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石刻与岩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石人

作者:王博,祁小山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位于新疆的西北部,地处准噶尔盆地西缘及天山和阿拉套山之间,该州辖两县一市,即博乐市、温泉县和精河县,境内皆发现有石人。计39尊,其中墓地石人38尊,随葬小石人1尊。尤以温泉县为最多①②③。
  一、温泉县境内石人
  温泉县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部,多山地。目前发现石人32尊,皆为墓地石人④⑤⑥⑦。
  乌拉斯塔墓地石人 石人立于圆形环石圈石围墓前,面向东南。露出地面高0.96米。刻石为长方形砂岩质,仅在上部雕刻出了人的面部。脸型长方,弧眉,椭圆形环状眼,鼻窄而长,八字胡,嘴不清楚。颈肩有分界,以下没有雕刻(见图7.3.1)。
  阿尔卡特石人-1 墓葬地表有一长方形石堆,由卵石堆砌,南北长12米,东西宽9米。紧邻石堆的西部是长方形的石围,由两排石块砌成,南北宽11米,东西长45米。石人立于方形石堆的东面,面向东⑧。
  石人露出地面高1.45米,刻石为花岗岩质,通体雕刻。面呈圆形,弧眉,雕刻出了眼睑,鼻子宽而鼻翼明显,髭呈八字形,合字形嘴。颧骨明显,脸面宽平。衣服为翻领长衣,束腰,系宽腰带。右臂屈,手执杯;左臂屈于腹,手握长刀(或长剑?)。腰带右侧垂以袋囊,腹腰部刻一曲柄短刀,环首。雕刻出了靴子,两跟相对,靴尖偏向两侧。右靴呈直立状,左靴微翘。另外,长衣下摆也雕刻了出来,为对襟式(见图7.3.2)。石人前面排列4个立石。现藏于新疆博物馆。
  阿尔卡特石人-2 墓葬为石堆墓,石人立于墓前,面向东。石人头部发际清晰,长圆脸,斜弧眉,眼睛表现出了眼睑,鼻呈弧形,翼部表现的清楚。有八字胡,合字形嘴。雕刻了耳朵及坠饰。衣饰作翻领状。右臂屈于胸,手托杯;左手握刀。刻石为长方形,以阴线雕刻为主(见图7.3.3)。
  阿尔卡特石人-3 露出地面高1.1米,刻石为长方形砾石,颈肩分界明显。仅雕刻出了脸部,面形偏圆,圆下巴颏。眉、眼、鼻浮起,颧骨明显,髭呈八字形,合字形嘴。以下剥蚀严重,不见刻纹(见图7.3.4)。
  阿尔卡特石人-4 墓葬为石堆墓,石人立于东面。石人残,断为两截。头、体分离。脸面为长椭圆形,突眼,长鼻,颧骨明显,有髭,嘴不清楚。颈肩分界,束腰,隐约可辨出左手持刀,斜佩短刀。石人头肩高0.47米。剥蚀严重(见图7.3.5)。
  阿尔卡特石人-5 刻石为白砂岩质,高1.62米。长圆脸,头披巾,颈肩部有阴刻的披巾褶纹,束腰。两臂屈于胸。腰侧刻了长方形垂饰。
  阿尔卡特石人-6 墓葬为石围石堆墓,石围平面呈方形,4座,南北向排列,相互连接。于最南的一座墓东立了一石人,斜立。露出地面部分高0.8米,底宽0.65米。刻石上部雕刻出了人的脸部,颈肩没有分界,可以看出面部五官,及三角形下巴颏,有髭。右臂屈,手执圆底罐形杯;左臂屈,手做抚腹状。
  阿尔卡特石人-7 刻石为长方形,高0.95米。倒卧于地。仅雕刻出了脸部,脸呈长方形,雕刻了眉、眼、鼻,有髭。
  米里其克木呼尔墓地石人-1 墓地在查干屯格乡莫托村北11公里处,地处木呼尔山沟两个岔口前的平坦草原地带。墓葬是边长为4米的方围石堆墓,南北排列两尊石人,面东而立。这一尊石人位置偏南,露出地面高1.56米。刻石剥蚀严重,有裂纹,局部缺失。雕刻出了头、颈肩、手臂等,头稍圆,脸型近圆,眼睛和鼻子不清,有髭,颈肩分界明显,衣服为交领。右臂屈于胸部,手执杯;左臂屈于腰际,手做抚刀状。刀鞘上饰方形扣饰,束腰(见图7.3.6)。
  米里其克木呼尔墓地石人-2 系偏北的一尊。露出地面高1.9米,保存的较1号石人稍好些,局部也有剥蚀。雕刻出了头、颈肩、手臂。头圆,脸型近圆,弯眉,长鼻,鼻翼明显,髭曲翘。衣领呈对襟式。右臂屈于胸,手做托杯状;左臂屈于腰际,手抚刀。束腰,右侧垂以袋囊(见图7.3.7)。
  阿尔卡特石人-8 发现于温泉县阿尔卡特墓地。立于车轮状石堆墓前,断为两截。现已被搬动。圆雕,颈、肩分界明显,有双耳。石人高1.3米,肩宽0.47米。人的脸面比较模糊,可以看出来窄直鼻,浮起的嘴。人体的雕刻保存较为清晰。右臂屈于胸前,手执高脚杯;左臂屈于腰际,手抚腹状。刀的刻痕不明显(见图7.3.8)。
  多浪特查干萨依墓地石人 墓地在昆得仑牧场场部西北,多浪特沟前台地草坪上。墓葬为石堆墓,石人立于其东南,面向东南。石人露出地面高1.05米。刻石为白砂岩质,呈长方形,头部已砸坏,只留下巴颏的圆形轮廓,颈上有项饰。
