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哈密、吐鲁番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乌鲁木齐市发现的石人
作者:王博,祁小山
这四个地州市地处天山东段,墓地石人主要发现于沿天山一带,共计25尊。另外,也发现了随葬石人两尊。这些石人反映了天山东部石人的特点。
一、哈密地区石人
哈密地区地处天山东部,辖哈密市、伊吾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皆发现了墓地石人,计4尊。伊吾县1尊,为科托果勒沟墓地石人;哈密市1尊,为黄田农场八大石村石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两尊石人,皆发现于石人子乡①。
科托果勒沟墓地石人 墓地在葫芦乡科托果勒沟北口,墓葬皆为石堆墓。石人发现于一周缘以较大的砾石镶砌边缘的石堆墓北缘,石堆直径3.7米,封石高0.5米。石人面朝北。
石人露出地面高0.4米,宽0.33米,刻石为长方形砾石,仅以阴线雕刻出了脸部及五官,面呈圆形,弯眉,鼻直,翼较宽,嘴不明显。下巴颏面上刻一菱格纹饰。下巴颏稍尖。其他部分没有雕刻(见图7.4.1)。
八大石村石人 高0.56米,宽0.19米。刻石为青灰色火山岩质砾石,在上部仅雕刻出人的脸部及五官。浮雕。面呈长方形,圆下巴颏。弯眉,鼻梁窄,翼部雕刻精细,颧骨明显,八字胡,嘴浮起,微启。现藏于哈密地区博物馆(见图7.4.2)。
石人子乡石人-1 发现于石人子村南,后移至一渠边。通高0.95米,宽0.34~0.5米。刻石顶部呈脊状,石体不规则,在刻石上部雕刻了人的脸部轮廓及五官,面呈圆形,圆眼睛,直鼻,嘴较小。雕刻的粗简,剥蚀破损严重。现藏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馆(见图7.4.3)。
石人子乡石人-2 雕刻出了人的头、颈、肩等。头略呈梯形,弧顶,面型椭圆,弯眉,宽鼻翼,嘴浮起。另外,雕刻出了双耳及耳坠饰,颈肩分界明显,圆肩。胸部隐约能看出乳房。石人剥蚀严重,有些雕刻不很清楚,现藏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馆(见图7.4.4)。
二、昌吉回族自治州石人
昌吉州位于天山北麓的东部,辖七县一市。在木垒、奇台、吉木萨尔、呼图壁县境内都发现了石人,共计15尊,其中有墓地石人13尊,随葬石人两尊。木垒县境发现5尊,即冬刚加依拉克石人、哈夏古力沟石人、南闸石人、木垒石人和博斯塘沙尔色克沟石人。奇台县境发现1尊墓地石人,即半截沟石人和1尊随葬石人,即西地石人。吉木萨尔县境发现4尊墓地石人,新地沟石人、苇湖沟石人、小西沟石人和上小份子石人。呼图壁县境发现1尊墓地石人,即乔鲁布尔乎墓地石人,还有1尊随葬石人。②③④⑤
冬刚加依拉克石人 发现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牧场,冬刚加依拉克山顶上,石人平躺在地上。高1.48米,宽0.3米。刻石为长方形灰色砂岩质砾石,顶部残缺,呈弧形。在刻石上部雕刻出了人的眉、眼、鼻,为阴线刻,弯眉,椭圆环眼,渐宽的鼻。现藏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民族博物馆(见图7.4.5)。
哈夏古力沟石人 发现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牧场,哈夏古力沟中。石人原立石堆墓前,后来墓穴塌陷石人坠入墓穴1米深处。刻石为绿色粗砂岩质,截面呈棱角状。以一棱脊为正面雕刻,头顶呈斜角状,额部横刻一弧线,其上为帽饰。脸型稍显方,尖下巴颏,眉斜弯,斜立状椭圆形眼,鼻子中部缩窄,髭曲翘。颈、肩分界不明显,其他部分没有雕刻出来。现藏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民族博物馆(见图7.4.6)。
南闸石人 发现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南闸三组村东山梁上,刻石为棕褐色花岗岩质,高0.84米,宽0.44米。仅刻出头部。现藏于木垒县民族博物馆(见图7.4.7)。
