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安琪儿自何处飞来
作者:王嵘
最早的安琪儿自何处飞来
1906年亦即光绪三十二年的岁末,英籍匈牙利探险家和考古学家奥里尔·斯坦因,到米兰遗址进行发掘。他惊喜地发现了“从未报道过、完全出乎意外”的精美壁画。他发现了“有翼天使”的壁画,不禁使他惊讶地发问:“这最早的安琪尔怎么飞到这里来了?她是自何处而来的?”
更使他感兴趣的是,他在米兰挖掘出一堆沙海古卷——藏文文书,这些文书是“从守卫着玄奘和马可·波罗都走过的、去沙洲的路上的古戍堡里出土的”。早些时候他曾中止了对米兰的挖掘奔向楼兰,而现在他又回来了。紧接着他又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比藏文书更让你高兴的是一打一打的漆皮鳞战甲的残片。”这还不算,斯坦因原来一直认为城堡附近的一些佛塔和寺院建得更早,因此希望出现更大的奇迹。果然,他所希望的事被一种使他眼睛一亮的发现证实了。在一座破坏严重的寺院里,他发现了与热瓦克发现的一样或更好的文物。他的收获还不仅于此,在同一寺院里他还挖掘出公元三世纪以前的贝叶书,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发现这种书写材料。
日历已经翻到了第二年(1907年)元旦,斯坦因继续在米兰进行发掘。他随手就捡到了佛寺中废弃的具有希腊艺术风格的佛像雕塑,只不过这巨大的泥塑佛陀早已身首异处。最使他惊喜的是,在一座塌毁的窣堵波(佛塔)基座圆形走廊的墙壁上,露出精美的“有翼天使”的绘画,他禁不住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亚洲腹部中心荒凉寂寞的罗布泊岸上,我怎么能够看到这种古典式的天使呢?”他在非常兴奋的情绪下,逐一清理仔细观察,立刻感到在昆仑山南北各处所看到的美术作品中,“这些壁画的构图和色调接近古典的作风,完全睁开的大眼灵活的注视,小小微敛的唇部的表情,把我的心情引回到埃及托勒美和罗马时期木乃伊墓中的希腊少女以及青年美丽的头部上去了。”
在斯坦因看来,这些“有翼天使”不仅有明显的希腊古典风格,而且还是“借自基督教的造像”。经过比较考证,斯坦因将米兰废弃的时间,确定在与尼雅遗址同时的“公元三世纪终了或其后不久”。
米兰佛寺保存的所有绘画表现的都是佛教故事,对此斯坦因很肯定,因为他还发现了其它一些绘画,如佛与六位弟子图。可是,从其构图和色调来看,虽然题材是佛教的,但“美术表现的细微处却全是得之于希腊的模型”。例如佛和六弟子大而直的眼睛,同中亚一带绘画中长而歪斜的眼睛不同。还有衣褶样式以及手从袈裟里伸出来做曲指姿势等。在绘画技术上,表现肌肉时利用光与影这种希腊古典美术通常的画法。
七幅“有翼天使”绘画,外表有一种“天国博爱的和谐力量,面部表现一种强烈的个性”。关于“有翼天使”为什么位于过道墙壁稍下部分的问题,斯坦因认为其“地位合适,天使扬起眼帘的注视,与绕塔右旋的信徒的眼光恰好相对”。因为这些“有翼天使”的造像形式是“希腊式佛教美术”,所以斯坦因认为必须追溯到希腊神话,并应“以有翼的爱罗神为其直接的祖先”。同时他也承认,画像因经过中间的过程,当然受有东方观念的影响。但他还是认定,这些“有翼天使”画像与古基督教派中的天使有一种亲属关系。这些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罗神成为米兰“有翼天使”画像的原因,斯坦因认为是不难解释的。因为犍陀罗派希腊式佛教画像是从有翼的爱罗神抄袭来的,用在佛教中代表印度传说中的乾达婆之类的飞天。斯坦因假设说,你在米兰寺院看见这些如同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以及波斯西部见到的有翼天使画像,如果你仔细询问该寺的守护者,“守护者一定立即告诉你,那些是乾达婆像”。他认为:“在我看来,壁画的整个构思和眼睛等的表现,纯粹是西方式的。残存的带有佉卢文的祷文绸带,高度可信地说明,这里的佛教寺院废弃于三至四世纪。”
斯坦因特别为“有翼天使”的发现而激动。他写道:“这真是伟大的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安琪儿在这里找到了。她们大概在两千年前就飞到中国来了。”米兰壁画是新疆境内保存最古老的壁画之一,这里的“带翼天使”可以说是古罗马艺术向东方传播的最远点。
斯坦因的发现,轰动了欧洲文化界和考古界,米兰从此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而成了世人争睹其风采的所在。
在以后的时期里,新疆考古工作者又在米兰佛寺遗址发现了两幅并列的“有翼天使”。天使像为半身白地,以黑线色勾出轮廓,身体涂红色。此画位于回廊圆形建筑内壁近底部,上面有一条黑色分栏线,在这条线的右端上部有一莲花座,呈黑红色,可以看到回廊内壁绘画与雕塑的整体装饰结构。这两幅并列的“有翼天使”壁画,体现了希腊罗马艺术作品的美学追求。罗马艺术家不使用灰泥塑成主体的块状,完全可以在护壁上就能将整个空间打开,以自然主义的幻想取得现实的效果。“有翼天使”正是直接绘画在护墙的内壁上,运用了阴阳明暗对比和晕染手法,使人物富有立体感的形象跃然壁上。
壁画“有翼天使”的双眸睁得大大的,明亮、灵活而有神,眉毛细长,嘴唇微合,鼻子高长而略带钩状,面容表现出追求天国的自信与博爱的神情。还有光头上的一点发髻、身着浅圆领套头衣衫的形貌,以及使用光与影和凹凸法造成的立体效果等等,与佛教绘画的准则有一定差异,更接近希腊化犍陀罗艺术美学的情致。
我国学者有一些人赞成斯坦因的看法,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斯坦因的观点抱有偏见,对斯坦因的分析持反对和猛烈抨击的态度。
赞同的也好,反对的也好,都在学术范围内探求真谛,见仁见智。然而,“有翼天使”不仅激活了一个领域内的学术讨论,也为今天的人们增添了一个历史文化的景观。
西域古寺探秘/王嵘著.-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7 ;米兰古城