  夏里巴克特墓地石人 墓地在科科萨依沟前,夏里巴克特草原上。墓葬为方形石围墓,石围2.7×2.5米,由片状砾石砌成,高出地面0.1~0.26米。石人立于墓东,面向东。露出地面高0.74米,宽0.34米,厚0.24米,为尖状不规则柱石。在上部阴刻人的面孔。
  萨尔布拉克布黑恩乌苏墓地石人 石人头已被砸坏,呈倒卧状,背部高出地面0.22米。雕刻了眼、鼻、颈饰等。
  察罕乌苏墓地石人 墓地在察罕乌苏东面草原上,为石堆墓。石人位其东面,倒卧于草丛中。通高2.1米,肩宽0.7米。雕刻出了面孔,可见眼睛、鼻子和髭等。
  多浪特墓地石人 墓葬为矩形石棺,东西长2米,南北宽1米。石人立于墓东,面向东。石人高1.82米,胸宽0.78米,厚0.21~0.23米。头部和脸部都破坏严重。
  穷科斯台墓地石人 墓葬为石堆墓。石人露出地面高0.83米。脸呈圆形。右手持杯,左手握刀。束腰,右侧垂以圆形袋囊,带下还垂有短刀及其他佩饰。
  米尔其克石人 利用自然砾石仅雕刻了面部五官,小而圆的眼睛,宽而短的鼻子,上颌鼻前沟也很明显,嘴做闭状。砾石比较大,自然形体显现出头部及肥胖的躯体。
  种羊场七队石人 石人露出地面高1米,剥蚀严重,刻石呈条状。在上部隐约能看出阴刻的圆眼睛,长鼻等(见图7.3.9)。
  温泉石人-1 刻石为花岗岩质,下部缺失。残高0.58米,宽0.45米。雕刻出了头、肩等。头上有发饰,两侧雕刻了耳朵及坠饰。脸型方圆,眉横直,突眼,鼻子渐宽,有髭,圆肩。相当于脚的部位残,没有发现刻痕(见图7.3.10)。
  温泉石人-2 通高0.72米。白色石英岩质砾石。雕刻出了头、颈肩、手臂等。头圆,卵圆形脸,阴刻五官,弧眉,双线勾勒眼睛,表现出眼睑,鼻子呈渐宽形式,有八字髭。两臂屈于腹部,双手作抱高颈小罐状。刻石截面椭圆,整体呈椭圆形,肩部刻出分界(见图7.3.11)。
  温泉石人-3 雕刻出了头、颈肩及手臂等。头上有发饰,圆脸,弯眉,突眼,鼻窄而曲,髭不明显,尖下巴颏。右臂屈,手托杯;左臂屈于腰际,手做抚刀状。
  温泉石人-4 发现于温泉县境内。圆雕,颈肩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呈椭圆形,圆头、角形下巴颏。弧眉,椭圆形眼睛,渐宽的鼻,颧部扁平,曲状髭,合字形口。右臂屈至胸前,手执的器物不很清楚。左臂屈于腰际,手握的刀也不太清楚。不过可以看出来,雕刻出了腰带。现藏于温泉县文物局(见图7.3.12)。
  库夏乔鲁石人-1 2005年调查时发现于温泉县哈日布呼镇阿尔夏特牧业村库夏乔鲁墓地。北纬45°09.210′;东经81°32.769′。海拔高度1355米。地处阿拉套山山前谷地平原上。周围为平坦的半荒漠化草原。石人头断裂遗失,残高0.52米,宽0.36米,厚0.17米。石人后面有一方形石围墓,石围内堆砾石,南北长6米,东西宽4米。封石堆略高于地表。在库夏乔鲁2号石人东约500米处(见图7.3.13)。
  库夏乔鲁石人-2 位于哈日布呼镇阿尔夏特牧业村。北纬45°09.415′;东经81°32.928′。海拔高度1348米。位于阿拉套山山前谷地平原上,此处周围为平坦的半荒漠化草原地带,地表生长有耐干旱的植被。石人雕凿在一青色的花岗岩石条上。面向东,石人已倾斜,身高0.92米,上宽0.2米,下宽0.4米,厚(上)0.2米、(下)0.4米。面宽0.24米、长0.32米,保存完好。右手执酒杯,左手握一短剑。石人后面有并排的四座南北向一字排开的方形石围砌成的石围墓。南北长14.1米,东西宽4.8米。
  赛里木湖石人墓 2005年调查时发现于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牧三队。北纬44°40.473′;东经81°02.147′。海拔高度2165米。地处赛里木湖北岸旁,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表生长有草原植被。石人为不规则长方形,面向东。石人高0.65米,宽0.45米,厚0.12米。石人已模糊不清,但可以看出颈、肩的分界。石人背后有9座片石围砌的方形石围墓。东西总长度26米,每座墓葬间距0.15~0.2米,南北宽3~4米(见图7.3.14)。
  布热村1号石人墓 2005年调查时发现于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布热村西南2公里。北纬44°58.332′;东经80°54.337′。海拔高度1436米。别真套山山前洪积扇上,离老公路左侧约100米,地表为戈壁(长有植被)。石人较小,花岗岩质,面东,人像有些模糊,石人高于地表0.37米,宽0.19米。石人后有一方形石棺(残)。片石砌成。南北宽4.1米,东西长5.1米。石棺为花岗岩片石。墓葬属隋唐时期。见于新疆文物考古所、温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005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文物普查报告》,《新疆文物》,2005年第4期,6页。