木垒石人-1 刻石发现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一长方形石板,脊状顶。在石板上部阴线雕刻了人的脸部及五官,面呈卵圆形,宽额尖下巴颏,弯眉,渐宽形的鼻子,杏眼,有髭。另外,面部两侧还线刻了耳朵。现藏干木垒县民族博物馆(见图7.4.8)。
木垒石人-2 发现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残缺严重。残高0.29米,宽0.32米,厚0.1米。仅能看出人脸面的下半部分,脸面较宽,渐宽形鼻,曲状髭,合字形口,凸形下颌。现藏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民族博物馆(见图7.4.9)。
博斯塘沙尔色克石人 刻石为一0.5米×0.3米×0.1米的石板。从人脸部的鼻梁正中残断,只剩下半截鼻子及嘴、髭和尖长的下巴颏、阴刻。
半截沟石人⑥ 刻石为花岗岩质,高1.46米,肩宽0.39米。雕刻出了头、颈、肩和手臂等,头有些圆,面呈方圆形,眼睛圆且比较大,并雕刻出浮起的眼廓,显得很特殊。鼻子是渐宽形式的,特别得长,嘴不清楚,下巴颏呈三角状。右臂斜屈,手执罐状杯;左臂屈于腰际,手握刀柄。刀做直柄,鞘上饰以扣饰。另外,雕刻了耳朵。现藏于奇台县文管所(见图7.4.10)。
西地石人 为随葬石人。奇台县西地出土,这里曾发现过墓葬。石人残,高0.12米,宽0.056米。刻石为杂色长辉岩石质,原呈锥状体(?),仅浮雕出人面。面呈卵圆形,宽额长颏,眉眼横直,渐宽形鼻,嘴浮起,呈撅状。另外,颧骨明显,造型古朴。现藏于昌吉州博物馆(见图7.4.11)。
新地沟石人 新地沟在吉木萨尔县城南林场所在地,其南称作“石人滩”,墓葬为石堆墓。石人面东。刻石为花岗岩质,高1.52米,宽0.42术。石人主要雕刻了人的脸部,面型宽圆,颧骨明显,弧眉,表现了眼睑,长鼻,鼻翼明显,有髭,另外,雕刻出了双耳及耳饰。颈肩分界不明显。整个雕像以浮雕为主(见图7.4.12)。
苇湖沟石人 苇湖沟在吉木萨尔县城西南的天山脚下。刻石为青灰色花岗岩质,呈长方形,顶残缺,人面额及左眼部缺失。石人仅浮雕出了脸部。面呈圆形,菱形眼睛,鼻梁直而翼部明显。髭曲翘,半圆形的噘状嘴。下巴颏部浮起,颏下刻了六条辐射状的线条,可能是表现胡须。另外还雕刻出耳朵及耳饰(见图7.4.13)。石人高1.16米,宽0.62米。
小西沟墓地石人 墓地在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小西沟村附近,原为石堆墓,直径约20米,现已破坏,经发掘发现了石棺。
石人通高1.2米,宽0.6米。刻石为青灰色花岗岩质,脊状顶,长方形体,颈部位置稍内凹。仅在刻石上部以剪底法雕刻出了人的面部轮廓,脸呈圆形,圆眼睛,方直鼻,筒状大嘴。其他部分没有雕刻(见图7.4.14)。
上小份子墓地石人 墓地在吉木萨尔县新地乡西偏北约1公里处,地处新地沟河西岸坡地;墓葬为圆形土石堆墓,直径2.5米,高0.4米,石人立于其东1.5米处,面向东南。
石人通高1.1米,宽0.47米。刻石呈长方形,雕刻出了帽饰及脸部,帽以阴刻环线表现,似螺状,尖顶,脸型有些圆,宽额。尖下巴颏,眼睛表现得很特殊,呈圆角矩形,鼻子中部缩窄,翼宽,颧骨明显,髭呈不对称的曲翘形式,撅嘴。以浮雕为主,没有表现出颈肩的分界(见图7.4.15)。
乔鲁布尔乎墓地石人 墓地在呼图壁县雀儿沟镇南30公里,天山中山带乔鲁布尔乎沟北岸台地上,墓葬为长方形石堆墓,东西长10.5米,南北宽8米,高0.85米。封石堆上面平坦,石人立于其上,面西。
石人露出地面高1.32米,宽0.37米。刻石为长方形,雕刻出了头、颈肩和手臂等。颈肩分界明显。头圆,脸也呈圆形,弯眉,细眼,鼻窄而直,小口。右臂屈于胸,手做执杯状;左臂屈于腰部,手握刀。刀斜佩于左,延及侧面。身后雕刻了披式长发(见图7.4.16)。
呼图壁石人 为随葬小石人。石人通高0.315米,直径0.045米,截面呈圆形。刻石为小石棒状,在上中部雕刻出人的头及脸、手臂等。头上雕刻了圆形饰,小而低。以浮起的线条表现出近圆形的面部,眼睛圆形,鼻直,嘴弧形,耳朵呈弯月状。颈肩分界不明显,在相当于颈肩的位置饰以环状项饰,两臂屈于腹,做抚腹状。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见图7.3.17)。
