚状。胸前是连弧形饰。为女性石人。现存原址。
图7.1.35 青铜时代晚期。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科克舍木老克尔木齐附近墓葬。露出地面高2.15米,肩宽0.82米。现存原址。石人主要雕刻了脸面,身体部分剥蚀严重。脸面呈桃形,直鼻。圆眼,颈部和胸前有带状饰。
图7.1.36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4年7月调查时在切木尔切克乡一牧民家的院子里。黑色岩石雕刻,浮雕形式,雕刻出了不明显肩部。人的脸面呈圆框形,弧眉,眼睛呈椭圆形,眼仁为圆形。鼻脊宽,翼也宽。脸面显得平,颧部比较明显,弧形嘴。石人阴刻出了两手臂,似皆屈于胸部,似抱着一件东西。
图7.1.37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4年7月调查时在一农民家的院子里。石人呈“凸”字形,肩部比较明显。刻出了人的脸面,为浮起的圆环形。隐约能看出面颊上有三角纹,直鼻,弧形髭,一字形阴刻的嘴等。胸前有三角纹。
图7.1.38 2004年7月调查时,石人在一农民家的院子里。石人是呈“凸”字形的石板。雕刻出了人的脸面,为圆框形。隐约能看出面颊上有三角形的纹饰,直鼻,一字形阴刻的嘴等。
图7.1.39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5年调查在切木尔切克调查时,见到了这尊石人。石人呈长方形,高1.15米,宽0.77米,厚0.44米。石人纵向裂为两半,由长方形的黑色石雕刻,呈凸字形,雕刻得比较浅,表现了人的颈肩及脸面部分。脸面有些剥蚀,近似桃形,弧眉,直鼻,一字形嘴。
图7.1.40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基地石人。2005年调查在切木尔切克调查时,见到了这尊石人。石人高0.97米,宽0.77米,厚0.19米。由长方形的花岗岩石板雕刻,头部残,属于浮雕。表现了人的圆环形脸面。人脸面的嘴部雕刻的是一只盘羊,盘羊的年代可能比较晚,对石人面部有些破坏。另外,在背面的头部位置可以看出来,有两道粗线刻痕。
图7.1.41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5年在切木尔切克调查时,见到了这尊石人。石人立于石堆墓的东面,仅露出了人的头及颈肩部,头顶部残缺,脸面模糊,由黑色长方形石板雕刻。可以看出来,石人脸面呈圆形。高0.45米,宽0.77米,厚0.44米。
图7.1.42 青铜时代,喀依纳尔一号墓地石人组。位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村附近。1961年作初次调查,发现4尊石人。1993年10月阿勒泰地区文管所将倒卧石人立起,才知是5尊石人,由南向北一字排开。见于王林山《千年石人重放异彩》,《新疆日报》1994年7月18日。现存原址。
图7.1.43 青铜时代。基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一号墓地。1号石人。露出地面高1.7米,肩宽0.7米。现存原址。
图7.1.44 青铜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一号墓地。露出地面高1.7米,残宽0.7米。石人残缺严重,仅能看出脸面的少部分,两手臂等。浮雕。有髭,为男性石人。右臂屈,手执镰刀;左臂屈,手做抚胸状。代表的是农业保护神。从石人上雕刻的动物图案看,具有典型的青铜时代岩画特点。现存原址。
图7.1.45 青铜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一号墓地。4号石人。露出地面高1米,宽0.54米。见于李征《阿勒泰地区石人墓调查简报》,《文物》1962年7、8期合刊。现存原址。
图7.1.46 青铜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一号墓地。5号石人。露出地面高1.3米,肩宽0.58米。现存原址。
图7.1.47 青铜时代晚期。墓地石人。墓葬破坏。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二号墓地。石人残高1.22米,长径0.8米。现存原址。
图7.1.48 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腊塔斯墓地。墓葬并列两尊石人,这是1号石人。露出地面高0.88米,宽0.7~0.85米。现存原址。刻石近方形,刻出大致呈圆形的人物脸面,剪底式的雕刻,直鼻,小眼,为男性。
图7.1.49 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腊塔斯墓地。墓葬并列两尊石人,这是2号石人。露出地面高0.8米,宽0.65米。现存原址。刻石弧顶长方形,浮雕出人物脸面,直鼻,小嘴。女性。
图7.1.50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在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腊塔斯小山包附近。石人为一不规则形的方柱,仅雕刻出了人的脸面,浮雕。脸面呈长方形,圆眼睛,方直鼻,浮起的一字形口。
图7.1.51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7年10月地区文物局在切木尔切克古墓群视察时发现了这尊石人。由红色花岗岩石板雕刻,呈长方形,高1.66米,宽0.73米。石人的头部残缺严重,可以看出肩部及圆形的下巴颏部分。
图7.1.52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听说是从阿勒泰市的山里搬出来的。露出地面高0.84米,宽0.38米。由青白色花岗岩石板雕刻,呈长方形。颈肩分界明显。头呈梯形,上部窄、下部宽。身体呈长方形。脸面较平,五官比较模糊,可以看出来浮起的眉呈连弧状,窄直鼻,椭圆形眼睛,嘴不清。