  布热村2号石人墓 2005年调查时发现于温泉县,扎勒木特乡布热村西约2公里。北纬44°58.333′;东经80°50.979′。海拔高度1498米。别真套山山前洪积扇前缘,为半荒漠草原。地势平坦。建有石人墓一座。石人呈四方墩形,为青色花岗岩质,在石墩的朝东雕刻出面部五官。石人高0.52~0.54米,宽0.38米,厚0.34米。石人身后为方形石围墓,石围用黑色片石围成,中间填砾石。石围长7米,宽6.7米。墓葬属隋唐时期。见于新疆文物考古所、温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005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文物普查报告》,《新疆文物》,2005年第4期,第6页。
  吐日根石人 2005年调查时发现于温泉县,吐日根墓群与石圈遗迹 查干屯格乡吐日根牧业队新蒙古坟西北公路北侧的坡地上。北纬45°08.541′;东经81°15.240′。海拔高度1627米。地处阿拉套山山间谷地中的一个山坡和坡顶上,地表为草原植被。此处散布有墓群、石圈遗迹及石人一尊。均由大型的砾石围成的圆形的或方形、矩形的石围共计7个。石人面东,面部模糊,为青色花岗岩质。高0.88米,石人上宽0.1米、下宽0.45米。面宽0.3米。石人后有2处石围。第一石围直径12.5米,第二石围直径24.1米。石人后石围东侧5米处有三座呈链状排列的石围。直径16米至21米。墓葬属隋唐时期。见于新疆文物考古所、温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005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文物普查报告》,《新疆文物》,2005年第4期,第6页。
  布呼乌苏石人 2005年调查时发现于温泉县查干屯格乡莫托牧业队西。北纬45°07.242′;东经81°11.754′。海拔高度1838米。地处阿拉套山山前谷地平坦的草原坡地上。石人花岗岩质,高1.8米,宽0.7米,厚0.35米。面稍残,面向东南,头部宽0.35米,高0.38米。石人原倒躺在地,后来有人将他立在了一水边。石人东面有一石围石堆墓。墓葬属隋唐时期。见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温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005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文物普查报告》,《新疆文物》,2005年第4期,第7页。
  阿尔夏特库夏乔鲁石人 2005年调查时发现于温泉县哈日布呼镇阿尔夏特牧业村库夏乔鲁石人墓地。北纬45°09.415′;东经81°32.928′。海拔高度1348米。位于阿拉套山山前谷地平原,周围为平坦的半荒漠化草原地带,地表生长有耐干旱的植被。石人雕凿在一青色的花岗岩石条上,面向东,石人已倾斜,高0.92米,上宽0.2米,下宽0.4米,厚(上)0.2米、(下)0.4米。面宽0.24米、长0.32米,保存完好。右手执酒杯、左手握一短剑。石人后有并排的四座南北向一字排开的方形石围砌成的石围墓。南北长14.1米,东西宽4.8米。墓葬属隋唐时期。见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温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005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文物普查报告》,《新疆文物》,2005年第4期,第9页。
  阿冬确鲁石人 发现于温原县阿冬确(东乔)鲁草原,石人附近有石棺墓。石人较小,剥蚀严重,雕刻痕迹比较模糊(见图7.3.15)。