南干沟石人 1994年发现于呼图壁县红山水库西南干沟。圆雕,颈肩分界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基本上呈椭圆形,圆头顶、角状下巴颏。脸面比较扁平,弧眉,眼睛有些模糊,窄翼的直鼻,曲状髭,合字形口。右臂屈于胸腹间,手执器物不是很清楚,有点像瓶。左臂屈于腰际,手握着刀柄。腰带比较清楚。另外,也雕刻出了衣领及前襟部分,在胸前似做开口状,呈三角形式。现藏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见图7。4.18)。
三、吐鲁番地区石人
吐鲁番地区处于天山南部的东天山地带,在吐鲁番市境内仅发现1尊墓地石人,即石窑子墓地石人⑦⑧。
石窑子墓地石人 墓地在石窑子河谷东面,山前阶地上。墓葬为石堆墓,墓地散布有20余座,石堆墓有圆形和矩形的,有的环围以石围,石人墓的石堆为圆形,直径4.2米。石堆不高,在上面用石板砌了一个方形框,石人立于其中,方框边长0.8米。石人墓西有一长方形石堆墓,长5米,宽2.2米,相距2米。
石人面向西南,通高1.53米,宽0.57米。刻石为青灰色花岗岩砾石,呈长方形,弧顶;在偏上部分雕刻了人的圆形面孔,弧眉,弧眼。鼻、嘴不清楚。雕刻粗简。另外,刻石顶上放置了一块砾石(见图7.4.19)。
四、乌鲁木齐市石人
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属东天山地区,石人主要发现于芦草沟乡境内。另外,水西沟乡也有发现,共计7尊,皆为墓地石人⑨。
柴窝铺石人⑩ 1934年发现于柴窝铺村东,距村子最近的湖东端北约1公里的地方。石人倒躺在地上,高2.2米。在一长条形砾石上阴刻出了人的脸面,圆环形眼,凹点状鼻孔,一字形嘴等。另外,在相当于人体腰的位置沿石体阴刻了一条,应该表现的是腰带(见图7.4.20)。
石人子沟石人-1 发现于芦草沟乡石人子沟村附近,露出地面高1.1米,宽0.4米。雕刻出了头、颈、肩等,石人剥蚀严重,面部五官不清楚,头圆,脸面呈椭圆形。颈肩分界明显,右臂横屈,手做托杯状,左手不清。背后阴刻了5~6道线条,中部呈束状,似为发饰。从残蚀情况看,石人束腰,现藏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见图7.4.21)。
石人子沟石人-2 通高0.65米,肩宽0.43米,厚0.17米。通体剥蚀严重,面目难辨。
葛家沟石人 发现于芦草沟乡葛家沟村西南山坳里。这里有石堆墓,直径5米,高0.3米。中部塌陷。石人高0.85米,宽0.36米。刻石为砂岩质。圆雕。剥蚀严重。可以看出卵圆形脸形及颈、肩分界,中部缩窄的鼻子等。现藏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见图7.4.22)。
庙尔沟墓地石人-1 发现于水西沟乡庙尔沟村西北,小山沟东山头上,有石堆墓,直径12米,高0.4米。石人已移动位置。
石人通高1.3米,宽0.43米,刻石为砂岩质。雕刻了头及脸部等。刻石上部浮雕出人的五角形面型,三角状下巴颏。眼呈突状,鼻翼较宽,髭长而细,呈曲翘状。长方形嘴。隐约看出右臂屈,手托杯;左臂不清。刻石顶圆,体呈长方形。现藏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见图7.4.23)。
庙尔沟墓地石人-2 露出地面高0.55米,宽0.32米。石人颈肩分界,头顶呈角状,一侧残。面呈梯形,眼睛不清,直鼻,曲髭,合字形嘴。颈以下石体呈长方形,可以看出交领衣饰,其他雕刻不清。现藏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见图7.4.24)。
谢家沟石人 发现于乌鲁木齐市南山谢家沟。石人脸面呈圆形,显得比较扁平,下巴颏凸出。弧眉,杏眼,宽翼窄鼻,曲髭,合字形口。右臂屈至胸前,手执喇叭形口高脚杯;左臂屈于腰际,手握刀柄。自治区博物馆画家张华君先生在南山写生时发现了这尊石人,并拍了照片(见图7.4.25)。
图7.4.1 公元10~11世纪。露出地面高0.4米。墓地石人。发现于伊吾县科托果勒沟墓地。刻石为自然的长方形砾石,仅阴刻出人的脸面,面椭圆,尖下巴颏。眉宽。渐宽形式的鼻,翼部稍明显。颏面刻一方菱形纹饰。现存原址。见于《哈密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1年第4期。