图7.1.53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6年11月7日在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腊塔斯墓地北农田地一带挖排碱渠时发现。石人高1.8米,宽0.85米。由黑色岩石雕刻,大部分保存了自然面,不很规则,有点呈长方形。浮雕出了人的脸面和两臂,刻痕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呈圆形,连弧状的眉,直鼻,鼻翼略宽。嘴浮起,呈椭圆形。眼睛不太清楚,看似有些椭圆或圆形。
图7.1.54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6年11月7日在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腊塔斯墓地北农田地一带挖排碱渠时发现。高2.12米,宽0.68米。由黑色岩石雕刻,刻石大都是自然面,不很规则,大体呈长方形。浮雕出了人的脸面和两臂,刻痕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呈圆形,连弧状的眉,直鼻,鼻翼略宽。嘴浮起,呈椭圆形。眼睛不太清楚,看似有些椭圆或圆形。
图7.1.55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6年11月7日在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腊塔斯墓地北农田地一带挖排碱渠时发现。高1.36米,宽0.53米。由黑色岩石雕刻,刻石大都是自然面,不很规则,有点呈S形的长方形。刻痕不明显,仅雕刻出了浮起的人的圆坏形脸面,连弧状的眉,直鼻,并阴刻了一字形嘴。眼睛不太清楚,看似有些椭圆或圆形。
图7.1.56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乡托莫尔特村哈瓦萨依河附近。高0.89米,宽0.21米。现藏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见于王明哲《新疆古代石雕人像简介》。《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图7.1.57 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乡境内。露出地面高0.9米,宽0.62米。
图7.1.58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为长方形的黑色岩石。残缺严重,可以看出来雕刻了宽圆环形的颈饰,脸面部浮起,眼睛、鼻子都不明显。
图7,1.59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阿克塔木墓地。露出地面高1米。现存原址。
图7.1.60 公元7~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阿克塔木墓地。高0.9米,肩宽0.35米。剥蚀严重,腰以下缺失。石人表现出了宽大的衣袖,广口的杯,这在其他地区石人中少见。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
图7.1.61 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塔尔浪村塔勒德布拉克墓地。现存原址。石人系躺式,仅雕刻了人的脸面及器官,脸面浮起,阴刻眼、鼻、嘴。
图7.1.62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阿苇滩境内。残高0.92米。现藏阿勒泰地区博物馆。
图7.1.63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乔阿梯墓地。通高1.14米,肩宽0.46米,现藏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石人具有圆雕形式,椭圆形脸面,突眼,渐宽的鼻,髭曲翘,表现出了大的须髯。右臂屈,手执单耳罐;左臂屈,做握剑状。剑竖直。见于张志尧《额尔齐斯河上游与邻境区人形石雕像概述》,《新疆艺术》1989年第1期。
图7.1.64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大河林场苗圃附近乔阿梯一地,圆雕,雕刻出人的头、肩、颈、手臂及袍服、腰带和鞋靴等。脸面呈方形,眉、眼、鼻、髭和嘴不清楚。右臂屈至胸,手执杯;左臂斜屈至腰际,手抚腰带。在腰带上雕刻了垂持的小袋。袍服宽大,鞋靴呈尖头状。
图7.1.65 青铜时代晚期。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境内。见于赵养峰《中国阿尔泰山岩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7月。
图7.1.66 公元7~9世纪。墓地石人。详细地点不清,发现于阿勒泰市境内。
图7.1.67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境内。
图7.1.68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境内。
图7.1.69 公元7~9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境内。
图7.1.70 早期铁器时代。通高0.26米。随葬石人。1963年出土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M21。刻石截面三角形,呈石杵形的棒状,雕刻出了人物的螺状发饰和脸面器官。石人脸面是梯形,脑后刻竖凹槽,弯眉圆眼,隆鼻。见于《新疆克尔木齐古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7期。