  库斯台石人 1987年发现于温泉县查干屯格库斯台草原。圆雕,颈肩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呈方椭圆形,圆头、角状下巴颏。弧眉,椭圆形眼睛,窄翼的直鼻,有髭,嘴不明显。右臂屈于胸前,手执杯;右臂屈于腰际,手触到短刀。另外,石人雕刻出了长刀、腰包等。现藏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见图7.3.16)。
  二、博乐市境内石人
  博乐市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部,在三处发现石人:有穷科克墓地石人、苏理科克墓地石人、加勒赛沟墓地石人和83团8连小石人,共计6尊石人,其中5尊墓地石人,1尊随葬小石人。
  穷科克墓地石人 墓地在青得里乡三牧场的穷科克沟内西侧台地上。墓葬为南北排列的石堆墓,现已推平。石人露出地面高0.45米,刻石呈长方形;头圆,面型椭圆,额宽,尖下巴颏。弯眉,直鼻,鼻翼稍宽。眼睛雕刻出了圆形眼球,髭曲翘,嘴形不清。颧骨明显(见图7.3.17)。
  苏理科克石人-1 墓地在青得里乡三牧场,苏理科克沟内两侧第一台地上。墓葬为石围墓,呈方形,南北排列。石围中布有砾石。石人面东,露出地面高1.02米,刻石为长方形,面部五官浮雕,弯眉,窄直鼻,突眼,髭曲翘,做闭状嘴。刻石顶呈弧形,突出一角状饰,为发饰(或帽饰)。石人脸稍显方,下巴颏有角状浮起,颈部刻凹槽,肩部不明显(见图7.3.18)。
  苏理科克石人-2 处于第二台地,墓葬为石围墓。石人面向东南,露出地面高0.8米,宽0.46米。刻石为黄色砂岩质,顶部呈弧形,近方体。刻石面较平,仅阴刻出人的脸部及颈饰,面呈长椭圆形,长下巴颏,弯眉,眼角下斜,鼻子窄而翼部明显。八字胡,三角形嘴。颈部有些杂乱的纹饰(见图7.3.19)。
  苏理科克石人-3 处于第二台地,墓葬为石围墓,居2号石人南侧,面向东南。石人露出地面高1.6米,刻石圆顶,长方体。雕刻出了人的头及脸部,颈肩表现出了分界,但不明显。头圆,椭圆形长脸,上额宽,小圆尖下巴颏。弯眉,眼睛小,鼻窄而长,翼部明显,髭曲翘。颈部饰带,垂以菱形饰(见图7.3.20)。
  加勒赛沟墓地石人 墓地在阿拉套山加勒赛沟口台地上,墓葬为石围墓。刻石为花岗岩石质,呈长方形,通高1.56米。雕刻出了头、颈肩、手臂等。头上饰圆形小帽,脸型方,弧眉,闭眼状,直鼻,髭曲翘,合字形嘴,三角状下巴颏。右臂斜屈,手托杯;左臂屈于腰际,手握腰带扣。束腰,腰带饰以方形扣饰,右侧垂以袋囊,腹前垂刀。石人虽然表现出了颈肩界线,但不明显(见图7.3.21)。
  83团8连小石人 2003年农五师83团8连职工发现于农田地里。高0.3米,直径0.04米。石人呈圆锥体,仅雕刻出了人的面部及双耳。脸面椭圆,眼眶较大,窄翼的直鼻。嘴矩形、浮起,为一字形口。现藏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见图7.3.22)。
  三、精河县境内石人
  精河县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东部、天山脚下。目前发现1尊石人,即察汗莫墩墓地石人。
  察汗莫墩墓地石人 墓地在托里乡察汗莫墩村北约3公里处,地处山间荒漠草场。墓葬为南北排列的两座石棺,总长3米,宽0.65米,石棺露出地面高0.15米。石人位于墓东。
  石人露出地面高0.83米,宽0.35米。刻石为弧顶的长方形石板。面呈长椭圆形,下巴颏尖圆,眉、鼻、髭浮起,眉弯,窄而直的长鼻,髭曲翘。眼睛不明显。刻石为花岗岩质,身躯部位因剥蚀,看不出雕刻痕迹(见图7.3.23)。
  图7.3.1 公元8~10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乌拉斯塔墓地。露出地面高0.96米。见于李遇春《博尔塔拉自治州石人墓调查简记》,《文物》,1962年7、8期合刊。
  图7.3.2 公元9~10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阿尔卡特墓地。原露出地面高1.45米(通高2.85米)。现藏新疆博物馆。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和李遇春《博尔塔拉自治州石人调查简记》,《文物》,1962年7、8期合刊。