图7.4.2 公元9~10世纪,通高0.56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哈密市黄田农场八大石村,刻石为长方形的砾石,以浅浮雕刻出人面。脸面椭圆,窄额宽下巴颏。重眼,细弯眉,颧部明显,渐宽形鼻,髭呈八字,合字形嘴。现藏于哈密地区博物馆。
图7.4.3 公元10~11世纪。通高0.95米。发现于巴里坤县石人子村(这里发现两尊石人,本尊编号为石人子乡石人-1)。墓地石人。刻石不规则,剥蚀严重,浮雕和阴刻的混合式雕刻,仅能看出脸面。孤眉,渐宽的鼻,嘴浮起,颧部明显。现存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化馆。通高0.95米,宽0.34~0.5米。石为青灰色细砂岩石。见于王炳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新疆文物》,1985年第1期。
图7.4.4 公元9~10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石人子村(这里发现两尊石人,本尊编号石人子乡石人-2)。石人剥蚀、残缺严重,具有圆雕形式,能看出头和肩的分界。脸面呈梯形,尖圆下巴颏,鼻较直,显出鼻翼。另外,胸部似雕刻了浮起的乳,显圆形,耳也雕刻了出来,似有耳坠。现存于该县文化馆。
图7.4.5 公元10~11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牧场冬刚加依拉克。高1.48米,宽0.3米。见于孙伯海:《木垒草原石人发现经过及特点》,《新疆文物》,1994年第2期。
图7.4.6 公元10~11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博斯坦牧场哈夏古力沟。见于孙伯海:《木垒草原石人发现经过及特点》,《新疆文物》,1994年第2期。
图7.4.7 青铜时代(公元前1200~前700年)。墓地石人。发现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照壁山乡南闸三组村东山梁上。石人由棕褐色花岗岩砾石雕刻,高0.84米,宽0.44米,厚0.25。浮雕,仅在上部雕刻了人的脸面,脸面呈圆环形,弧眉,渐宽的鼻,圆眼睛,合字形口。
图7.4.8 公元10~11世纪。墓地石人,发现于木垒县境内。现藏于木垒县民族博物馆。
图7.4.9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残高0.29米,宽0.32米,厚0.1米。仅能看出人脸面的下半部分,脸面较宽,渐宽形鼻,曲状髭,合字形口,凸形下颌。
图7.4.10 公元5~6世纪,石人通高1.46米,肩宽0.39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奇台县半截沟。具有圆雕的形式,头、肩分界。脸面椭圆,有发饰,眼睛大而圆浮起,鼻是渐宽形式,有髭,嘴是微启状,角状下巴颏。双耳雕刻的也比较明显。石人右臂斜屈,手执单耳小罐;左臂屈,手握刀。束腰。现藏于奇台县文管所。见于奇台文化馆《新疆奇台县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与古墓》,《考古学辑刊》,第2辑。
图7.4.11 早期铁器时代。随葬石人。发现于奇台县西地墓地。残长0.12米,宽0.056米。见于迟文杰:《庭州文物集萃》,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3。
图7.4.12 公元7~9世纪,通高1.52米,宽0.42米。系鹿石改做的墓地石人。发现于吉木萨尔县新地沟。刻石为长条状的花岗岩石,仅浮雕出了脸面部分。脸面椭圆,弧眉,重眼,渐宽式鼻,阔口。八字胡,双耳垂环,有颈项饰圈。背面是鹿石刻纹。现藏于吉木萨尔县文管所。见于王炳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新疆文物》,1995年第1期。