图7.1.71 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前100年)。随葬石人。1998年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水磨村出土。石人为一圆锥状石,头部稍扁,雕刻出了人的脸面,有眼睛、鼻和口等,但比较模糊。
图7.1.72 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前100年)。随葬石人。发现于阿勒泰市小东沟一带。石人为一圆锥形石杵,仅雕刻出了人的脸面、帽饰等。帽为小弧顶圆帽,脸面呈弧边的三角形,即尖圆的下颌。眼睛为较深的圆凹坑形式,小直鼻,一字形口。
图7.1.73 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发现于布尔津县阿勒帕布拉克墓地。现存原址。石人是浮雕形式,脸面器官都表现得比较细,身体原涂有红色,现大部分已脱落。
图7.1.74 公元7~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布尔津县伊曲塔斯。通高1.7米,肩宽0.33米。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石人剥蚀严重,具有圆雕的特点,长椭圆脸面。右臂弯屈,手执杯;左手做握刀状。束腰。武士型石人。
图7.1.75 公元10~11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布尔津县伊曲塔斯。现存原址。阴线雕刻出人的脸面和帽饰,脸面呈多边的形式,弧眉,菱形眼,三角形鼻。雕刻简单。为新疆晚期代表性石人风格。
图7.1.76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布尔津县海流滩墓地。通高2.05米,肩宽0.48米。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具有圆雕形式,头肩分界明显,雕刻了服饰。乔夏类型石人,右臂屈,手执杯;左手握刀。束腰,右侧雕刻了袋囊。见于赵养峰《中国阿尔泰山岩画》,1987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7.1.77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布尔津县海流滩墓地。残高1.14米。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头缺失,乔夏类型石人。右手执杯,左手握刀。束腰。见于赵养峰《中国阿尔泰山岩画》,1987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图7.1.78 青铜时代晚期。墓地石人。发现于布尔津县阿克札尔墓地。通高3.1米,肩宽0.68米。现存布尔津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公园。石人雕刻有双耳式帽饰。圆脸,颈前是锯齿纹。右手执镰刀,左手抚胸,貌似女性。
图7.1.79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布尔津县冲乎尔乡铁尔斯卡亚什。残高1.4米,宽为0.23米。头顶部分缺失。深灰白色长方形花岗岩石板。仅雕刻出了脸面、颈肩部位。残留宽翼形鼻,曲状髭。脸面较平,下巴颏较圆。
图7.1.80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发现于冲乎尔乡铁尔斯卡亚什墓地。石人高1.24米,宽0.62米。面向东。刻石为黑色长方形石板。表面有些剥蚀,雕刻出了人头部及两臂,肩部比较明显。石人的脸面呈圆形,眼睛和面颊内凹,窄直鼻,弧形髭,阴刻一字形嘴。石人的身体呈长方形,浮雕出了下垂的两肩膀。小臂残,可以看出来是向腹部弯曲。另外,在左侧的胸颈间,有一浮起的残弧带,可能是颈饰。
图7.1.81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石人在布尔津县阿克札尔村西北6公里处。石人由灰白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呈长方柱形,剥蚀也相当严重。通高1.9米,肩宽0.45米,厚0.3米。雕刻出了颈肩,大体上表现为平顶的菱形脸面。石人脸面呈宽形的颧面、尖下巴颏,方直的隆鼻,阴刻一字形嘴。石人脸面长0.4米,宽0.38米。身体右臂雕刻得还比较明显,做上屈状,手部似持有东西。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82 公元3世纪中叶~8世纪末。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处于波拉题自然村附近。石人栽立在村里一民居土屋的墙角,用做拴马桩。露出地面高1.1米。石人用灰白色的方柱状花岗岩石雕刻,浮雕出了人的面部。面部呈长方形,长0.35米,宽0.23米。上有鼻、眉眼和嘴,鼻方直,眉、眼和嘴都呈弧形,阴刻出眼仁和口等,神态表现稍有些笑意。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83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2000年发现于布尔津县也勒曼村附近。石人由长方形的灰白色花岗岩石雕刻,通高1.43米,肩宽0.38米,厚0.22米。雕刻出头、颈肩及身体上的腰带、剑及鞘和袋囊等,可以说是圆雕石人。石人头顶弧圆,尖下巴颏,脸近似桃形,长0.42米,宽0.35米。五官比较清晰,弯眉、杏眼,方直的鼻子,有八字形的髭,浮起的小嘴,阴刻的口。右手屈至胸前,手执杯;左臂屈于腰际,手不清楚,似做握剑柄状。腰带宽0.04米,环绕在腰部,剑鞘斜挂在左面,并延伸到了左侧面及背后,鞘上还雕刻了半圆形的扣饰。另外,石人右侧雕刻有圆形的袋囊。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84 公元3世纪中叶~8世纪末。