  图7.3.3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阿尔卡特墓地。现存原址。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4 公元7~9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阿尔卡特墓地。露出地面高1.1米。现存原址。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5 公元7~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阿尔卡特墓地。残高0.47米。现藏于博尔塔拉州博物馆。见于《博尔塔拉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6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米里其克木呼尔墓地。露出地面高1.56米。墓地有两尊石人,为1号。现存原址。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7 公元6~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米里其克木呼尔墓地。露出地面高1.9米。墓地有两尊石人,为2号。现存原址。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8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阿尔卡特墓地。圆雕,颈、肩分界明显,有双耳。石人高1.3米,肩宽0.47米。人的脸面比较模糊,可以看出来窄直鼻,浮起的嘴。人体的雕刻保存较为清晰。右臂屈于胸前,手执高脚杯;右臂屈于腰际,手做抚腹状。刀的刻痕不明显。
  图7.3.9 公元10~11世纪。露出地面高约1米。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种羊场七队墓地,墓葬为石堆墓。刻石风蚀相当严重,人物脸面隐约可辨,有眼、鼻等。石人是一长条形石。现存原址。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10 公元7~8世纪。墓地石人。详细地点不清,发现于温泉县博格答尔镇境内。残高0.58米,宽 0.45米。现藏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能看出头和肩的分界,脸面器官比较清楚,有发饰和耳饰。突眼,渐宽形鼻,八字胡。
  图7.3.11 公元8~10世纪。墓地石人。详细地点不清,发现于温泉县境内。通高0.72米。现藏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
  图7.3.12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境内。圆雕,颈肩比较明显。石人的脸面呈椭圆形,圆头、角形下巴颏。弧眉,椭圆形眼睛,渐宽的鼻,颧部扁平,曲状髭,合字形口。右臂屈至胸前,手执的器物不很清楚。左臂屈于腰际,手握的刀也不太清楚。不过可以看出来,雕刻出了腰带。
  图7.3.13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哈日布呼镇阿尔夏特村库夏乔鲁墓地。残高0.52米,宽0.36米,厚0.17米。右手执酒杯,左手握一短剑,身体正面向东,灰色花岗岩质。见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温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005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文物普查报告》,《新疆文物》,2005年第4期,9页。
  图7.3.14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温泉县呼和托哈种畜场牧三队赛里木湖石人墓。石人高0.65米,宽0.45米,厚0.12米。石人已模糊不清,但可以看出颈、肩的分界。见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温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2005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文物普查报告》,《新疆文物》,2005年第4期,16页。
  图7.3.15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温原县阿冬确(东乔)鲁草原。石人较小,剥蚀严重,雕刻痕迹比较模糊。