图7.4.13 公元7~8世纪。露出地面残高1.16米,宽0.62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吉木萨尔县苇湖村。石色青灰。呈长方形,上部缺失。以浮雕表现了人的脸面,雕刻比较精细,眉额及左眼缺失,右眼为菱形重眼,鼻梁直,翼部明显。颏部阴刻右左对称的线纹,似为须髯。现藏于吉木萨尔县文管所,见于王炳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新疆文物》,1985年第1期。
图7.4.14 青铜时代晚期。露出地面高0.8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小西沟墓地。刻石青黑色,花岗岩质。以浮雕雕刻出人的脸面。脸面有些圆,带有剪底形式,圆眼睛,长方切底直鼻,嘴浮起,稍撅。另外,刻石是脊状顶,至颈部内收明显。现藏于吉木萨尔县文管所。见于王炳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新疆文物》,1985年第1期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89年第3期。
图7.4.15 公元6~8世纪。露出地面高1.1米,宽0.47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吉木萨尔县新地乡上小份子墓地。刻石是不很规则的长方形条石,以浮雕刻出了人的帽饰和脸面。帽为凸棱纹的斜帽,局部缺损。石人面东,脸面比较短,鼻子是渐宽形式,颧而明显,曲翘的浓髭,嘴噘。颏下可能雕刻了须,不很明显。现存原址。见于王炳华:《天山东部的石雕人像》,《新疆文物》,1985年第1期。
图7.4.16 公元6~8世纪。露出地面高1.32米,肩宽0.37米。发现于呼图壁县南山牧场乔鲁布尔乎墓地,面西。刻石系长方形,具有圆雕的形式,头,肩分界明显。石人头圆,背面刻有发饰,系披发。脸面也有些圆,弧眉,窄直鼻。右臂弯屈,手式不清;左手握刀垂于腹部。刀斜挎,直到身后。现存原址。见于《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89年第3期。
图7.4.17 早期铁器时代。通高0.315米,直径0.045厘米。随葬石人。发现于呼图壁县境内。具有高浮雕的特点,头若圆形小帽,面廓浮起,直鼻小圆眼睛,一字形嘴,并且雕刻了双耳。颈部浮起凸棱的圈饰,两臂屈,手做抚状。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图7.4.18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1994年发现于呼图壁县红山水库西南干沟。圆雕,颈肩分界比较明显。人的脸面基本上呈椭圆形,圆顶角状下颌。面比较扁平,弧眉,眼睛有些模糊,窄翼的直鼻,曲状髭,合字形口。右臂屈于胸腹间,手执器物不是很清楚,有点像瓶。左臂屈于腰际,手握着刀柄。腰带比较清楚。另外,也雕刻出了衣领及前襟部分,在胸前似做开口状,呈三角形式。
图7.4.19 公元10~11世纪。通高1.53米,宽0.7米。墓地石人。发现于吐鲁番市石窑子墓地。刻石是长方形的青灰色砾石,以浅浮雕仅刻出人的脸面。脸面是圆形,细眉。石人剥蚀严重,鼻和嘴都不清楚。现藏于吐鲁番地区博物馆,见于柳洪亮:《吐鲁番发现的突厥石人与相关问题》,《新疆文物》,1992年第1期。
图7.4.20 早期铁器时代(公元前700~前100年)。墓地石人。1934年发现于柴窝铺村东。石人倒躺在地上,高2.2米。在一长条形砾石上阴刻出了人的脸面,圆环形眼,凹点状鼻孔,一字形嘴等。另外,在相当于人体腰的位置沿石体阴刻了一条,应该表现的是腰带。
图7.4.21 公元6~8世纪,高1.1米,墓地石人。发现于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石人子沟村的河阶地上。具有圆雕形式,剥蚀严重,头和肩分界明显。脸面呈长椭圆形,下巴颏尖圆,脸面器官不清。右手持杯于胸前,左臂下垂,手部缺失。背部阴刻线条5~6条,束腰。现藏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见于《乌鲁木齐市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1年第1期。