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处于布尔津县的中山带。石人由长方形浅红色花岗岩石雕刻,高1.2米,宽0.4米,厚0.15米。仅在正面浮雕出面部,椭圆形面型,杏眼,方直的鼻梁,鼻翼较宽,嘴浮起,一字形阴刻口。另外,石人的面颊比较明显,有高颧的感觉。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85 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前100年)。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处于布尔津县中部偏东的低山地带。石人面向东南,由黑色石雕刻。刻石大体呈长方体,截面是弧边的椭圆形,露出地表高1.38米,宽0.45米,厚0.23米。石人头部大都已破坏缺失,留下了双眼、鼻及残下巴颏。石人的眼睛是圆形的,方直的长鼻,面部显得宽,比较突出。石人浮雕的双臂屈向腹部,双手不清。两个乳房呈圆形突起,直径0.05米。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86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2000年发现于布尔津县阿勒帕布拉克一带。刻石为长方形石板,雕刻出了头部及颈肩,通高2.38米,宽0.5米。石人一侧的头向着东南面,脸面长、宽都是0.45米,圆形。另一侧头向着西北面,也是圆形脸,长0.52米,宽0.5米。石人剥蚀严重,五官不清。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87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2000年发现于布尔津县阿勒帕布拉克一带。长方形石板雕刻,雕刻出了头及颈肩,高2.4米,宽0.6米,身体上没有任何雕刻凿痕迹。可能是面部朝下躺着,所以看不出五官,面部长0.47米,面宽0.45米。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88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0年发现于布尔津县阿勒帕布拉克一带。石人由灰白色长方形花岗岩石雕刻出了颈肩,通高2.28米,肩宽0.65米。石人面部略呈圆形,头宽0.57米。虽然五官有些剥蚀,但能看出弧眉、圆形眼睛、长方的直鼻和阴刻的一字形嘴等。另外,石人身体上刻有拟人形纹样,看似有男有女。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89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石人雕刻出了头面部;肩、胸饰、手臂和长柄铲等。面部近似圆形,长0.5米,宽0.45米。浮雕出面廓、圆形的眼睛,长方的直鼻,右脸颊部剥蚀不清,嘴似圆形。石人弧肩,颈不明显,颈胸部饰倒三角纹及宽带形纹饰。浮雕的两手臂皆屈于胸部,臂宽0.07米,看似两手共同持着一件长柄的铲,铲柄长2.4米。铲为方形,边长0.1米左右。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90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石人由黑色的花岗岩雕旋,呈长方形,高2.85米,宽0.6米,厚0.2米。头顶呈尖圆形,经浮雕表现出圆形面部轮廓,双眉微弧,长方直鼻,眼为圆形,颈部雕刻明显,有胸饰,左右臂屈伸于胸腹间。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91 阔科克三号墓地3号墓石人。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石人已倒在地上,高1.75米,好像它的东面有墓葬。石人剥蚀相当严重,现只能看出雕刻有头颈的轮廓造型。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 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92 公元3世纪中叶~8世纪末。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石人由灰白色的长方形石板雕刻,高1.2米,肩宽0.34米。雕刻出了头部、颈肩和腰带,面部呈圆菱形,头顶和下巴颏呈尖角状,中间较宽圆。石人浮雕出弧形双眉及细长的直鼻,椭圆形眼睛,弧形髭须,嘴不明显。颈短,弧肩。颈部位明显内凹。腰带的位置有点偏下。为宽束带。其他可能还有些雕刻,但剥蚀严重看不太清楚。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93 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前100年)。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石人看似被人移动过,头部破坏缺失,前部对着北面。由黑色长方形石板雕刻,通高1.13米,肩宽0.45米。石人雕刻比较细致,纹路清晰,前面表现出了项带、乳房、手臂等。项带宽0.06米,环绕颈部一周;双乳圆形浮起,直径0.01米;双臂屈于腹部(臂宽0.01米),左手上、右手下,五指平伸做抚腹状。背部雕刻出了两侧的肩胛、脊椎凹槽等。肩胛呈三角形,宽0.25米;脊沟长0.94米。腰部以下雕刻比较粗糙,有明显突出宽0.4米的腰带,以下雕刻出了臀部,比较粗糙。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94 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前100年)。墓地石人。2000年布尔津县文管所发现。石人,面部打坏了一半,剥蚀严重。通高1.6米,宽0.45米。石人雕刻出了颈肩,身体上看不出任何的雕刻。面部长0.35米,宽0.30米。可以看出右侧面圆形的眼睛和方直的残鼻,嘴是后人阴刻上去的,呈一字形。见于布尔津县文管所、自治区博物馆:《布尔津县石人、鹿石的调查》,《新疆文物》,2002年第1、2期合刊,第38~50页。