  图7.3.16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1987年发现于温泉县查干屯格库斯台草原。圆雕,颈肩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呈方椭圆形,圆头、角状下颌。弧眉,椭圆形眼睛,窄翼的直鼻,有髭,嘴不明显。右臂屈于胸前,手执杯;右臂屈于腰际,手触到短刀。另外,石人雕刻出了长刀、腰包等
  图7.3.17 公元7~8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博乐市穷科克墓地。露出地面高45厘米。现存原址。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18 公元7~9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博乐市苏理科克墓地。露出地面高1.02米。现存原址。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19 公元10~11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博乐市苏理科克墓地。露出地面高0.8米,宽0.46米。现藏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20 公元8~9世纪。露出地面高1.6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博乐市青得里乡苏理科克墓地(发现 3尊石人,本尊编号为苏理科克-3)。具有半圆雕形式。面向东南。脸面有些长椭圆,颧面较平,弯眉,鼻子是渐宽形式的,翼邢明显,髭曲翘。颈下刻项饰,垂菱形坠。现存原址。
  图7.3.21 公元6~8世纪。通高1.56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博乐市东北阿拉套山的加勒赛沟口墓地,面东。具有半圆雕形式,头上是小顶的帽饰,长方脸面。角状下巴颏,颏边缘浮起。石人眉脊明显,眼睛呈闭状,直鼻,八字胡,阴刻一字嘴。右臂斜屈,手托杯;左臂屈于腰际,手做握带扣状。腰带饰以纹饰,其下垂刀。现藏博尔塔拉州博物馆。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图7.3.22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随葬小石人。2003年农五师八十一团八连职工发现于农田地里。高0.3米,直径0.04米。石人呈圆锥体,仅雕刻出了人的面部及双耳。脸面椭圆,眼眶较大,窄翼的直鼻。嘴矩形、浮起,为一字形口。
  图7.3.23 公元8~9世纪。露出地面高0.83米。墓地石人。发现于精河县托里乡察汗莫墩墓地,地处山间荒漠草原,面东。刻石是长方形,剥蚀严重,浮雕出人的脸面,颈部有些内收。脸面是长方,宽额和圆下巴颏。小眼,长鼻,八字胡。现存原址。见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①黄文弼:《新疆考古的发现—伊犁调查》,《文物》,1960年第2期。
  ②蒋学熙:《古乌孙石刻人像》,《新疆日报》,1986年10月4日。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0年第1期。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新疆历史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新疆出土文物》图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
  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编:《新疆考古三十年》,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⑦汤宗道:《温泉草原上的石人》,《新疆日报》,1982年3月13日。
  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疆古代民族文物》图录,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王博,祁小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