图7.4.22 公元6~8世纪。通高0.85米。墓地石人。发现于乌鲁木齐县芦草沟乡葛家沟村山坳地带。具有圆雕形式,头和肩的分界明显。石人剥蚀和缺损非常严重,目前仅能看出卵圆的脸形。现藏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见于《乌鲁木齐市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1年第1期。
图7.4.23 公元6~8世纪,高1.3米。基地石人。发现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乡庙尔沟村(这里发现两尊石人,本石人编号庙尔沟石人-1)。刻石呈长方,剥蚀严重,局部不清。石人以浅浮雕刻出了人的头部及躯体,脸面长椭圆。尖下巴颏。突眼,渐宽形鼻,翼明显。髭曲翘,浮起横直小嘴。右臂屈,手执杯;左手臂模糊不清。束腰。现藏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见于《乌鲁木齐市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1年第1期。
图7.4.24 公元7~8世纪。高0.55米。墓地石人。发现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乡庙尔沟村山前台地上(这一带发现两尊石人,本尊编号庙尔沟石人-2)。刻石有些长方,剥蚀严重,局部缺失。具有半圆雕的形式,头和肩有分界。石人脸面呈宽下巴颏形式,头部缺失右侧,鼻子方直切底,髭呈八字。嘴呈闭状。衣是翻领式。现藏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见于《乌鲁木齐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1年第1期。
图7.4.25 公元6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墓地石人。发现于乌鲁木齐市南山谢家沟。石人脸面呈圆形,显得比较扁平,下颌凸出。弧眉,杏眼,宽翼窄鼻,曲髭,合字形口。右臂屈至胸前,手执喇叭形口高脚杯;左臂屈于腰际,手握刀柄。
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哈密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1年第4期。
②新疆维吾尔自1台区文物普查办公室:《昌古回族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89年第3期。
③迟文杰:《庭州文物集萃》,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1。
④周菁葆主编:《丝绸之路岩画艺术》,苏北海《新疆木垒县博斯坦牧场罕见的岩画山·木垒县第一次发现了石人像》,新疆人民出版社。
⑤孙伯海:《木垒草原石人发现经过及特点》,《新疆文物》,1994年第2期。
⑥奇台文化馆:《新疆奇台县发现的石器时代遗址与古墓》,《考古学集刊》,1982平第2辑。
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吐鲁番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新疆文物》,1988年第3期。
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昌吉回族自治州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89年第3期。
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普查办公室:《乌鲁木齐市文物普查资料》,《新疆文物》,1991年第1期。
⑩〔瑞典〕贝格曼蓍,王安洪译:《新疆考古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71页。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王博,祁小山著.-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