图7.1.95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2002年发现于也格孜托别乡境内。高1.55米,宽0.39米,厚0.11米。石人颈肩分界明显,椭圆形的脸面,长方形的身体。脸面较平,两侧雕刻出了双耳,弧眉,菱形眼,直鼻、鼻翼较小,一字形阴刻的嘴。右臂斜屈于胸前,手执杯;左臂屈于腰际。
图7.1.96 公元5~9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森塔斯。露出地面高2.34米,肩宽0.6米。现存原址。石人剥蚀严重,脸面不清,双手做抚腹状。
图7.1.97 公元5~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哈巴河县波什屋博墓地。通高2米,肩宽0.66米。现存加依勒玛乡政府所在地。石人脸面不清,双手做抚胸状,女性石人,参见李征《阿勒泰地区石人墓调查简报》,《文物》1962年7、8期合刊。
图7.1.98 公元5~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哈巴河县波什屋博墓地。露出地面高1.25米。现藏哈巴河县文管所。石人脸面器官不清,双手做抚胸状。见于李征《阿勒泰地区石人墓调查简报》,《文物》1962年 7、8期合刊。
图7.1.99 公元7~9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哈巴河县托干拜墓地。通高2.54米,肩宽0.53米。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石人系长方形石板雕刻,仅雕刻了头、面部和帽饰。脸面器官不很清楚。帽饰是双圆顶式,脸面显示得宽而平。
图7.1.100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加朗阿什。残高0.94米,肩宽0.32米。现藏于阿勒泰地区民族博物馆。石人脸面保存基本完好,身体残缺严重,可以看出来是右手托杯形式。
图7.1.101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哈巴河县加尔塔斯阔腊斯附近。由长方形花岗岩石雕刻,剥蚀严重。仅能看出头、体部分,人的脸面呈圆顶、角状下巴颏形式。
图7.1.102 公元5~6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吉木乃县森塔斯湖墓地。露出地面高2.7米,肩宽0.9米。现存原址。石人仅雕刻了头面部,系长方形石板雕刻。梯形帽饰,桃形脸面,直鼻。女性石人。
图7.1.103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吉木乃县森塔斯湖墓地。露出地面高0.65米,肩宽0.6米。现存原址。刻石呈“凸”字形,面廓有些圆,阴刻眼、鼻和嘴。
图7.1.104 公元5~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吉木乃县色仍喀拉盖墓地。露出地面高0.75米,宽0.5米。现存原址。石人浮雕出了脸面,头圆,上面雕刻了凹点纹。脸面雕刻于砾石的棱部,是桃形,线刻眼、鼻和嘴。
图7.1.105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吉木乃县冰山墓地。露出地面高0.7米,宽0.4米。现存原址。石人剥蚀严重。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分布及保护单位名单》(初稿),1958。
②王子云:《新疆的石刻艺术》,《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8期。
③王明哲:《新疆古代石雕人像简介》,《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④陈良伟:《试论西域石刻人像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新疆文物》,1989年第4期。
⑤P·X·Итс,Окаменных изваяниях в Синвцзяне.СЭ,1958,2(伊茨,《新疆石人》,《苏联民族学》,1958年第2期。
⑥张志尧:《额尔齐斯河上游的石雕人像》,《新疆艺术》,1985年第3期。
⑦赵养峰:《中国阿尔泰山岩画》,《阿勒泰地区草原上的石雕人像》,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7月。
⑧陈长庚:《阿勒泰石人》,《新疆文物》,1987年第1期。
⑨张志尧:《额尔齐斯河上游与邻境区人形石雕像概述》,《新疆艺术》,1989年第2期。
⑩王林山:《草原民族文物的风采—阿勒泰民族文物陈列巡礼》,《新疆文物》,1994年第2期。
(11)王林山:《千年石人重放异彩》,《新疆日报》,1994年7月18日。
(12)赵养峰编著:《阿勒泰地区草原上的石雕人像》,《中国阿尔泰山岩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第122~124页。
(13)李征:《阿勒泰地区石人墓调查简报》《文物》1962年第7、8期合刊。
(14)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克尔木齐古墓发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1期。
(15)李征:《阿勒泰地区石人墓调查简报》,《文物》,1962年第7、8期合刊。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王博,祁小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